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01-05 23:07:12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對于江西形象心得體會和感想一
現(xiàn)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筑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后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為“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為上廬山的國內(nèi)外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以后,又有人在廬山修筑數(shù)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jīng)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cè)嵯酀匾浴靶?、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nèi)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fā)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xx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qū),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qū)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qū)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內(nèi)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
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后的《山海經(jīng) 》,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0xx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xù)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fā)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chuàng)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chuàng)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chuàng)“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jīng)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chǔ),并創(chuàng)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lián)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余國的基督教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對于江西形象心得體會和感想二
景德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雄踞長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鎮(zhèn)"之稱,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zhèn)并稱全國四大名鎮(zhèn),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53年6月政務院批準景德鎮(zhèn)市為江西省轄市,現(xiàn)轄一市一縣兩區(qū),即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qū)、昌江區(qū),面積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qū)人口40多萬。
景德鎮(zhèn)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波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坐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居東經(jīng)116°57′-117°42′,北緯28°44′-29°56′,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nèi)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山峰層疊,河流密布,山環(huán)水繞,景色秀麗。市區(qū)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氣溫17 °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0xx.8小時。
景德鎮(zhèn)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chǎn)陶瓷。宋景德元年(1020xx年),宮廷詔令此地燒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鎮(zhèn)因此而得名。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zhèn)監(jiān)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于世。"毛澤東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國賓館用瓷以及各類藝術(shù)陶瓷倍受世人贊賞。景德鎮(zhèn)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yè)高峰是此都"的詩句盛贊景德鎮(zhèn)燦爛的陶瓷歷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鎮(zhèn)與世界緊密相連。
景德鎮(zhèn)市旅游資源內(nèi)涵豐富、獨具優(yōu)勢。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尤以陶瓷資源獨具優(yōu)勢。全市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30多處陶瓷歷史遺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產(chǎn)地及世界通稱制瓷原料高嶺土命名地高嶺、湖田古窯遺址、明清御窯廠遺址等等,分別列為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景德鎮(zhèn)市的風景名勝和景觀眾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戲臺;有號稱中國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縣衙; 有以三閭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閭廟;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戰(zhàn)時藏身的紅塔和瑤里的仰賢臺、洪源仙境、太陽島、月亮湖、陽府寺、歷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鎮(zhèn)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地區(qū),著名的新四軍瑤里改編就在浮梁縣瑤里鎮(zhèn),紅十軍的誕生地在樂平市眾埠鎮(zhèn)。1997年,我市被國家旅游局等單位推介為97’中國旅游年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景德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雄踞長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鎮(zhèn)"之稱,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zhèn)并稱全國四大名鎮(zhèn),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53年6月政務院批準景德鎮(zhèn)市為江西省轄市,現(xiàn)轄一市一縣兩區(qū),即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qū)、昌江區(qū),面積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qū)人口40多萬。
景德鎮(zhèn)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波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坐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居東經(jīng)116°57′-117°42′,北緯28°44′-29°56′,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nèi)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山峰層疊,河流密布,山環(huán)水繞,景色秀麗。市區(qū)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氣溫17 °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0xx.8小時。
景德鎮(zhèn)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chǎn)陶瓷。宋景德元年(1020xx年),宮廷詔令此地燒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鎮(zhèn)因此而得名。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zhèn)監(jiān)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于世。"毛澤東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國賓館用瓷以及各類藝術(shù)陶瓷倍受世人贊賞。景德鎮(zhèn)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yè)高峰是此都"的詩句盛贊景德鎮(zhèn)燦爛的陶瓷歷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鎮(zhèn)與世界緊密相連。
景德鎮(zhèn)市旅游資源內(nèi)涵豐富、獨具優(yōu)勢。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尤以陶瓷資源獨具優(yōu)勢。全市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30多處陶瓷歷史遺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產(chǎn)地及世界通稱制瓷原料高嶺土命名地高嶺、湖田古窯遺址、明清御窯廠遺址等等,分別列為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景德鎮(zhèn)市的風景名勝和景觀眾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戲臺;有號稱中國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縣衙; 有以三閭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閭廟;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戰(zhàn)時藏身的紅塔和瑤里的仰賢臺、洪源仙境、太陽島、月亮湖、陽府寺、歷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鎮(zhèn)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地區(qū),著名的新四軍瑤里改編就在浮梁縣瑤里鎮(zhèn),紅十軍的誕生地在樂平市眾埠鎮(zhèn)。1997年,我市被國家旅游局等單位推介為97’中國旅游年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對于江西形象心得體會和感想三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xiāng)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xiāng)。這里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
這里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綠水之間:或依山,隱現(xiàn)于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云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斗艷。置身于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靈秀,土地之肥沃,物產(chǎn)之豐富,賢俊之廣眾而著稱。
縣境內(nèi)縱橫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峰、古樹茶亭、廊橋驛道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于一體。著名景點有西北的大鄣山與靈巖洞群,東北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來就是游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岳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贊美的詩文。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里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里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閑和寧靜。
離縣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鄉(xiāng)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長勢依然旺盛,古杉之巨,為國內(nèi)所罕見。
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鴛鴦湖,成群成對的鴛鴦,如鮮花綻開于湖泊之中,形影不離。
婺源不僅景色優(yōu)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歷來享有書鄉(xiāng)之譽。這里人杰地靈,名人輩出,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之盛。婺源物產(chǎn)豐富,有遐名中外的茶葉“婺綠”,可謂中國綠茶中之上品;味道鮮美的荷包紅魚,被譽為“人間天物”;石冠群山的“龍尾硯”(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巖洞、飛瀑、舟渡、古民居為組合的自然景觀,有著世外桃園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游覽區(qū),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jīng)都市嘈雜喧鬧的人們和愛好旅游、美術(shù)、攝影的藝術(shù)工作者來說,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不能說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選擇。
對于江西形象心得體會和感想四
大家好!
今天我將陪伴大家游覽廬山風景名勝區(qū),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廬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時歡迎您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大家聽我念一首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碧拼笤娙颂K軾沒有揭開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就帶大家揭開廬山的面紗吧!
廬山位于九江市南邊,面積達302平方公里,共有99座山峰,這座山為什么叫廬山呢?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結(jié)廬為舍,后來他們得道成仙,人去廬空,所以這座山叫廬山。廬山自古以來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名。廬山還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廬山因高,氣候寒冷,就是盛夏也只有16.7度,是著名的避暑勝地,而且廬山一年中一般都是大霧天。
廬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東經(jīng)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它的北面,有一條大河滾滾而下,就是中國的黃金水道----萬里長江,而它的東面和南面,是中國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地形上,它形成了一江一湖夾一山的格局。全山面積有三百多個平方公里,山體是呈橢圓形的,呈東北西南走向,并且全山由99座山峰組成,其中五老峰是廬山的代表山峰,但是它只是算比較險峻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有不同的造型,并不是最高,廬山的最高峰為漢陽峰。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是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fā)祥地。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1996年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還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下面大家自由活動,請大家在游覽過程中注意保護風景區(qū)的環(huán)境。
各位團友: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具有“廬山第一峽”之稱的廬山東林大峽谷景區(qū)。家喻戶曉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就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遍游廬山和神秘的廬山東林大峽谷后,在廬山東林大峽谷谷口的西林寺留下的千古絕句—《題西林壁》。
廬山東林大峽谷由臥云壟和剪刀峽兩大景區(qū)構(gòu)成。景區(qū)起自廬山東林寺,西林寺,終于廬山旅游中心牯嶺街街心花園。全長約20xx年東晉慧遠大師南下尋覓宏-法寶地,至廬山東林大峽谷內(nèi),見其清雅寧靜,足以息心。于是筑龍泉精舍,后聚高僧、名士123人,種蓮結(jié)社,創(chuàng)立佛教“凈土宗”。在建立東林寺后,為感謝烏龍?zhí)渡颀埖膸椭诨圻h大師倡導下“每年六月六廣大僧眾都要在烏龍?zhí)峨p疊瀑布下祭祀神龍,延續(xù)至今。廬山又稱為匡廬,周朝時,有位匡續(xù)隱士結(jié)廬修煉于—廬山東林大峽谷內(nèi),后成仙飛升而去,后人以其姓加所居之廬,故而得名匡廬,道教也因此認定此地為“道教第三十六福地”,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官方民間都要在匡續(xù)祠祭祀匡真君----和瘟先生,祈求平安幸福,健康長壽,形成一大習俗。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自公元409-415在此結(jié)西廬而居六年,正是有了這六年的隱居生活為他以后創(chuàng)作《桃花源記》提供了原型。歷代文人墨客鐘情于東林大峽谷的秀美景色,給它留下了眾多不朽的千古名句。
剪刀峽景區(qū)由于據(jù)今約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和第四紀冰川的挫磨,形成深邃的峽谷,形態(tài)呈彎曲狀槽谷,宛如剪刀。而且峽谷內(nèi)又有雙瀑布似飛剪所以稱為剪刀峽。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靈。自古廬山因瀑布之多,之美而聞名天下。瀑布賦予廬山以雄奇秀麗的姿色,讓人心曠神怡,觀賞瀑布是游覽廬山的主要內(nèi)容。景區(qū)內(nèi)溪水長流,泉瀑交替,景致幽詭雄奇,谷內(nèi)的山泉水從峽谷兩邊流向谷底形成一道道形態(tài)各異的瀑布。從而形成了廬山最大的瀑布群。而東林大峽谷的水量又為廬山眾峽谷之最,又是廬山唯一的一年四季可賞瀑布的景區(qū)。沿著山谷的山徑、石道可一路飽賞瀑布、潭水風光和豐富的植物,剪刀峽景區(qū)自古以來就籠罩著神秘的色彩,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領(lǐng)略其妙。
對于江西形象心得體會和感想五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xiāng)一鎮(zhèn)、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中國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qū)。
井岡山自公元前220xx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fā)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0xx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qū)。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cè)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jīng)的"城關(guān)"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1920xx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chǎn)黨人率領(lǐng)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nèi)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jīng)養(yǎng)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qū)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xiāng)一鎮(zhèn)、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中國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qū)。
井岡山自公元前220xx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fā)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0xx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qū)。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cè)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jīng)的"城關(guān)"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1920xx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chǎn)黨人率領(lǐng)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nèi)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jīng)養(yǎng)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跡、追尋先烈光榮傳統(tǒng),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復。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眾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qū)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zhí)?、黃洋界、五指峰、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qū),有景點60余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云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yǎng)、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zhí)讹L景區(qū)后,發(fā)出“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里盛產(chǎn)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jīng)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jīng)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
好了,現(xiàn)在車就來到了井岡山山腳下,讓我們一起投入它的懷抱吧!!!
對于江西形象心得體會和感想六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xiāng)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xiāng)。這里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
這里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綠水之間:或依山,隱現(xiàn)于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云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斗艷。置身于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靈秀,土地之肥沃,物產(chǎn)之豐富,賢俊之廣眾而著稱。
縣境內(nèi)縱橫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峰、古樹茶亭、廊橋驛道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于一體。著名景點有西北的大鄣山與靈巖洞群,東北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來就是游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岳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贊美的詩文。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里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里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閑和寧靜。
離縣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鄉(xiāng)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長勢依然旺盛,古杉之巨,為國內(nèi)所罕見。
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鴛鴦湖,成群成對的鴛鴦,如鮮花綻開于湖泊之中,形影不離。
婺源不僅景色優(yōu)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歷來享有書鄉(xiāng)之譽。這里人杰地靈,名人輩出,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之盛。婺源物產(chǎn)豐富,有遐名中外的茶葉“婺綠”,可謂中國綠茶中之上品;味道鮮美的荷包紅魚,被譽為“人間天物”;石冠群山的“龍尾硯”(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巖洞、飛瀑、舟渡、古民居為組合的自然景觀,有著世外桃園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游覽區(qū),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jīng)都市嘈雜喧鬧的人們和愛好旅游、美術(shù)、攝影的藝術(shù)工作者來說,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不能說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選擇。
經(jīng)過一天的愉快行程,我們的旅游活動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希望通過這次旅游,能給大家?guī)硪粋€好的心情。我們真誠地期望大家再次光臨。謝謝大家!
對于江西形象心得體會和感想七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xiāng)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xiāng)。這里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 這里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綠水之間:或依山,隱現(xiàn)于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云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斗艷。置身于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靈秀,土地之肥沃,物產(chǎn)之豐富,賢俊之廣眾而著稱。
縣境內(nèi)縱橫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峰、古樹茶亭、廊橋驛道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于一體。著名景點有西北的大鄣山與靈巖洞群,東北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來就是游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岳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贊美的詩文。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里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里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閑和寧靜。
離縣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鄉(xiāng)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長勢依然旺盛,古杉之巨,為國內(nèi)所罕見。
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鴛鴦湖,成群成對的鴛鴦,如鮮花綻開于湖泊之中,形影不離。
婺源不僅景色優(yōu)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歷來享有書鄉(xiāng)之譽。這里人杰地靈,名人輩出,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之盛。婺源物產(chǎn)豐富,有遐名中外的茶葉“婺綠”,可謂中國綠茶中之上品;味道鮮美的荷包紅魚,被譽為“人間天物”;石冠群山的“龍尾硯”(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巖洞、飛瀑、舟 渡、古民居為組合的自然景觀,有著世外桃園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游覽區(qū),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jīng)都市嘈雜喧鬧的人們和愛好旅游、美術(shù)、攝影的藝術(shù)工作者來說,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不能說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選擇。
對于江西形象心得體會和感想八
各位領(lǐng)導,篁嶺景區(qū)離江灣僅7公里,約10分鐘車程。景區(qū)由婺源縣鄉(xiāng)村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歷經(jīng)4年打造,于20xx年3月開放觀光游試營業(yè),20xx年推出休閑度假游項目。
篁嶺景區(qū)采取“產(chǎn)權(quán)收購、搬遷安置”的開發(fā)模式,搶救瀕臨衰敗的古村落,并對村落建筑及風貌體系進行規(guī)劃、保護,保持其原真性。景區(qū)經(jīng)營采取“觀光與度假并重、門票與經(jīng)營復合”的商業(yè)模式,從單一觀光型向休閑度假、文化娛樂、民俗體驗、旅游會展、業(yè)態(tài)經(jīng)營等品質(zhì)型轉(zhuǎn)型升級。
篁嶺景區(qū)試營業(yè)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央視新聞、人民網(wǎng)、鳳凰網(wǎng)、中國旅游報紛紛跟蹤報道,央視直播多次走進篁嶺。篁嶺景區(qū)還承辦了全國網(wǎng)絡媒體江西行、全球華人媒體江西行、20xx外媒看江西等大型媒體采訪活動,讓各大媒體記者留下深深的印象。篁嶺景區(qū)先后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最美休閑鄉(xiāng)村、中國傳統(tǒng)村落、江西省首批鄉(xiāng)村文化休閑旅游示范點、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等?!绑驇X曬秋”被評為最美中國符號。篁嶺被網(wǎng)友贊譽為世界最美村莊、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今天的篁嶺景區(qū)朝著打造世界級最美古村樣板而努力,讓篁嶺走向全國,享譽世界,成為世界游客休閑、度假、體驗、分享高端品質(zhì)旅游和文化交流的理想目的地。
歡迎詞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級4a級景區(qū)“梯云村落·曬秋人家”的篁嶺景區(qū),我是你們的講解員小x,今天很榮幸由我給大家擔任向?qū)ВM业闹v解能給大家的篁嶺之行帶來快樂。
我們剛剛乘坐的是升級改造后的脫掛式觀光索道,全長1228米,高差196米,空中運行時間為5分鐘。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站在海拔500米的篁嶺嶺頭,因“修篁遍嶺”才有了篁嶺的雅名。(“篁”其實是一種竹子,篁嶺多竹,其中不乏有方竹、毛竹、水竹、觀音竹等,我們景區(qū)沿途也隨處可見這些竹子。篁嶺是婺源古村落的經(jīng)典代表,保存了大量的農(nóng)耕文明時代特征。整個篁嶺景區(qū),分為三大主題板塊:一是“大地飛歌”,體驗多色塊梯田組成的大地藝術(shù)對視覺的沖擊;二是“云中漫步”,體現(xiàn)大跨度索橋、溜索對膽量的歷練;三是“天上人間”,展現(xiàn)篁嶺古村的村落構(gòu)造,古民居上的曬秋傳統(tǒng),還有古老天街的商賈、美食、民居、民俗的無窮魅力。讓每一位游客真正體驗到“民俗風、山水畫、田園詩、文化歌、生活曲、夢幻情”。
在景區(qū)開發(fā)之前,這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徽州村落,也曾一度瀕臨衰落和消亡。由于受地形限制,篁嶺交通不便且嚴重缺水,絕大部份農(nóng)田、土地等生產(chǎn)資料都在山下,使村莊逐步半空心化。這樣一來,村里大部分閑置房屋都因年久失修而腐爛倒塌;獨特的“曬秋”景觀也逐年消失。那么,篁嶺村開發(fā)的第一戰(zhàn)是怎么打的呢?咱們剛剛在纜車內(nèi)看到山腳下的公路旁有一排排整齊的房屋,那兒叫篁嶺新村,是20xx年由婺源縣鄉(xiāng)村文化公司出資新建的,村里有68套新徽派風格安置房,24套老年公寓和單身公寓,住在村里的320人全部是從原篁嶺古村遷出的。篁嶺通過這樣一種古村落旅游產(chǎn)權(quán)收購以及搬遷安置的方式。保持了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并對古村落建筑及風貌體系進行規(guī)劃、保護,為景區(qū)發(fā)展找到了一條新出路。
篁嶺古村依山就勢而建,四周古木環(huán)抱,后龍山以青松為主,村腳水口林以紅豆杉群為主,我們現(xiàn)在正走在村西進村的水口林中,以香楓和古樟居多,樹齡大多在幾百年,最長達到了千年以上。篁嶺古村由曹文侃建村于明朝宣德年間,至今已有580余年。所以篁嶺也是曹氏聚族而居的這么一個典型的徽州古村落。
民俗展覽館(祠堂)
我們現(xiàn)在來到村口,此處地勢較為開闊,篁嶺先人在這里建了曹氏宗祠,原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F(xiàn)祠是在原祠基礎(chǔ)上重建的(占地約360平方米),為中軸歇山式建筑,三進五開間。第一進叫儀門,第二進叫亨堂,第三進叫寢室。篁嶺曹氏,是明代宣德年間從鄰近的上曉鳙遷居而來的。(在宗祠內(nèi)祭祀先賢上蔡侯曹恤、唐節(jié)度使忠烈公曹全晸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忠愍公曹翊、忠武公曹翔。原祠正堂上方的匾額,是太史汪思題寫的“上蔡世家”。)
婺源縣目前正在努力構(gòu)建以觀光接待型為基礎(chǔ),以休閑度假康健型為重點,以文化體驗型為特色的鄉(xiāng)村旅游產(chǎn)品體系。有一系列特色活動和特色產(chǎn)品,像“民間燈彩巡演”“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婺源鄉(xiāng)村過大年”等等,還通過“婺源鄉(xiāng)村文化旅游節(jié)”“婺源茶文化節(jié)”等節(jié)事,來展現(xiàn)婺源民俗、民間文化特色。
篁嶺也不例外,現(xiàn)在將篁嶺宗祠打造成為了一個民俗展覽館,對婺源特有民俗、古徽文化通過實物進行展示,打造婺源文化藝術(shù)民俗村落。大家可以細細參觀,看完后,我們從側(cè)門出,到竹山書院。
竹山書院
雖然在傳統(tǒng)的婺源縣志里沒有篁嶺竹山書院的記載,但它的名氣卻很大,因為歙縣雄村,就有同名的竹山書院。
這座竹山書院,位于曹氏宗祠側(cè)邊,原書院由曹文埴的兒子曹振鏞捐貲創(chuàng)建。曹振鏞,歙縣籍篁嶺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士,官至大學士。把竹山書院建于曹氏宗祠側(cè)畔,含有“仰承祖宗以綿世澤”的意思。
書院門前有焚紙塔,也叫字紙爐,古代人“敬惜字紙”, 對有文字的紙張不能隨意丟棄,否則有辱斯文,焚紙塔就是供書院師生焚燒廢棄字紙的。
古代教育特別強調(diào)“敬慎”。所以,整個書院的建筑風格體現(xiàn)簡潔樸素,突出教育功能與氛圍。書院分前堂和后堂兩大部分,是主要教學區(qū),樓上是藏書閣。
前堂部分有風雨廊,側(cè)邊墻壁上的“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是朱熹為岳麓書院題寫的碑刻,它不僅是岳麓書院的核心思想,也是大部分以傳播朱子理學為主的書院的核心思想,其“孝悌忠信、守節(jié)自重、廉潔自律、濟世救民”的思想,作為書院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被世代繼承和發(fā)揚著。婺源是朱子故里,他的學說和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世世代代的婺源人.現(xiàn)在書院里正在進行的是全國名家美術(shù)作品邀請展,主題是“寫生篁嶺”。
(備詢:大門門樓上的磚雕造型是典型的徽州五鳳樓格式,整體上是一卷打開的書卷或畫軸?!爸裆綍骸敝鲜恰跋采厦飞摇?,之下是“望子成龍”,左為“兄弟登科”,右為“孟母教子”等磚雕。都與讀書有關(guān),寄托了篁嶺人對后代兒孫的殷切期望。
書院邊門上方的磚雕圖案,場面宏大,人物生動傳神,是徽州磚雕的經(jīng)典代表作。兩塊磚雕上圖是“校場賽藝”,下圖是“暢游瓊林”。兩塊合在一起,就隱含著文武雙全的意思,當然也是篁嶺人對后代兒孫的期望。)
天街
徽州古村很重視村莊布局,講究風水。篁嶺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橋六井”布局建設。篁嶺天街長388米,橫貫東西,九條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莊的各個角落。天街是篁嶺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也是篁嶺的“商業(yè)一條街”,兩邊商鋪林立,各種當?shù)靥厣臉I(yè)態(tài)在此匯聚,這里有婺源三雕之一的木雕,在現(xiàn)場雕刻、修復;有民間藝人制作竹編用品等。
酒店接待中心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篁嶺景區(qū)即將啟用的酒店接待中心。
篁嶺景區(qū)引入安曼國際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對原有的古宅行外立面改造與修繕,內(nèi)部裝修成精品度假酒店,游客可以來此休閑度假,使景區(qū)的旅游產(chǎn)品從單一觀光型向休閑度假轉(zhuǎn)變,
這種老宅保護與商業(yè)開發(fā)結(jié)合的新模式,把閑置的老宅從充分利用起來變?yōu)樨敻?,不只是簡單地把老宅作為參觀景點,而是通過提供豐富多彩的特色度假活動,將其建設成為了深度體驗婺源本土生活文化的基地。
我們現(xiàn)在右手邊這些民居的二樓就是景區(qū)已經(jīng)建設好的精品酒店客房。
竹虛廳
剛才步入天街時,我們有欣賞到婺源木雕技藝的展示,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竹虛廳,最顯著的特色,就是臨街一面全部為木雕,圖案精美繁復,極盡奢華,是一座木雕藝術(shù)的寶庫。門面上的6方木雕圖案,左上是“趙子龍救阿斗”,左下是“關(guān)公送嫂”,中上是“九代同堂”,中下是“文武百官圖”,右上是“周文王打獵”,右下是“狀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梁撐的木雕主題,從右到左,依次是福、祿、禧、壽。門罩上裂紋還有梅花和竹子的雕刻,意為“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竹子又代表竹報平安、步步高升、節(jié)節(jié)高之意。
竹虛廳的最初的主人是曹元功,他崇禎八年(1635年)拔貢,授職湖廣興山縣知縣。
眾屋
這幢建筑就是篁嶺的眾屋,當?shù)匾步袕d屋,是曹氏家族聚會、議事的地方。這座眾屋居于篁嶺天街的中心位置。祠前場地開闊,是篁嶺的“中心廣場”,自然也是最熱鬧的地方。門額上“圣旨”兩字體現(xiàn)了曹氏在朝為官的地位?,F(xiàn)在眾屋改造成了一個酒吧,是西式酒吧進駐中式廳堂的典型代表。
繡樓
關(guān)于繡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那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拋繡球選夫君的地方。但婺源沒有這樣的風俗,婺源過去特別重視禮法,兒女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等級森嚴”,不會拋繡球選夫君。
第二種說法是,富家小姐繡花綴朵的地方。富家太太、小姐們閑來無事,就在高樓上繡著花,順便看看樓下走過的人,還有樓外的風景,以此來排解心中的寂寞,打發(fā)無聊的時光。
作為了解(當前婺源的主要休閑娛樂場所40余家,主要旅游購物場所400余家。賓館200余家。其中四星5家,三星7家,國際大酒店、婺源賓館正在創(chuàng)評五星級賓館,總床位1.7萬張;全縣共有農(nóng)家樂3300余戶,床位1.6萬張,餐位11萬個,解決了1.8萬名農(nóng)民就業(yè),平均戶經(jīng)營凈收入達到6萬多元。)
各位領(lǐng)導,現(xiàn)在我走在的是天街商鋪最為集中的一段,兩旁商鋪林立,商鋪里商品琳瑯滿目,展示了婺源豐富的物產(chǎn),說到物產(chǎn)就要說說我們婺源的“四色”特產(chǎn)了,“四色”指的就是“綠、黑、紅、白”。綠就是婺源綠茶,婺源綠茶唐載茶經(jīng),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以“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的特點被譽為中國綠茶品質(zhì)最優(yōu)者,黑則說的是中國四大名硯中的歙硯,因婺源唐代隸屬于歙州管轄,物以州名而得名歙硯。紅就是大家現(xiàn)在看見的池塘中的中華荷包紅魚了,它是我們婺源獨有的一種優(yōu)良食用魚,明萬歷年間由沱川人余懋學從宮廷傳入婺源民間。因頭小尾短,背高腹園而得名荷包紅魚,荷包紅魚肉質(zhì)鮮美,營養(yǎng)價值豐富,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請各位領(lǐng)導上臺階,繼續(xù)參觀,我們再來說說最后的一樣特產(chǎn)“白”,“白”說的就是我們婺源的江灣雪梨,江灣雪梨體大肉厚,皮白核小,汁多味美,它之所以能成為婺源的四大特產(chǎn)之一,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味更因為它對于婺源人有著特殊的含義,在古徽州,有這么一句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那么徽州的男子在十三四歲就要出外去學做生意了,在他們離家的時候,就會在自家房前種上一棵梨樹,也帶走一掊(pou)土,寓意著離鄉(xiāng)不離土,另一方面,商人做生意最重要的當然是要有利可圖了,種梨也寓意著“得利”,也是一種吉祥的寓意。
曬工坊
大家對“篁嶺曬秋”都耳熟能詳,那么,那些曬的南瓜、辣椒、蘿卜、米脆是怎么切的,怎么曬的?我們到曬工坊里去探個究竟。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親自參與體驗。
曬工坊的樓臺頂上也是篁嶺很好的攝影點。站在這里,篁嶺村的村貌,還有遠山的景致,都盡收眼底。
五桂堂
五桂堂是篁嶺人的祖宅,原主人是明代萬歷至崇禎年間的篁嶺人曹永護與曹希例父子。到曹永護四代都是單傳,但由于他們樂善好施、見義勇為,美德美名聞名鄉(xiāng)里。積善人家,必有余慶,由于行善積德,后來,曹希例育有了五個兒子,二十七個孫子,曾孫、玄孫有二百多人。篁嶺曹氏在發(fā)展演變的過程中,就形成了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為代表的五大房。這五大房均統(tǒng)稱五桂堂,一直延續(xù)至今,凡是結(jié)婚、出嫁、建房、出葬等紅白喜事,文帖、器物上常常要鄭重地寫上“篁里五桂堂”這五個大字,家家如此。
院里種植了香柿、紅梅等,一個半月池蘊含了祖先對篁嶺人信守“中庸、適度”的辨證觀教育。(“人生憂喜一半一半,名利得失一半一半。財富聚散一半一半,修行佛魔一半一半?!?
整個五桂堂正屋分為前堂和后堂兩部分。前堂是典型的對朝堂結(jié)構(gòu)。上方是徽州典型的四披水檐天井。天井四方的梁柱上,雕刻的主題特別能反映主人對后代的期許。靠堂前一方是“麒麟送子”,靠大門一方是“福祿雙壽”,兩邊為“六郎出山”和“一馬當先”。
天井下兩邊的隔廂上,是《朱子家訓》,與《朱子家訓》匹配一起的一個個小型木雕圖案,它們的主題都是圍繞著琴棋書畫、梅蘭竹菊、八仙器物等來表現(xiàn)古人的一些文化活動的場景,大家不妨細細欣賞。
堂前是典型的徽州廳堂擺設格局:上門頭,在堂匾下是中堂畫和對聯(lián);再下則是廂椅桌,中間擺放著自鳴鐘,兩邊擺放花瓶、方鏡,一鐘、一瓶、一鏡寓意“終生平靜”。八仙桌擺在堂前正中央,宴請、會客、議事等正式活動,往往需要在八仙桌上完成。堂前往往體現(xiàn)莊重和威嚴。
(今天,篁嶺來了這么多貴賓,又恰逢春節(jié)臨近,篁嶺人準備了過年的待客果籽,請大家品嘗。)
后堂與廚房往往連在一起。在這里可以看到篁嶺人家廚房里一般的陳設:鍋灶、水缸、水桶、飯甑、菜櫥、菜籃、飯籮、笊籬,還有臘肉、干魚等等,篁嶺種田種地所需的農(nóng)具,在這后堂也有擺布。
怪屋
怪屋的二樓就叫“倒屋”。什么東西都倒過來了,天花板成了地面,地面成了天花板,桌子、椅子……什么東西都顛倒著。
倒屋、隱身斗篷,體驗不一樣的拍攝效果。
怪屋的一樓是“斜屋”,地面是斜的,木柱和板壁是斜的,門和窗戶是斜的,什么都是斜的。大家有什么感覺?頭暈站不住了吧?(原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習慣了正常房子的空間位置,在大腦中已存在著某種意志,突然遇到斜屋就會感覺空間錯亂,)告訴大家一個避免頭暈的訣竅吧:不能直著站,要斜著站。
怡心堂
婺源在古徽州“一府六縣”中,徽派民居保留相對完整。但是,古民居類似采光、排污、修繕、產(chǎn)權(quán)分散等“先天不足”始終困擾居住者,大部分古民居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加之利益驅(qū)動,屋內(nèi)能拆的門片、花窗、花坊等木雕構(gòu)件也被古董販子“外賣”至全國各地,房屋也變成了空宅,婺源徽派古建資源流失非常嚴重。
我們篁嶺景區(qū)針對這種情況開創(chuàng)了“徽派古建異地搬遷保護模式”,把散落在婺源鄉(xiāng)間的,面臨腐爛倒塌的,但百姓無力維修的有價值的古建,搬遷在篁嶺集中保護,讓這些古建在篁嶺獲得第二次生命。對于這種異地搬遷保護模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中央電視臺也進行了報道。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怡心堂,就是從許村搬遷到篁嶺來的,其前身是婺源許村鎮(zhèn)建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老屋,是當時聞名江南的茶商許暢芝的客館。
整棟房屋飛金彩繪、金碧輝煌,這種彩繪古建,在婺源僅此一棟。怡心堂大門的木雕精美,中國承續(xù)了千百年傳統(tǒng)木雕“教訓子孫、禮義廉恥”的題材,都在這座怡心堂門面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其木雕主題:上排從左至右分別是劉備赴江東、夜訪寇準、楊業(yè)戰(zhàn)韓昌、文王訪賢、棄官尋母;下排從左至右:子孫滿堂、戰(zhàn)長沙、八仙祝壽、討荊州、連中三元。朩雕畫面還有丹鳳朝陽、金玉滿堂、梅蘭竹菊、荷葉、圓月、寶瓶……)
怡心堂分前堂后與后堂,前堂頭頂有藻井,藻井本來專用于祠堂、亭閣的天花板裝飾,很少用于家居的,但怡心堂的原主人就在家居的客館里構(gòu)建了藻井,可見他的別出心裁、財大氣粗。后堂陳設了一些婺源鄉(xiāng)村特色的家用器具,如小孩的火桶等。
樹和堂
我們現(xiàn)在參觀的是一幢官廳,叫“樹和堂”。村莊有人在外為官,回故里修建官廳,既顯身份又備祭拜之用。這座官廳的主人是曹鳴遠,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進士,官至江西才子之鄉(xiāng)撫州府臨川知縣。
磚雕門樓被稱為“文化門”,這官廳雖屬常見的字匾門,但整體月眉形窗罩搭配八字形窗,門罩飛桅戧角,瓦當勾連,彰顯氣勢。水磨青磚精雕細刻,花邊人物應有盡有,“杰應歧靈”的門額則顯示了主人“英雄不問出處”的境界?;帐矫窬觾蛇呍簤σ愿咭恍蚩崴岂R頭故稱馬頭墻,又稱封火墻。
官廳內(nèi)飾較為簡單,一般都會有天井,主要是采光通風,天井下擺了一口缸,缸里的水主要起到消防的作用。而這水是天上的雨水,又稱無根水,所以又有天降鴻福之意。下水道是古代銅鎖狀,寓意鎖住水源,鎖住財源,四水歸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有幅對聯(lián)“金石其心芝蘭其室,仁義為友道德為師”,意思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之心,讓仁愛和正義做自己的朋友,良好的行為準則成為自己的老師和做人的標準。
曬秋觀景臺
篁嶺村莊依山而建,可謂“地無三尺平”,村民曬晾農(nóng)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曬在自家屋頂木架上。祖輩起,他們就用竹篩匾晾曬農(nóng)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收獲季節(jié),房前屋后成了曬簟的世界。長長木竿托起圓圓的竹簟,竹簟里曬滿火紅的辣椒、金黃的稻谷,形成婺源特有的篁嶺“曬秋”農(nóng)俗特色景觀,篁嶺因“曬秋”而聞名遐邇,并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樂園。有關(guān)篁嶺“曬秋”的攝影作品,曾在全國獲得十多次大獎,還榮獲了“最美中國符號”。
如今,“篁嶺曬秋”已成為固定民俗展示,春曬茶葉蕨菜,夏曬茄子豆角,秋曬辣椒黃菊。時令變化,竹曬匾里所曬之物也在不斷換新,你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角度都可以拍到滿意的曬秋作品。這里也是曬秋觀景臺,拍曬秋的好地方。
婺源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縣來命名的3a級的旅游區(qū)。目前,婺源全縣共有景區(qū)景點20多個,其中國家5a級景區(qū)1個(江灣),國家4a級景區(qū)10個(臥龍谷、靈巖洞、李坑、思溪延村、文公山、鴛鴦湖、汪口,五龍源、源頭、篁嶺)。在整體上已經(jīng)形成東西北三條旅游精品線路:東線“夢里老家古村游”,西線“山水奇觀生態(tài)游”,北線“古洞古建古風游”。
現(xiàn)在,我們右手邊的這棟建筑,是篁嶺的一個餐廳“天街食府”,可同時容納500人用餐?,F(xiàn)在所行路段,是天街的延伸段,目前景區(qū)正在進行二期建設,建成之后,這里將開發(fā)成為美食一條街。將婺源的傳統(tǒng)美食集中在此,一方面展示了婺源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另一方面豐富了篁嶺的特色旅游產(chǎn)品體系,加快了篁嶺從單一的觀光型向休閑度假,業(yè)態(tài)經(jīng)營品質(zhì)型的轉(zhuǎn)變。
除篁嶺景區(qū)外,近兩年,婺源縣還成功打造了五龍源漂流、源頭生態(tài)度假村、叢溪莊園、九思堂度假宅院等特色旅游產(chǎn)品。婺源縣委縣政府緊隨江西打造旅游強省的目標,制定了“一個最美,兩個第一”的發(fā)展策略,也就是建設中國最美鄉(xiāng)村,打造中國旅游第一縣,打造中國有機茶第一縣。
婺源自古就有書鄉(xiāng),茶鄉(xiāng)的美譽。自宋到清,全縣中進士550多人,仕宦2665人,歷代的文人學士留下了3100多部著作,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7位名人入選《辭?!贰s驇X也不例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文埴曹振鏞父子宰相。曹氏父子宰相,協(xié)助主持朝政75年,影響了清朝大半個歷史,成為中國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尤其是曹振鏞,在嘉慶皇帝出巡期間,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處理政務,代君三月,民間就有了“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傳唱。前方的牌坊上刻有圣旨二字,便體現(xiàn)了皇帝對他們的寵愛有加。
(下一步,將突出抓好總投資5億元的大型山水文化演藝、總投資8億元的沱川旅游綜合開發(fā)、總投資4億元的國際會議中心、總投資15億元的水墨上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重大旅游項目,努力使婺源成為一個四季皆旺、老少皆宜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力爭在20xx年,全縣接待游客達到3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00億元。)
三號觀景臺遠眺梯田
各位領(lǐng)導,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篁嶺景區(qū)的三號觀景臺,
篁嶺是個典型的農(nóng)業(yè)村落,除了少數(shù)士子習儒讀書之外,大多數(shù)村民都是終生從事繁重的農(nóng)業(yè)勞動。篁嶺幾乎沒有平畈的段田,都是山上開辟出來的山田,從而形成了我們往對面所看見的規(guī)模較大的梯田。
公司把這些梯田流轉(zhuǎn)過來,打造農(nóng)業(yè)觀光園,種植梯田花?!,F(xiàn)在田里都種上油菜,今年的3、4月份,千畝梯田油菜花盛開,眼前將是一片燦爛的花海。
為延展婺源油菜花的主題,公司結(jié)合旅游高峰周期輪換花卉種植主題,營造梯田花海景觀、大地藝術(shù)。油菜花謝后,公司將種植柳葉馬鞭草、孔雀草、一串經(jīng)、醉蝶等各種花卉,形成又一季花海。
此外,在觀光園還種有紫薇、三角梅、櫻花、牡丹、玫瑰等各種主題花園,錯開花期,使游客每次造訪都有不同的景觀與感受,從而發(fā)展成為婺源四季旅游產(chǎn)品新亮點。
除了觀賞效益,篁嶺也在不斷提升梯田的經(jīng)濟效益,在土地上,“篁嶺模式”采用公司+農(nóng)戶形式,成立農(nóng)村經(jīng)濟合作社,有效整合旅游資源,將農(nóng)民土地進行流轉(zhuǎn),利用梯田打造四季花谷、奇異瓜果園,與農(nóng)戶共同開發(fā)觀光農(nóng)業(yè)。同時通過訂單農(nóng)業(yè),形成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鏈條,將農(nóng)戶真正融入產(chǎn)業(yè)項目中,達到零距離就業(yè),足不出村掙錢效果。
從觀景臺下行
婺源也在繼續(xù)打造四季旅游精品路線?,F(xiàn)在,我們可以春探人間花海,去江嶺梯田看油菜花美景;夏享冰涼世界,去五龍源漂流、去靈巖洞內(nèi)一邊避暑一邊看溶洞;秋天,可尋夢里老家,不但有篁嶺曬秋、還有石城、長溪的楓樹林景觀;冬天更是可以去鴛鴦湖游甜蜜樂園。
作為婺源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篁嶺堪稱是婺源文化的縮影了,婺源歷史悠久,唐開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建縣,當時的縣城設在了清華鎮(zhèn)。清華,因“清溪縈繞,華照增輝”而得名。后公元920xx年遷至古鎮(zhèn)蚺城,因城內(nèi)有座蚺城山,形狀起伏如蚺蛇而得名。唐咸通年間后歙州刺史盧肇命兵駐守于此,因其三面環(huán)水,一面依山,形似待發(fā)之弓箭,而得名弦高鎮(zhèn),1946年改稱紫陽鎮(zhèn)。說到紫陽,就要說到我們婺源的一位大名人,他就是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朱熹的家族是婺源的著姓,以儒傳家,現(xiàn)在我們南門的老街上還有朱家的老宅。里面有一口井。據(jù)《婺源縣志》記載,朱熹的父親朱松出生的時候,井內(nèi)氣吐如虹,因此也稱作“虹井”。到朱熹出生的時候,一道紫氣貫井而出,人們把紫氣東來看成是吉祥的預兆。因此,朱熹把紫陽當作自己的別號。到朱熹死后第九年,皇帝賜他謚號為“文公”,之后把朱熹的“四書集注”列為國學。后來宋度宗賜朱熹的故里婺源為“文公闕里”。不錯,朱熹雖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將婺源做為自己的祖籍地,他一生中兩次專程回婺源祭掃祖墓,留下了大量的遺跡和傳說。
婺源因“地當婺州水之源”而得名,隸屬于歙州管轄,公元1120xx年,歙州改稱徽州,又屬徽州府,與休寧,黟縣,歙縣,績溪,祁門合稱一府六縣。民國元年廢府留縣,直屬安徽省管轄。34年為了在江西進行“剿共”的需要,把婺源劃歸江西管轄,但由于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不同的原因,當時在京、州、府的徽州人,聯(lián)系了一些仕宦商賈,不斷上書,請求回皖。這就是婺源歷史上有名的“回皖運動”蔣介石迫于無奈,在47年又把婺源劃回了安徽,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才正式劃給了江西管轄。
所以婺源1200多年的歷史都浸透了徽州文化,和江西的贛文化是很不相同的,我們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包括我們的方言、飲食、民俗等都是濃郁的徽派風格和特色。
現(xiàn)在前方就是篁嶺的水口林了。水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婺源的水口被后人稱之為“中國鄉(xiāng)村最古老的公共花園“。這是徽州人對人居環(huán)境整合保護最原始的范例。在徽州,一個完整的水口,包括有水口建筑和水林。在婺源,人們相信:“樹養(yǎng)人丁、水養(yǎng)財”,早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前,婺源人的祖先就按照古老的規(guī)劃理論,也就是風水學把村莊健在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把入水口成為“天門”。出水口成為“地戶”, “天門”要打得開,意表” 廣納財源”,地戶要閉得緊,這樣才能鎖住才氣。在婺源自古以來還流傳這一句話,那就是“赤膊龍脈水光口,子孫代代往外走”。“龍脈”指的是村莊所依靠的這座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山上和水口的地方都沒有植被,就不能留住人才,村莊的人丁就不會興旺。所以,婺源人不光在水口林植樹,而且決不允許砍伐,為此還制定了“殺豬封山”的村規(guī)民約,對偷伐、濫伐林木者,全村人聲討,除處罰金并通告外,并要從當事人家中拖出生豬當眾宰殺,全村按人頭送肉。在物資匱乏的那是,這已經(jīng)是非常嚴重的懲罰了。
嶺水口林以南方紅豆杉為主,共78株。紅豆杉被譽為“植物大熊貓”,,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我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篁嶺有如此規(guī)模的紅豆杉群,實屬珍貴少見。紅豆杉渾身都是寶,樹皮中提取的紫杉醇更是具有抗癌的功效。它們與牌坊、拱橋、五顯廟等一起彰顯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
在婺源的其他水口種的最多的就是樟樹,樟樹一年四季常青,而且枝繁葉茂。一是樹木越茂盛就代表村莊的人丁就越興旺;二是樹木可以起到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誰代表財,這樣一來,村莊的財氣就不會流失太多,還有一方面,在村莊的去水口建水口林,也是為他人著想,就是為下游的村莊涵養(yǎng)水土,充分的體現(xiàn)了徽州人”儒雅“的思想品德。
婺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2.6%,古樹名木很多,江西掛牌保護的名貴古樹游11000余棵,我們婺源就有5500余棵,占整個江西的一半多。在以紅色文化,綠色山水為旅游主打的江西,我們這方的綠色山水,更顯得璀璨奪目,進入21世紀以來,即使旅游快速發(fā)展,縣委縣政府在開發(fā)過程中,依然堅持保護優(yōu)先,以文化與生態(tài)的珠聯(lián)璧合作為我縣鄉(xiāng)村旅游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在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過程中,特別要注重對生態(tài)與文化資源的保護建設,增強了婺源鄉(xiāng)村旅游資源的內(nèi)在優(yōu)勢。對此,縣委縣政府重點實施了五大工程:一是綠化美化工程。通過造林綠化、封山育林、“十年禁伐闊葉林”等綠化工程,優(yōu)化全縣生態(tài)大環(huán)境;把油菜從傳統(tǒng)的農(nóng)作物種植上升到新的產(chǎn)業(yè)來培植,在三條精品旅游線路沿線茶園套種開花果木,每年套種梨樹、桃樹等帶花苗木15萬余株,打造“花海婺源”。二是文化保護工程。建立健全了縣、鄉(xiāng)、村“三級”文物保護管理體制,規(guī)劃了古村落村民建房新區(qū),緩解村民建房與古村落保護的矛盾,推進了“徽州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建設。三是水體保護工程。嚴厲打擊炸魚、毒魚、電魚的行為,嚴禁化肥、漁藥養(yǎng)魚,切實保護水體生態(tài);依法規(guī)范河道采砂,做到限地段、限季節(jié)、限量開采。四是環(huán)境保護工程。關(guān)閉“五小企業(yè)”近200家,尤其是20xx年不惜年減少稅收近千萬元,關(guān)閉了年消耗闊葉木材近10萬立方米的木材加工企業(yè)和高耗能有污染的電石企業(yè);對主要公路沿線、景區(qū)景點墳墓4000多座進行了搬遷并綠化。五是城鄉(xiāng)清潔工程。已建成全省首家縣城垃圾處理場,縣城污水處理廠也已建成投入使用;縣財政平均每年安排每個行政村10000元衛(wèi)生費,用于處理鄉(xiāng)村垃圾,以此帶動了群眾自覺維護村容清潔。通過一系列舉措,使全縣的山更青,水更綠,環(huán)境更優(yōu)美。
結(jié)束語
各位領(lǐng)導,本次篁嶺之旅就告一段落。請記住導游小×,更記住篁嶺!篁嶺時刻都期盼著各位再次光臨。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
- 黨員心得體會總結(jié)(精選19篇)
- 家庭溝通心得體會范本(優(yōu)質(zhì)14篇)
- 最新學生援藏心得體會簡短(實用19篇)
- 2023年續(xù)簽勞動合同申請書(通用12篇)
- 最新歷史小組心得體會范本(優(yōu)質(zhì)18篇)
- 堅持努力心得體會實用(匯總15篇)
- 助理教官心得體會怎么寫(匯總8篇)
- 科幻畫心得體會總結(jié)(優(yōu)質(zhì)12篇)
- 最新煤礦自救心得體會總結(jié)(匯總17篇)
- 2023年校園展銷心得體會(精選12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jié)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jié)(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jié)(優(yōu)質(zhì)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zhì)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jié)(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相關(guān)文檔
-
申請退出團隊申請書(精選13篇)
14下載數(shù) 474閱讀數(shù)
-
小學生每日計劃表(通用11篇)
30下載數(shù) 941閱讀數(shù)
-
村級文明申請書(通用16篇)
37下載數(shù) 709閱讀數(shù)
-
職工籃球比賽宣傳簡報范文 教職工籃球賽簡報范文(七篇)
11下載數(shù) 323閱讀數(shù)
-
最新報恩初中作文(優(yōu)質(zhì)14篇)
15下載數(shù) 422閱讀數(shù)
-
高三畢業(yè)生自我評價50字(匯總9篇)
45下載數(shù) 940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