
- 時間:2023-11-19 00:16:05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6.心得體會是一個反思自我的機會,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在寫心得體會時,可以適當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和案例,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讀性。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寫作心得體會的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寫出自己的體會。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一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顿浲魝悺罚?/p>
2、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唐。李白?!抖汕G門送別》)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端陀讶恕罚?/p>
4、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唐。王維。《山中送別》)
5、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唐。王維?!端蛣e》)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秳e董大》)
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端投派俑问裰荨罚?/p>
8、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端驮拱参鳌罚?/p>
9、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唐。王之渙?!端蛣e》)
10、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唐。岑參?!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11、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12、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李白《送友人》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二
《送別》是唐代文學家王之渙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通過對離別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離別之時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深深的不舍之情。這首詩的主題是“離別”,在經歷了歷史的滄桑變遷后,它依然具有深遠的意義。在閱讀《送別》這首詩的過程中,我深受其啟發(fā),對人事離別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將從意境、情感、人生意義、文化價值和時代背景等方面,來闡述我對《送別》詩的心得體會。
首先,從意境的角度來看,《送別》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創(chuàng)造出一種深沉、凄美的離別情感。開篇“山亭飲止晝,城闕逗長春”,描繪了離別者正在山亭暢飲的場景,這個情景與接下來的離別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接著第二句“亂石穿云箭,滄海隔山川”,用形象的意象描繪了行程遙遠的離別之旅,形成了獨特的意境。整首詩營造出的離別氛圍十分凄美,引發(fā)人們心中對離別之情的思考。
其次,情感是《送別》的重要主題之一。這首詩中透露出的情感是作者對離別的無奈和不舍。詩中“江湖多風波”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后的未知和變動的擔憂。然而,“別時容易見時難”這句詩句卻表達了作者對離別之后再相聚的期望和盼望。這種深深的不舍和期盼之情,讓人們感受到了離別的真實和珍貴。
再次,從人生意義的角度來看,離別是人生最常見的主題之一。每個人的生命都會經歷離別,無論是學校畢業(yè)、朋友遠行,還是親人離世,離別都是難以避免的?!端蛣e》詩通過對離別的描寫,讓人們明白離別是人生的常態(tài),離別是不可回避的經歷。它提醒人們,相聚離別都是人生的常態(tài),每個人都要學會處理離別帶來的情感和變化。
此外,《送別》也具有深遠的文化價值。這首詩展示了唐代文化中流行的抒發(fā)離別之情的形式,是唐詩的重要作品之一。從開篇的山亭暢飲,到中間隔山川的行程,再到結尾未相見之愿,這些情節(jié)都是離別文化的體現(xiàn)。通過對《送別》這首詩的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精髓和特點。
最后,離別不僅在《送別》中展現(xiàn)出深情和離愁,也是那個時代特定背景的產物?!端蛣e》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唐代,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長期的和平繁榮下,人們的交流和遷徙頻繁,離別的場景隨之增加。因此,《送別》這首詩在那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才得以誕生,它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常常面臨的離別場景。
總之,《送別》這首詩通過對離別的描寫,展現(xiàn)了深沉的離別情感。它引發(fā)了人們對離別之情的思索,讓我們重新認識到離別是人生常態(tài),是無法回避的經歷。它也展示了唐代文化中流行的抒發(fā)離別之情的形式,具有深遠的文化價值。通過閱讀《送別》,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特點和人們的情感世界。這首詩在各個時代里都有著重要而不可忽視的意義,它以其深遠的情感和獨特的意境,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的心。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三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揆之元楊載《詩法家數(shù)》:“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如果說這是送別詩常見的寫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這首詩就顯得頗為出格了。
詩題一作“送杜晃進士之東吳”。唐時所謂“進士”,實后世所謂舉子(舉進士)。得第者則稱“前進士”??梢姸呕未巳|吳,是落魄的。
詩開篇就是“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既未點題意,也不言別情,全是送者對行人一種寬解安慰的語氣。以“荊吳相接”幾個字將千里之遙寫得近如比鄰,給人以比鄰咫尺之感,恰似說“天涯若比鄰”,“誰道滄江吳楚分”。說兩地,實際已暗關送別之事。但先作寬慰,超乎送別詩常法,卻別具生活情味:落魄遠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的。這里就有勸杜晃放開眼量的意思。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素稱水鄉(xiāng)。不說“水鄉(xiāng)”而說“水為鄉(xiāng)”,意味雋永:以水為鄉(xiāng)的荊吳人對飄泊生活習以為常,不以暫離為憾事?!八疄猷l(xiāng)”描出江南特點,也有以水為家之意。語屬寬解,情實至深。這樣說來雖含“扁舟暫來去”意,卻又不著一字,造語洗煉、含蓄。此句初讀似信口而出的常語,細咀其味無窮。若作“荊吳相接為水鄉(xiāng)”,則詩味頓時“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淼茫”。此承“水為鄉(xiāng)“說到正題上來,話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笔茄矍熬?,寫來幾乎不用費心思。但這尋常之事與尋常之景聯(lián)系在一起,又產生一種味外之味?!按航得!?,春江水滿,正好行船,含有祝友人一帆風順之意,但“淼?!倍钟滞赋銎嚆??!绊得!币辉~包含著復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是描寫眼前景: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既有喜“君去”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景中有情在,讓讀者自去體味。這就是“素處以默,妙機其微”(司空圖《詩品·沖淡》)了。
“日暮征帆何處泊”,撇景入情。朋友剛才出發(fā),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聯(lián)系上句,這一問來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與征帆一片,形成一個強烈對比。闊大者愈見闊大,渺小者愈見渺小。由景入情,抒發(fā)別緒。寫出友人的孤單寂寞。友人走后,詩人遙望江面,但見“日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設想,船停何處?投宿何方?通過渺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發(fā)出深情一問,對朋友的關切和依戀在這一問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揣度行蹤,可見送者的心追逐友人東去,又表現(xiàn)出一片依依惜別之情。這一問實在是情至之文。
“天涯一望斷人腸”,詩人遙望漸行漸遠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極視無見,不禁情如春江,洶涌澎湃?!皵嗳四c”將別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結束全詩,離愁別恨,悠然不盡。“斷人腸”點明別情,卻并不傷于盡露,可謂“不勝歧路之泣”(蔣仲舒評)。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將此情孕育充分,結句點破,恰如水庫開閘,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斷。若無前三句的蓄勢,就達不到這樣持久動人的效果。
此詩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彌長”,已經具有詩人風神散朗的自我形象。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畫出“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王維《齊州送祖三》)的送者情態(tài),十分生動。讀者在這里看到的,與其“說是孟浩然的詩,倒不如說是詩的孟浩然,更為準確”(聞一多《唐詩雜論》)。
此詩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體,寫得頗富神韻,不獨在謀篇造語上出格,自然流暢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杜晃的深切懷念,也體現(xiàn)出詩人與友人杜晃之間的真摯友誼。詩中四句從寫景入筆,寓主觀感情于客觀景象之中,使客觀的景象染上濃重的主觀感情的色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會遇到離別的場景。那一刻,不論是親友、師長還是同伴,無一不讓我們感到深深的留戀。每當送別時刻來臨,一方面是對離去者的祝福和期待,另一方面也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感慨和情感的釋放。送別的過程中,我們收獲的遠不僅是一場離別,更是對生命的體悟和對情感的升華。
第一段:別離的凄涼。
送別之際,心中總是不禁有些凄然和傷感。無論是由于年少無知而出發(fā)留學,還是因為枝繁葉茂而離去他方,別離總是會帶給人一種痛苦和無奈的情感?;叵肫鹉且惶?,當我站在機場向揮手告別的親人時,心中充斥著別離的哀愁。別離是一種無法挽留的現(xiàn)實,親人們的眼眶紅了,而我內心里的情感也像一團火被點燃,燃燒得越來越旺盛。離別在現(xiàn)實中無可避免,正如葉落歸根、鳥兒離巢,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離別,同時也要學會如何告別。
第二段:別后的思念。
送別意味著分離,分離帶來了思念。離別后的日子里,朋友們相聚時,每每提到了曾經的情景,我總能感受到無法言喻的思念之情。當別離遠去,我們開始思念那些曾經相伴的人、那些熟悉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回憶。思念并不讓我們動搖離開的決心,卻收獲了一種能夠牢記的情感。思念是愛意的延續(xù),在離別中延續(xù)了情感的根基。它激勵我們珍惜當下,堅定自己的前行。
第三段:送別的祝福。
送別的前提是離去,但離去中依然充滿了希望和祝福。送別時,我們總是掛在嘴邊的祝福,或是“一路平安”、“早日歸來”,或是“心想事成”、“前程似錦”。這樣單純的祝福,卻經久不衰。離別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我們要為離去的人送去祝福,讓他們在離去后充滿期待,心懷希望。送別是一次真實而又美好的交流,我們用心底最純真的祝福助力離去者的未來。
第四段:送別的堅強。
親手送別,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更是一個人堅強的表現(xiàn)。我們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別人身旁,所以在別離之際,我們更要展現(xiàn)堅強的一面。向別人道別時,我們的目光堅定,微笑揮手。雖然內心有千言萬語,但我們選擇了沉默。辭別時展現(xiàn)堅強,在別后我們也會通過習慣適應其他環(huán)境,以堅強如初心的態(tài)度繼續(xù)前行。
第五段:送別的啟示。
送別給予我們的啟示在于懂得珍惜與放下。珍惜是心存感恩,對于曾經的經歷,對于曾經遇到的人,對于曾經的付出。通過送別,我們不僅感悟到了珍惜也收獲了釋然,學會了放下。放下人物,放下情感,放下塵世瑣事。放下是讓我們更加坦然面對未來的選擇,面對前行的道路。畢竟,人生是一場旅程,有了送別的經歷,我們才能更加堅定地踏上新的征程。
總結:
送別讓人明白,雖然痛苦但別離必然;讓人思念,促使人回憶,珍視所擁有的每一刻;讓人祝福,傾注美好期望;讓人堅強,培養(yǎng)內心的頑強;讓人懂得珍惜與放下,面對人生旅程更加從容坦然。送別是生命之路上的課堂,讓人學會了理解、懂得了付出和收獲。生活中總有人會離開,而我們更要學會懷揣美好的期許,祝福離去者,珍惜當下,以積極向上的姿態(tài)面對未來。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五
李白(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離別的句子。
1、所有的遇見總是猝不及防,所有的離別都是蓄謀已久。
2、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凄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么堅強。
3、空有離別恨,難有離別言;離別之時嘆離別,自是冷落,何時逢;凄凄不思量,艾艾自難忘。
4、曾經以為,離別是離開不愛的人,有一天,長大了,才發(fā)現(xiàn),有一種離別,是離開你愛的人,有一種離別,是擦著眼淚,不敢回首。
5、成長的路上,總是點綴著各種各樣的離別。當時,我們堅信離別是因為重逢,所以,說了再見。其實,世界太大,那些當初說的.永遠不分離的人,一次分開,就可能后會無期,天涯兩忘。再見,其實不是告別,而是一句承諾。
6、一個人的閱歷,全部寫在眼睛里,我的眼神從清亮到沉濁,所經歷的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傷害和一次又一次的離別。
7、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
8、有些人走著走著就不見了,還有些人,散著散著,又在路口集合了。只要我們不是平行線,終會有相交的一天。短暫的離別不會使我們淡忘彼此,而是會越來越彼此懷念。
9、嘆離別,傷離別,世界每分每秒都在上演離別。而越是離別時刻,越是感情正濃。
10、都說離別苦,還邁離別步。此生唯離別,叫人長躊躇。
11、許多離別,是因為有意外的重逢。而有些離別,只是離別。
12、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
13、最痛的,不是離別,而是離別后的回憶...
13、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所有人來到你生命里自有他的意義,人最難得的就是學會怎么平靜的面對離別,而這個世界的吊詭之處在于:當你學會平靜的等待離別時,那個人已經在你心里永遠也不會走了。
14、所有的離別,都是一個傷感的句子,只是人們都期望離別不是句號,而是破折號,指向一個帶著笑容的溫暖明天。
15、我們終會離別的,我們不是因為離別而離別,而是因為下次一瞬的遇見。
16、有一種相聚叫離別,有一種離別是因為更好的相聚。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六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聰。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北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賦得暮雨送李曹》。
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送別詩。
隋無名氏。
楊柳青青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別離》。
唐?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樽酒,恥為游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七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都不發(fā)達,人們往往一別數(shù)年便再難相見,因此古人很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不僅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要作詩話別,這也使得古詩中以離別為題材的送別詩頗多感人之作。
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送別詩很早就有了?!对娊洝防锏摹囤L·燕燕》、《秦風·渭陽》與《邶風·綠衣》當是現(xiàn)存最早的送別詩。此后作品越來越多。清人沈德潛編《唐詩別裁集》,收入的1900余首唐詩中就有送別詩近300首;而歷代著名詩人如潘岳、鮑照、韋韋應物、孟郊、元稹、李商隱、梅堯臣、蘇軾、黃庭堅,一直到明代的于謙和清代的吳嘉紀、厲鶚等,都有送別詩流傳。
由于古代文人所處的環(huán)境與條件的惡劣,人們離別后的重逢成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為永別。于是,離別表現(xiàn)了生命的不自由,為了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人們不得不承受空間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懼,承受與親朋好友故鄉(xiāng)告別的感情折磨。就這樣,離別的情感在詩中或表現(xiàn)為親友離別時的憂愁與哀傷,或借詩表達遠大的政治理想與抱負,更有的在詩中體現(xiàn)出一種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我們先來看一首經典的送別詩:。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中安西指唐代設置的安西督護府。自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起,到唐憲宗元和三年(8)止,共存在約170年。管轄包括今新疆、哈薩克斯坦東部和東南部、吉爾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東部、阿富汗大部、伊朗東北部、土庫曼斯坦東半部、烏茲別克斯坦大部等地。其督護所在地為今天新疆庫車縣。
而王維送別的地方在渭城,渭城在長安以西,唐代此地為送別之所。從這里到安西都護府所在地豈只千里之遙,更要穿越沙漠戈壁,想想那時的交通條件以及安西都護府所轄地區(qū)的生活條件,友人此去能否再逢,絕對要打上問號,幾近于生死離別,巨大的時空障礙無法不使人感慨頓生,故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語道出了當時多少在此送別者想說而未能說出的心聲?。∝M有不感人之理!
而今天,由于科技的進步,交通條件比之古人不知先進多少倍,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縮小了我們生活的距離,也保障了我們出行的安全,到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南、北極除外)都不再是很難的事情,加上通訊的便利,我們與友人離別很難再產生“生死離別”之感,要想寫出王維這樣的送別詩恐怕不容易了。
順便讀讀王維另外兩首詩:。
《別弟縉后,登青龍寺望藍田山》。
陌上新別離,蒼茫四郊晦。
登高不見君,故山復云外。
遠樹蔽行人,長天隱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處飛征蓋?
《觀別者》。
青青楊柳陌,陌上別離人。
愛子游燕趙,高堂有老親。
不行無可養(yǎng),行去百憂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鄰。
都門帳飲畢,從此謝親賓。
揮淚逐前侶,含凄動征輪。
車徒望不見,時見起行塵。
余亦辭家久,看之淚滿巾。
人生短暫易逝,許多詩人常常能在慨嘆生命有限而宇宙無窮中表達一種曠達樂觀、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這種平穩(wěn)的心態(tài),即使是面對人生最痛苦的離別時,也能表現(xiàn)為一種少有的坦然與大度。那種豁達樂觀的情緒常常在“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栗”般的氣魄中展現(xiàn)。
王勃的贈別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與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給人一種奮發(fā)有為的精神?!俺顷I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詩的開始即以工整的對偶句寫出了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間戀戀不舍的深厚情戀。接著對友人進行勸慰:“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使對方不致因和摯友分別而感到孤凄,宛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般的情韻。以下進一步寬慰友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天各一方,只要知心朋友存在,好象近在咫尺,保持著美好的`友情。這就使人的心胸為之開闊,一掃離情別緒。最后勸慰友人“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闭Z壯而情深,表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襟。全詩筆力矯健,格調高昂,氣象壯闊。雖然是離別之時,但卻沒有傷情愁緒的情調,讓人體味其高亢激昂的精神狀態(tài)。
“黯然銷魂者,為別而已矣!”南朝梁代著名文學家江淹認為離別最能令人心碎腸斷,就連一貫豪放豁達的東坡居士也無限感慨地吟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倍硷柡蛣e時不忍分離,兩情相依的憂傷情緒,但也有許多人借送別親友之際,吐露和抒寫其“報國取龍庭”的理想,以及“所志在功名”的抱負,顯示了其曠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為送別詩一貫塑造的情感氛圍另辟蹊徑。
高適的《送李侍御赴安西》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痹娭胁粌H表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而且用建功立業(yè)的壯志激勵遠赴安西的李侍御,表達了詩人希望友人有所作為的心愿?!半x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一句使全詩開朗昂揚,使一首送別詩成為情緒高亢,斗志激揚的前進曲。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也蘊含了這樣的基調:“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歸?!痹娭薪杷蛣e之時,用古人征戰(zhàn)沙場的英雄事跡激勵友人報效國家,立功塞外,全詩豪情激揚,全無“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的凄惻哀傷,而是反映出陳子昂放浪形骸、豪俠浪漫的性格,以及“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的遠大政治抱負,收到了令人鼓舞,使人奮發(fā)向前的藝術效果。
還有一類送別詩很有意思,這類詩中既無明顯的傷感,亦無豪言蘊藉,有的甚至連送別的意思都不明顯。
《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第一首李白的詩中除了一個“辭“一個“下”暗點送別外,其他的寫的都是作者所見所思之情景,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說的(不同于站在對方的角度)來寫的。楊萬里的詩則更是連一個送別的字眼都沒有,純粹站在自己的角度寫景,若不看標題,你都不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
這樣的送別詩特點在于含蓄委婉,用景物來替作者傳達惜別之情。
有人會問:楊萬里這首純粹寫景,何以見得惜別之情?那么大家可以想想:這么美好的景色,友人卻不能多待幾天而要分別了,其遺憾之情不言而喻吧!我相信林子方一定能體會到這份情誼的。
總之,送別詩的關鍵還在“別”字上。不同時空,不同情境,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對象,不同心緒,表現(xiàn)在“別”字上的差異也是很大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要千篇一律。最終還得取決于自己的心??偠灾?,個人覺得寫此類詩一要有真情,二要找準切入點,三要揚長避短,用你最拿手的方式去寫。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沈子福之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于易水送人一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聰。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北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賦得暮雨送李曹》。
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八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聰。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北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賞析:
《送李侍御赴安西》,唐代詩人高適送他的朋友李侍御到安西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送別詩。首聯(lián)“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緊扣題意,頷聯(lián)“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緊承上聯(lián)送別之意;寫李侍御即將跨馬遠征;頸聯(lián)“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再一筆宕開,境界進一步擴大。全詩寫了依依惜別的心情,也寫了舉杯談心,互相勸慰的場面,感情真摯,調子高昂,反映了盛唐詩歌中奮發(fā)圖強,保衛(wèi)祖國的積極精神。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九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4、《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6、《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7、《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8、《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9、《別離》。
唐·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樽酒,恥為游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10、《金陵酒肆留別》。
唐·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1、《于易水送人一絕》。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12、《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3、《謝亭送別》。
唐·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4、《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聰。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北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1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6、《賦得暮雨送李曹》。
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隋·無名氏。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祖餞”——先秦時期屬“行祀禮”
東漢鄭玄注曰:“將行而飲酒,曰‘祖’”
如果評詵古代最有名的“送別”,唐朝詩人王維送別友人元二無疑應名列前茅。有一年春天,王維在渭城客舍中設宴,請即將遠行的元二喝酒,還寫下了著名的離別名詩《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王維請酒送行,古謂“餞飲”,是古代最為常見的一種送別方式,至今仍流行。這種送別方式一般在遠行者上路前舉行,最早源于先秦時已流行的一種叫“祖”的風俗。所謂“祖”,原本是出行時祭祀路神的行為,目的是祈求旅途平安,唐司馬貞《史記索隱》稱:“祖者,行神,送行之祭,故曰‘祖’也?!焙髞砀纱鄬⑺托泻染品Q為“祖”,東漢學者鄭玄即稱:“將行而飲酒,曰‘祖’?!?/p>
“祖”,又稱“祖行”,在先秦時屬“七祀”(或“五禮”)之一,為“行祀禮”,時人出行必不可缺。行祀禮是怎么形成的?據(jù)說與黃帝之子纍祖有關。纍祖遠游時死于途中,于是人們?yōu)樗e行了路祭活動,后來路祭逐漸流變?yōu)橐责T行為主要內容的送別民俗,纍祖也變身為“行神”。
“祖行”頗為講究,有一套成熟的程序,多在驛館內或路邊設帳,擺上酒筵,稱為“祖帳”,也稱“祖餞”、“祖席”、“祖筵”等。這種送別方式在唐朝的文人中間特別盛行,張籍《送友人盧處士游吳越》詩,記述的便是他為將去今江浙一帶旅游的好友盧處士而搞的送別活動,時已“春草上高臺”,張籍在驛站的`樓上擺了一桌酒菜:“羨君東去見殘梅,惟有王孫獨未回……風滿驛樓潮欲來?!?/p>
李白的《留別金陵諸公》詩記述的則是他當年離開南京時南京友人在白下亭為他送別的情況:“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欲尋廬峰頂,先繞漢水行?!逼鋵崳灰信笥堰h行,不論是游玩、回鄉(xiāng),還是赴任、卸任、遠征,古人都會“祖”一下。劉禹錫的《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絳州》一詩,就是他為皇甫少尹到山西任職而搞的送別活動:“祖帳臨周道,前旌指晉城……”
不只民間送別流行餞飲,皇家也這樣。如唐朝,最有名的一場祖筵是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搞的,時兵部尚書張說要去西北(朔方)巡視邊防,李隆基召集了朝中文武大臣都來與張說餞飲。唐徐知仁《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詩說的就是這件事:“北闕紆宸藻,南橋列祖筵。”
“折楊柳”——漢代已形成的送別風俗。
《送別詩》云:“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古人出發(fā)前,送人者會把遠行人一直送到路口,并要折枝相送。所謂“折枝”,就是折取路邊的樹枝花草什么的,送給遠行人,雖然是隨手之物,但“禮輕情意重”,寓意深刻。
在春季送別,最流行的是“折楊柳”?!罢蹢盍笔枪糯鐣钪凶钣懈裾{的風俗之一,這種風俗是怎么產生的?有人從“柳”諧音“留”上分析,認為“折柳”是挽留的意思。其實這種說法欠妥,如果被送人的家不在此地,或是不歸之離別,可以這樣理解為是留對方多呆些日子,但如果對方有歸途,這樣分析就矛盾了。
“折柳送別”風俗的形成,與時節(jié)和柳本身均有關系。柳樹是中國古老的原產樹種之一,生命力極強,插土即活,是古代行道樹的主力樹種之一,路邊河畔都可見到柳樹。古人送別親友,從路邊生機盎然的柳樹上折一枝柳條相送,就是希望遠行人能像楊柳一樣,很快適應,隨遇而安。
折柳送別與古人的辟邪訴求也有密切的關系。對遠行親友最好的祝語是“一路平安”,但路途艱險,難免會遇到麻煩,古人認為這是邪氣侵擾,路鬼作祟,如何辟邪驅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帶上辟邪物。桃枝、柳枝等在古人眼里皆具驅鬼功能,南北朝已有插柳辟邪風俗。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柳》引《術》稱:“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彼?,送別時折柳寓意很明白,就是祝遠行人路上平平安安。順便說一下,折桃枝不用于成人單獨出行,而用于帶孩子出行,古人迷信“鬼畏桃也”,認為桃枝對孩子的保護功能比柳枝好。
細究“折柳送別”的最早源頭,或許在先秦。先秦時楊柳已與出行有了文學上的關聯(lián),被賦予了一種感情?!对娊洝ば⊙拧分杏幸皇住恫赊薄吩姺Q:“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p>
“折柳送別”流行于漢代,記錄漢代都城長安和畿輔地區(qū)地理狀況的古籍《三輔黃圖》記載:“灞橋在長安城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币驗楫敃r送人一般送至灞橋分手,其情其景往往令人肝腸寸斷,所以《開元天寶遺事》中有這樣的說法:“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為‘銷魂橋’?!?/p>
南北朝時期,“折楊柳”之俗已風行各地,南方與北方都出現(xiàn)了以“折楊柳”為題目的詩文。如南朝,梁簡文帝蕭綱有《折楊柳》:“楊柳亂成絲,攀折上春時……”在北朝,則有《折楊柳歌》(其一):“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隋唐時期,“折柳相送”已成為古代中國文人贈別的普遍現(xiàn)象。其中有一首作者不詳?shù)摹端蛣e詩》這樣寫道:“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因為折柳相送盛行,在當年送別最集中的灞橋,附近的柳樹條都被隨手折光了。因為無法折到長柳枝,唐詩人孟郊《橫吹曲辭·折楊柳》詩中只好解釋道:“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睘榇?,白居易《楊柳枝詞八首》(其七)呼吁:“小樹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兩三條?!?/p>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十
5、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畎椎摹端唾R賓客歸越》。
6、奈何今之人,雙目送飛鴻?!畎椎摹毒细栊小?。
7、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鯇嵏Α妒逻^堯民歌·別情》。
8、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圞月?!{蘭性德《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9、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處椎馈兜麘倩ā羧虢蠠熕贰?。
10、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拙右住锻掠懈小?。
11、離歌且莫翻新闋?!獨W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12、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13、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丁恶R嵬》。
14、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畎椎摹督疣l(xiāng)送韋八之西京》。
15、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斜。——萬俟詠《訴衷情·送春》。
16、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畎椎摹赌狭陝e兒童入京》。
17、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畎椎摹督鹆昃扑亮魟e》。
18、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錢起《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xiāng)侍奉》。
19、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陰長。——李頎《送陳章甫》。
20、他鄉(xiāng)生白發(fā),舊國見青山?!究帐铩顿\平后送人北歸》。
21、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铎稀肚迤綐贰e來春半》。
22、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孟浩然的《送朱大入秦》。
23、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畎椎摹秳e儲邕之剡中》。
24、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f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25、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26、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獎㈤L卿《送方外上人》。
27、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醪g《送魏二》。
28、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愖影骸洞阂箘e友人二首·其一》。
29、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f莊《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
30、明月不諳離恨苦。——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31、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畎椎摹秳趧谕ぁ贰?/p>
32、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w令畤《清平樂·春風依舊》。
33、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34、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獎㈤L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35、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獜埾取肚嚅T引·春思》。
36、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歸》。
37、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
38、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孟浩然的《留別王侍御維》。
39、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鸥Α秹衾畎锥住て湟弧?。
40、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獓廊铩度鐗袅睢さ朗抢婊ú皇恰贰?/p>
41、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42、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S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43、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谠冻吭劤瑤熢鹤x禪經》。
44、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畎椎摹端陀讶巳胧瘛?。
45、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薛濤《送友人》。
46、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蹙S《送沈子歸江東》。
47、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48、等閑離別易銷魂?!淌狻朵较场ひ幌蚰旯庥邢奚怼贰?/p>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十一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2.《送魏大從軍》唐朝·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3.《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朝·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4.《贈別其一》唐朝·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5.《贈別其二》唐朝·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6.《送王四十五歸東都》唐朝·徐鉉。
海內兵方起,離筵淚易垂。憐君負米去,惜此落花時。想憶看來信,相寬指后期。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7.《送靈澈上人》唐朝·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
8.《灞陵行送別》唐朝·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我向秦人問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
9.《壽陽曲·新秋至》元朝·貫云石。
新秋至,人乍別,順長江水流殘月。悠悠畫船東去也,這思量起頭兒一夜。
10.《別房太尉墓》唐朝·杜甫。
他鄉(xiāng)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十二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9.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十三
送別是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抒發(fā)別離之情的詩作,該詩以樸素的表達和深沉的情感打動了人們的心靈,引發(fā)了許多思考。通過詩人借述送別之時的景物和情感,我從詩中體會到了離別時的深情厚意、生命的無常以及對美好時光的珍惜,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
首先,送別這首詩所展現(xiàn)的深情厚意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詩人在描寫送別之景時,以“青橋”、“紅樓”來寄托他深深的離愁別緒,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痛之情。通過描寫高樓上窗外雪厚,樓東舊時月明樓上,以及南望玉門關山路,遠送從此別離人等描寫,展現(xiàn)了詩人深情厚意的飽滿,使我對其離別的感觸更深。
其次,送別一詩還喚起了我對生命無常的思考。詩人通過描寫河畔一行別離的人們茫然無措、久久不欲去的畫面,詩人情感融入人群,在表面的離別中折射出生命的離別和我們控制不了的命運。我們常常會在追逐歡樂的途中錯過珍貴的時間與人,而當我們醍醐灌頂時,可能已過去了,因此我們應珍惜好昔日的朋友與親人,并與他們一起度過難忘的時光。
最后,送別一詩喚醒了我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珍惜。通過描寫其中一人將離去,又徘徊不舍,以及別后天涯言別而絕矣,詩人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不舍之情。正如我們每個人都不愿意離別,一旦別離之后,會將過去美好的時光銘刻在內心深處。離別之后,我們才會更加珍惜與親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讓我們明白身邊的人的重要性。
對我而言,送別是一首令人感動的詩,它描繪了生命中必然會出現(xiàn)的別離場景,給予了人們深思和啟示。作為讀者,通過閱讀這首詩,我不禁反思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以及意識到時間和人生的寶貴。離開人們生活的人和事物,讓人懂得懂得珍惜和感激,并更好地經營和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
總之,送別這首詩從生離死別的角度,表達了詩人深情厚意、生命無常以及對美好時光的珍惜,給人們以深刻的思考和啟示。通過閱讀詩歌,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珍惜時光,與親人和朋友在一起共度難忘時光,不要錯過那些美好的瞬間。同時,也應當明白,我們不得不面對別離和離別的真實和無奈,思考人生的意義,并在離別的時刻溫暖彼此的內心。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十四
3、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曰水猶寒。
4、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
5、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6、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铎稀断嘁姎g》
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啤っ辖肌队巫右鳌?/p>
8、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铎稀独颂陨场?/p>
9、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10、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对娊洝ば⊙拧げ赊薄?/p>
11、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12、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13、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4、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
15、悲莫悲兮生別離?!獞?zhàn)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曰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7、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8、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咸啤だ铎稀肚迤綐贰?/p>
19、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20、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王維《齊州送祖三》
21、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
2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4、眷言一杯酒,凄愴起離憂。夜花飄露氣,暗水急還流。雁行遙上月,蟲聲迥映秋。明曰河梁上,誰與論仙舟。
25、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賦得故草原送別》
26、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濉ぱΦ篮狻度巳账細w》
27、山中相送罷,曰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29、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30、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王昌齡《送魏二》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十五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2、《送楊山人歸嵩山》。
李白。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3、《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4、《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5、《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6、《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8、《灞陵行送別》。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黃鸝愁絕不忍聽。
李白。
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p>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10、《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十六
作者:白居易。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一無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譯文。
杭州的父老準備水酒滿筵,攔路相送。作為地方官吏為自己在任時一無建樹而慚愧,不禁潸然淚下。因為稅重,貧窮的農戶很多;又因為旱田多,農民也有饑荒。我只能給父老們留下一湖水(指在錢塘增筑湖堤工程),救救干旱的.災荒。
賞析。
詩寫白居易離開任職多年的杭州去洛陽時,杭州父老攔路送別的情景。
草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解。
1、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3、萋萋:茂盛的樣子。
譯文。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賞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十七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fā)的那份戀戀不舍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jù)說,折柳送別的風俗始于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于這種“習俗”。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注:古人常折楊柳枝表送別。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為隋煬帝姓楊。
這又另一種解釋:
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著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人。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著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巖迸涌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古代送別詩心得體會簡短篇十八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環(huán)保類科研心得體會和方法(優(yōu)質14篇)
- 鐵路春運心得體會(優(yōu)質18篇)
- 農業(yè)有關的心得體會(優(yōu)秀9篇)
- 最新電力黨員心得體會(大全14篇)
- 觀察勞動心得體會及收獲(大全12篇)
- 最新放假后讀書心得體會報告(匯總17篇)
- 黨員雙學周心得體會怎么寫(模板13篇)
- 最新青春時代軍訓心得體會簡短(實用8篇)
- 2023年有關作業(yè)評比心得體會報告(模板13篇)
- 汽車設計課程心得體會報告(優(yōu)秀12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相關文檔
-
最新植樹節(jié)日記1000字(優(yōu)質8篇)
30下載數(shù) 846閱讀數(shù)
-
2023年俯視仰視平視議論文800字(精選12篇)
16下載數(shù) 447閱讀數(shù)
-
交流研討心得體會(優(yōu)質20篇)
33下載數(shù) 382閱讀數(shù)
-
最新實習申請表模板(大全9篇)
39下載數(shù) 808閱讀數(shù)
-
最新主題教育調查研究方面(大全15篇)
30下載數(shù) 967閱讀數(shù)
-
最新法院調取戶籍信息申請書(實用9篇)
35下載數(shù) 185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