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01-07 19:04:15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新話說江西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各位請隨我往下走。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地方叫“觀音崖”,我們看到的那個洞稱“觀音洞”,洞下是一潭碧水。洞旁巨石上刻著隸書“竹影疑蹤”四個字。相傳觀音洞通向一個寺,叫“竹林寺”,據(jù)說這個洞口是竹林寺的后門,洞內(nèi)常有仙人出沒,所以也稱“仙人洞”。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樵夫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片竹葉循溪而上,他出于好奇,便跟著這片竹葉走,走呀走,不知不覺來到了洞中,洞里面正有兩位仙人在下棋,樵夫便湊上前去觀看,他看得入迷,似乎過了一段時間,大概有一天吧,他想,該回家了。
于是他便出洞往回走,出洞以后,他眼前的世界全變樣了,原來的村莊、自己的家都不見了。他去問人,全都茫然不知,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便向一位長者打聽,長者也不知道他原來的村莊和家的情況。長者也覺得奇怪,就問他:“你是從哪里來呢?”樵夫便把自己的經(jīng)歷訴說了一遍。長者忽然明白了,說:“你是從神仙那兒來的,你知道嗎?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樵夫這才恍然大悟,幾千年的世道滄桑,自己的家鄉(xiāng)早已面目全非了,上哪兒去找呢?各位現(xiàn)在明白了吧,“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這句話就出自這個地方。
各位可能要問,那“竹林寺”究竟是有還是沒有呢?關于它也有一個傳說故事。據(jù)說很久以前,觀音洞橫穿廬山,與現(xiàn)今仙人洞附近的一個寺想通,這個寺就是竹林寺。因為它處在險峻的峰巒下面,隱匿在竹林之甲,附近終年云霧繚繞,故此得名。寺內(nèi)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和尚。小和尚不滿10歲,清掃廟堂,伺候老僧,挑水劈柴,一切雜務都由小和尚承擔,晨鐘暮鼓,打坐參禪,日子極為清苦。
一天,小和尚從三疊泉挑著滿滿一擔水,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往上挪。這時,一只躲在旮旯里的餓狼,正齜牙咧嘴,流著饞涎,眼睛露出貪婪的兇光,在小和尚身后窺視著。突然,一聲狼嗥,餓狼將小和尚撲倒在地。小和尚一聲驚叫,頓時失去知覺。待他蘇醒時,已躺在毛茸茸的草窩窩里,身旁坐著一位與自己年齡相仿,靈氣十足的小女孩。
原來這個小女孩是借三疊泉靈秀之氣,已生長了千年的何首烏。她見小和尚危難,便挺身相救。從此,這兩個小人兒就形影不離。小女孩幫小和尚砍柴挑水,餓了,在山林中尋野果子吃;乏了,在三疊泉溪間嬉水。
不久,這個秘密被老和尚發(fā)現(xiàn)了。一天,老和尚找出一根紅線,交代小和尚,要如此這般。第二天,小和尚照例與女孩一起玩耍,玩著玩著,小和尚悄悄將紅線系在她辮子上,然后借故離去。小女孩也回到自己的土窩窩里。話說那老和尚,不安好心,悄悄地拎著鋤頭尋了過來,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一截露在土層外的紅線。他不禁大喜,心想,吃了千年何首烏,可以長生不老。他三下兩下便將何首烏挖了出來,興沖沖拿回廟內(nèi)洗凈,然后放在鍋中燉。
小和尚見此情景,后悔莫及,哭鬧著要拼死救下小女孩,但他哪里斗得過老和尚,被打得昏迷不省人事。小和尚恍惚中見小女孩淚汪汪訴說不幸,并告訴小和尚該怎么做。
老和尚將何首烏燉在鍋里,便下山去買酒,準備回來美餐一頓。
小和尚蘇醒過來后,遵照小女孩的吩咐,將鍋內(nèi)湯汁沿廟四周灑了一圈。剎那間,小女孩從鍋內(nèi)跳出,深情地拉著小和尚的手,整個廟宇便隨之飄忽起來。這時老和尚打酒回來,忽然看見寺廟正欲騰空而去,情急中,忙一把抓住門檻,身體隨即在半空中晃悠起來,老和尚拼命叫喊:“菩薩救我!”然而天不應,地不答。忽地一陣狂風大作,老和尚一聲慘叫,跌入三疊泉峽谷。從此竹林寺消失得無影無蹤。唯有洞旁“竹隱疑蹤”四個字,似乎在提醒人們,這里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最新話說江西心得體會及感悟二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景德鎮(zhèn)古窯廠,我是你們的導游?,F(xiàn)在我利用路上的時間給你們講一些陶瓷知識。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見陶瓷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我們?nèi)祟愒缭谖辶昵熬桶l(fā)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瓷與陶相比,比陶更細膩。光滑。堅硬。燒制的溫度也要求更高,還有一點就是瓷是以瓷礦石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為原料的。瓷器在國外與中國齊名是中國的另一種解釋。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鎮(zhèn),景德鎮(zhèn)素有瓷都之稱,就連”景德鎮(zhèn)”也是來由與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鎮(zhèn)地處昌江之南,所以稱之為昌南鎮(zhèn),后又有新平鎮(zhèn),浮梁鎮(zhèn)之稱。直到北宋年間宋真宗趙恒因看中影青瓷的產(chǎn)地將它定為御瓷,工匠們每制一批瓷都燒上“景德年制”,于是朝廷將這種瓷器的出處地叫“景德鎮(zhèn)”。而讓景德鎮(zhèn)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顏色釉和薄胎瓷?!彼鼈兙哂小鞍兹缬瘢魅珑R,聲如磬,薄如紙”的特點。
好,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西市區(qū)的蹯龍崗,這一片樹木掩映,錯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古窯瓷廠,象眼前這樣的瓷廠,當今世界據(jù)我所知僅只一個。大家有誰知道它為什么叫“古窯”瓷廠嗎?因為這個廠采用的是景德鎮(zhèn)明清時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藝,工具,作坊和窯都是古老的,產(chǎn)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稱之。
下面請隨我進去參觀。進入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間,廒間,泥房和內(nèi)院四個部分組成,正間與廒間南北相配,兩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間為長方形內(nèi)院。其中正間是坯房的主體,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席全在這里完成,著是轆轤車是制瓷坯的主要設備,廒間就是倉庫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場所。泥房里面存放的是經(jīng)過精制的泥料,而內(nèi)院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地方,在內(nèi)院的中間有一個曬架塘,這是古老作坊內(nèi)最重要的設備,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誰知道它的妙處在哪嗎?它的妙處在于水池和曬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間減少了占地。
過來看這位師傅,他正在轆轤車頭放一團泥,他雙手相桴,隨著車盤的旋轉,一個碗的雛形就出現(xiàn)了,這就是“做坯”俗稱拉坯。再來看這里,這位師傅正在聚精會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轆轤車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體,俗稱“旋坯”或“利坯”當然古窯瓷廠的工藝流程還包括畫瓷,上釉,入窯,看這些師傅就在這畫瓷,大家看一下表畫一個碗要多久,對,只要10秒鐘的時間,碗坯上就布滿了色彩豐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這邊走,我們現(xiàn)在去看一下把瓷坯變?yōu)榇善鞯母G房吧!用窯房燒制瓷器靠的是工人們的實踐經(jīng)念,嚴密的勞動組合和精細的分工。全窯有一位技術總監(jiān),稱之“把莊師傅”。說到把莊師傅就不能說到童賓了。他是萬歷年間著名的把莊師傅,他技術高明為人正直,深受窯工們的敬仰。他當時受命燒制特大號的青花龍缸,童賓和瓷工們想盡一切辦法多次燒制都沒有成功,眼看交貨期逼近皇命難違,為了瓷工們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燒制過程中的關鍵時刻毅然跳進了熊熊大火。
說來也奇怪這次真的成功了,人們說是因為童賓顯靈,后來人們封他為“風火仙”這是關于把莊師傅的傳去故事--童賓跳窯。把莊師傅是柴窯燒制工藝的總負責人,燒制過程中的個種技術難題都由他全權處理,在瓷器的燒至將熟而又未熟的時候?;饡r機最為關鍵,燒制時間過頭瓷器會燒黃甚至會出現(xiàn)倒窯的現(xiàn)象,火侯不到又會燒不熟,這時就完全靠把莊師傅的一雙眼睛。
先生們,女士們,今天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希望以后能有機會為你們導游。謝謝!!
最新話說江西心得體會及感悟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下面我將帶大家參觀繞南陶瓷主題園區(qū)。繞南陶瓷主題園區(qū)是一個以陶瓷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景區(qū),這里保存了多處宋、元、明時期的古窯遺址,以及大量的古礦洞、古水碓等瓷業(yè)遺跡。被評為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繞南坐落在繞南村旁,位于瓷茶古鎮(zhèn)游覽區(qū)和梅嶺休閑度假區(qū)之間,距古鎮(zhèn)3公里,離梅嶺有7公里。繞南村也同樣因為其東河環(huán)繞村莊蜿蜒而過,而取名繞南。繞南人大多姓詹,從宋代開始到現(xiàn)在,一直都在從事著釉果的加工生產(chǎn),歷史已有千年之久,正是這些老一輩人遺留下來的文化財富,給后代人研究景德鎮(zhèn)古代瓷業(yè)的生產(chǎn)狀況有著重要的價值,其中,繞南堆積物就是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產(chǎn)斷面特征遺址。大家可以在那里看到最古老的陶瓷手工制作工藝和古水碓、古礦洞、古釉果作坊、龍窯遺址等古代陶瓷生產(chǎn)遺跡。
據(jù)史書記載,自唐代開始,瑤里人就依山筑窯、伐木為薪,燒制陶器了?,幚镒钤缗d燒瓷器的年代是南宋末期。在經(jīng)歷了元、明兩代之后,從明朝中葉開始衰退,整整跨越了300多年時間,可見當時的繁榮之景。而為什么會在瑤里并且是在繞南這個小村莊煉制瓷器呢?經(jīng)過研究考證,燒造瓷器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豐富的瓷土資源(瑤里山中盛產(chǎn)制瓷原料高嶺土,雖經(jīng)數(shù)百年開采,至今仍蘊藏豐富)、充足的水資源(貫穿全境的東河是景德鎮(zhèn)母親河昌江的源頭之一,支流布滿全境,水流湍急,終年不息,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充分的燃料資源(瑤里境內(nèi)崇山峻嶺,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高達82.3%,燒窯用的上等燃料黃山松遍布山間),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瑤里恰好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根據(jù)調(diào)查,現(xiàn)境內(nèi)遺存的宋、元、明古窯址多達上百處,古礦洞120多條,是目前景德鎮(zhèn)市瓷業(yè)遺跡保存最完好的地區(qū),對研究中國古代瓷業(yè)生產(chǎn)狀況具有重要價值。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首先映入我們眼中的是“陶花源”三個字,制作這三個字的材料均很奇特—“陶”字用的是匣缽片,而匣缽本身就是一種陶器。 “花”字是用青花瓷片粘成的,它契合了“花”。而這個“源”字呢,又是用釉石粘合起來的,釉石是制瓷的原料,而這里又是景德鎮(zhèn)瓷業(yè)的發(fā)源地。解釋之后在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是
陶瓷青花的原料產(chǎn)區(qū)及發(fā)源地。也就是咱們現(xiàn)在要參觀的瓷之源繞南。
瓷之源牌樓旁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由九塊青石組成的九工圖,這九塊青石中雕刻的是制瓷的九大工序,當時有這么一說“南方有一石,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也就是說制作瓷器是要經(jīng)過七十二道工序才能成為瓷器,但這九大工序是最主要的工序,分別為采石、粉碎、淘洗、拉坯、利胚、裝底、畫胚施釉、裝匣缽燒窯、磨底選瓷。這些工序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繞南瓷之源來了解一直吧.
走進瓷之源牌樓我們就可以看到面前這條河流,此河就叫東河,當時的人們都是利用這條河經(jīng)水路到達景德鎮(zhèn)的,當時到景德鎮(zhèn)需要一天半時間,一般船上都裝載著茶葉和釉不子,什么叫釉呢?瓷器表面那層透明光澤的物質(zhì)就叫做釉.釉是由瓷石制作的,右邊的路上這堆白色的石頭就是瓷石,它們主要出產(chǎn)于瑤里白石塔一帶,而旁邊這個礦洞也是明代時期開采瓷石的礦洞,現(xiàn)已內(nèi)部塌方.大家是不是已經(jīng)聽到”咚、咚”的敲打聲了,發(fā)出這種聲音的就是左邊的這個古代大機器——水碓。
水碓主要由水輪、傳動軸、扳頭、碓桿、碓頭和碓坑等部分組成。水輪下面是排水溝,設閘板來控制水流,水輪在轉動過程中通過傳動軸將動力傳到同步運動的扳頭,扳頭與碓桿的一頭相搭,依靠其下壓力量將碓桿扳起。扳頭隨水輪軸轉動,將碓桿扳至一定高度后與之脫離,碓桿前端則自由下落,頂端的碓嘴落入碓坑,靠由重力作用所引起的沖擊力將碓坑內(nèi)的瓷石擊碎。碓桿和碓頭均為木制,碓嘴是套在碓頭下端的,由河石制成,重約10公斤。碓臼四壁的外面三方都用石塊垂直砌成,而里面一方用的是栗木板斜打入土中。木材比石材容易發(fā)生振動,碓嘴上下運動成弧線形總是向碓臼里面一方撥動石塊,每舂下一次,里面一方的石塊受到了反作用力,向碓臼中心推一下,就這樣使石塊上下翻動,最后全部被舂細。將瓷石舂成粉狀大約需要12小時,陶工們稱之為“熟土”。通常一天可以出兩次熟土。我們還可以看到傳動軸非常長,于是陶工們只要在傳動軸的中間用木架控制,可是木架和傳動軸長期摩擦會摩擦生火,于是在用上面的竹子從水輪處引水長期滴在木架和傳動軸接觸的地方,一為了降溫,二為了加強潤滑度。這整個工序溶合了水利動力學、機械學、力學、液體力學和陶瓷工藝學等諸多學科巧妙結合的產(chǎn)物,讓我們不得不佩服當時陶工們的聰明智慧。
工人們把“熟土”挑至對面的釉里作坊,經(jīng)過淘洗池、沉淀池、稠化池和泥床制作成釉不子。說的這么簡單,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老師傅是怎么做的吧。瓷石舂細后,陶工用閘板截住水流,使水碓停止工作,然后用鏟子將舂細后的瓷石粉鏟入淘洗池中攪拌淘洗。由于不同大小的顆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大顆粒如石英顆粒等很快沉到池底,而瓷石細顆粒則水化為乳白色的懸濁液,這里要提到的是,為有利于瓷粉沉淀,在舂碎瓷石時陶工們已在碓臼中加入了0.05%的石膏。淘洗后,用木桶舀入排砂溝,其中較粗的顆粒再次沉降在排砂溝底。懸濁液流入沉淀池,經(jīng)過一定時間沉淀以后,上部清液放回淘洗池淘洗,然后把沉淀池中的漿體舀入稠化池進一步沉淀濃縮,上面的清液放回沉淀池。再將稠化池中濃縮的稠漿舀到泥床上,待水分揮發(fā)至一定程度后,再用腳踩踏,這樣做是為了排除泥料中的空氣,同時進一步使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勻。踩完泥,用鐵鏟將其鏟切成塊狀,再將瓷石泥分別放入預制好的一定規(guī)格的具有磚形內(nèi)壁的木制模具內(nèi),制成形似磚狀的泥塊,俗稱“不子”,又叫“白不”。然后放在通風架上陰干,一般至五成干就可以了。每塊不子約重2公斤,六面光滑,棱角分明。在這樣的作坊里每天大約可以做出80個不子,即160公斤釉果。
在生產(chǎn)瓷器時為便于瓷器表面施釉,還要將釉果配制成釉漿,其配制方法一般是先將釉灰用水淘細,再配以釉果調(diào)和成漿狀。釉灰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制釉原料,由石灰石與狼萁草或鳳尾草燒煉而成,主要起助熔作用。俗話說:“無灰不成釉”。并且,加多少釉灰也是非常有講究惡的,適量釉灰的加入可以使釉面透明光滑,但過多則會使釉面發(fā)青甚至發(fā)灰,有損制品的美觀;而用得過少,又會使釉面出現(xiàn)波浪紋等毛病。一般的十盆細泥、一盆灰稱為上等釉,而七八盆泥、兩三盆灰就稱為中等釉了,泥灰各半或灰較多則稱為下等釉。瓷石是不是制釉的唯一原料呢?不是的,不同的釉需要不同的物質(zhì),有的還需要像長石,石英,高嶺土這樣的制釉原料。并且,釉果本身也會因環(huán)境變化而各有不同,釉果一般為石英巖風化而成,粉碎加水調(diào)制后才具有可塑性,它們因產(chǎn)地、種類及風化程度的差異,化學組成便不盡相同,用途也不一樣。打個比方,如果一種瓷石中的氧化鉀(k2o)、氧化鈉(na2o)含量高,它一般用于制釉,又稱釉石;而二者含量低的就會用來
制瓷胎。當然,不只是用單一的瓷石制瓷胎了,它還要加入一定的高嶺土,兩者混合之后,即可做瓷了。
看完我們的古水碓跟古釉果作坊我將帶大家去參觀我們的古龍窯遺址,去往龍窯遺址的途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座龐大的窯柴垛,遠看就象埃及金字塔。之前我已經(jīng)給大家介紹過燒造瓷器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想必大家還記得吧。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燃料資源,而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松柴,我國古代燒窯用的燃料,主要是松柴和槎柴,統(tǒng)稱窯柴。之所以建成這種形狀,是為了使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迅速流走,且不滲入柴垛里面,這樣柴不易濕,干燥起來也很快,燒窯時就能提高熱效率。
在景德鎮(zhèn)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里窯,十里焦?!币馑际钦f燒一窯瓷器,要耗費十里的樹林,由此可見燒窯的不易。據(jù)有關文獻記載,明代窯小,一窯要用柴180擔(約合9噸);清代窯大,一窯燒掉的柴竟達500擔(約合25噸)。經(jīng)過我們的金字塔形柴垛我們可以看見兩處未經(jīng)開發(fā)的龍窯遺址,它們都是元代的斜坡式龍窯。
現(xiàn)在我們參觀的是一號龍窯遺址,這座龍窯為了有效保護,還沒有發(fā)掘。該窯也是南宋時期的斜坡式龍窯,從一側的護坡和堆積的物表上看說明當時的瓷業(yè)是多么的繁榮。該窯為南宋時期的斜坡式龍窯,總長19.2米,坡度18.5度,分為火膛、窯床和煙口三部分。窯床斜長18.6米,寬1.9米。窯壁厚0.3米,窯壁內(nèi)面有一層厚0.05米左右的燒結窯汗,窯壁殘高平均為1.3米。窯床底部用碎石塊鋪就而成。煙口為梯形。
龍窯的西側是一個古窯造型的茶樓——龍脈茶樓,坐在茶樓里,背后是大片的古陶瓷依存,對面是奔騰不息的瑤河,在這里所品嘗的不是一般的茶,而是生長在千年窯址上的茶,這茶吸收了陶瓷的精華,飽含著悠久陶瓷文化,品這樣的茶,可以充分領會古園、古窯、古風和古韻的意境。
往前走的圓亭子下面就是我們的二號龍窯遺址,它燒窯始于南宋后期,終止于明代中葉,是瑤里境內(nèi)至今發(fā)現(xiàn)的燒造年代最長的瓷窯之一。曾經(jīng)一度被盜墓分子懷疑成寶藏古墓,因而被挖走部分瓷器,不盡完美。該窯為南宋時期的斜坡式龍窯。據(jù)了解,它總長11米,坡度20度,分為火膛、窯床和煙口三部分。窯床斜長9.5米,寬2米。窯壁殘高平均為1.5米,該窯床不大的原由是龍窯向馬蹄窯轉型的小型龍窯。
我們可以看到龍窯四周到處都是破損的瓷片,而這些瓷片的內(nèi)底部都有一個
沒有上釉的圈,叫澀圈。它的形成是將器物重疊在一起裝燒,其優(yōu)點是產(chǎn)量高、成本低。為了防止器物之間發(fā)生粘結,于是陶工們在碗或盤的內(nèi)心刮去一圈釉,這樣碗盤重疊的部位就不會粘在一起。才形成澀圈,澀圈疊燒法即由此得名,其缺點也恰恰在于有一個澀圈。在澀圈的中間還可以看到有“福、祿、壽”之類的字或數(shù)字,因這些窯都是幾戶人家共同燒用的,為知道窯內(nèi)的瓷器是誰家的,而寫上了這些字來區(qū)分。
明代以前我國南方各主要產(chǎn)瓷區(qū)廣泛采用的都是龍窯,明代以后逐漸被葫蘆窯、鎮(zhèn)窯所代替?,幚餆拼善魉玫木褪驱埜G,我們眼前所看到這座就是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中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最長的一座龍窯——三號龍窯遺址。它總長48.2米,坡度19.5度,分為火膛、窯床和煙口三部分。窯床斜長41.7米,寬2米?;鹛庞星昂髢蓚€,前膛為長方形,后膛為葫蘆形,直徑0.7、1.3米。部分床段為內(nèi)外兩層,窯壁厚0.3米,窯壁內(nèi)面有一層厚0.05米左右的燒結窯汗,窯壁殘高平均為0.95米。窯床底部用碎石塊鋪就而成。煙口為梯形。
它是如何進行燒制的呢?它分為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最低的一端(即山下)為火膛,最高的一端(即山上)開排煙孔。煙囪極低,只有1米高。龍窯窯背脊兩側相隔約70-75厘米距離,開一個洞,叫做鱗眼洞,是投放燃料和觀察火焰溫度的窗口。龍窯斜坡由下向上一個鱗眼一個鱗眼地燃燒,其原理就是火焰自然上升,熱能充分利用,恰似一個臥著的大煙囪。燒下面時上面是低溫,正好乾燥、去濕,完全符合陶瓷的燒成升溫曲線要求。這樣的龍窯有著怎樣的一些優(yōu)點,下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它的優(yōu)點主要在于熱效高,節(jié)省燃料,生產(chǎn)周期短,產(chǎn)量大,燒制成本低,建造費用低廉,因此它常被稱為青瓷的搖籃。但它的缺點也是同樣存在的,因為窯身長且傾斜建筑,所以裝窯與出窯的勞動強度很大,也就是說很花費人工,而且較難采用機械化和自動化。此外,因窯內(nèi)升溫和降溫快,不易保溫,因此燒出的成品質(zhì)量比較差。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窯址周圍看到很多燒壞的瓷器的原因。
瑤里早期的青花瓷無論胎釉質(zhì)地還是裝飾技法,都較為出色,可與景德鎮(zhèn)市區(qū)同期民窯相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青花裝飾,簡約質(zhì)樸,在青花瓷繪史上很有光彩。其紋飾多為纏枝蓮紋、云氣紋、繡球紋,比如這塊瓷片上畫的就是纏枝蓮紋,它看上去畫面清新,運筆如游龍行空,筆法嫻熟,很有氣勢,逸筆草草,
最新話說江西心得體會及感悟四
“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贝颂幷f的“洞”傳說與廬山三疊泉有關。現(xiàn)在我們要去游覽三疊泉,順便探究一下這句話的來歷。
各位游客,在泉瀑轟隆聲的引導下,我們終于來到了觀瀑亭,聞名遐邇的三疊泉就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請?zhí)ь^仰望,好像天開了個口子,水從口子里飛流而下,沿峭壁分三級,所以它被稱為“三疊泉”,又稱“三級泉”。三疊曩布,每疊形態(tài)不同,泉水流量各異,但卻渾然一體。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高約50米,“飄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旒(旗子上的翼帶),掛者如簾”;三疊最長最闊,如洪流傾出,浩浩蕩蕩,巨響如雷,最后似玉龍直入潭中,激起波濤洶涌,浪花四濺。整個瀑布的落差為155米。水流疾馳飛瀉,氣勢格外恢弘。如果是深秋隆冬時節(jié)至此,可見弱水如絲簾風煙的景象。其實這里的景象隨著季節(jié)和雨水的多寡而變化,一年四季各有千秋。
三疊泉位于五老峰第五峰北部末端與鐵壁峰之間的旋渦狀的懸崖峭壁之中,匯聚了大月山、五老峰諸水,從五老峰的北崖口流出,經(jīng)過三級大盤石,飛落而下。可能有游客會問,為什么這里能形成三級大盤石呢?這又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跡,冰川在移動過程中,巨大的轉折功能使得地質(zhì)斷層被切割成階梯,形成所謂“冰階”,泉水就是被這些“冰階”所折疊。
三疊泉高崖險峻,峽谷幽邃,集雄、奇、幽、險于一處,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一幅原始質(zhì)樸的美景,一:所以有冀廬山第一奇觀”之美譽。又稱: “匡廬瀑布,首推三疊。”“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對它竭盡贊美之詞,留下難以計數(shù)的著名詩篇。
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有詩描寫三疊泉月夜:
飛泉如玉簾,直下數(shù)千尺。
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空碧。
三疊泉是如此美妙,但它卻曾長期隱藏在荒山深壑之中不為人知。直到宋紹熙二年(1191年)始被樵夫發(fā)現(xiàn),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門閂)鑰,樵者得之人共傳”的詩句,意思是說,這個三疊泉一天偶然沒有把門鎖好,所以被打柴的人發(fā)現(xiàn)了,才在人間流傳開來。在三疊泉的東北面是九疊屏,因為山峰呈九疊,又像一個大屏風,所以得名“九疊屏”。屏下是九疊谷。唐天寶十五年(756年),詩人李白曾在那里隱居,他的著名詩篇《廬山謠》也是在那里寫成的。詩的頭兩句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其中還有“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句。但盡管如此,他也未曾發(fā)現(xiàn)三疊泉。
各位請隨我往下走。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地方叫“觀音崖”,我們看到的那個洞稱“觀音洞”,洞下是一潭碧水。洞旁巨石上刻著隸書“竹影疑蹤”四個字。相傳觀音洞通向一個寺,叫“竹林寺”,據(jù)說這個洞口是竹林寺的后門,洞內(nèi)常有仙人出沒,所以也稱“仙人洞”。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樵夫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片竹葉循溪而上,他出于好奇,便跟著這片竹葉走,走呀走,不知不覺來到了洞中,洞里面正有兩位仙人在下棋,樵夫便湊上前去觀看,他看得入迷,似乎過了一段時間,大概有一天吧,他想,該回家了。
于是他便出洞往回走,出洞以后,他眼前的世界全變樣了,原來的村莊、自己的家都不見了。他去問人,全都茫然不知,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便向一位長者打聽,長者也不知道他原來的村莊和家的情況。長者也覺得奇怪,就問他:“你是從哪里來呢?”樵夫便把自己的經(jīng)歷訴說了一遍。長者忽然明白了,說:“你是從神仙那兒來的,你知道嗎?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樵夫這才恍然大悟,幾千年的世道滄桑,自己的家鄉(xiāng)早已面目全非了,上哪兒去找呢?各位現(xiàn)在明白了吧,“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這句話就出自這個地方。
各位可能要問,那“竹林寺”究竟是有還是沒有呢?關于它也有一個傳說故事。據(jù)說很久以前,觀音洞橫穿廬山,與現(xiàn)今仙人洞附近的一個寺想通,這個寺就是竹林寺。因為它處在險峻的峰巒下面,隱匿在竹林之甲,附近終年云霧繚繞,故此得名。寺內(nèi)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和尚。小和尚不滿10歲,清掃廟堂,伺候老僧,挑水劈柴,一切雜務都由小和尚承擔,晨鐘暮鼓,打坐參禪,日子極為清苦。
一天,小和尚從三疊泉挑著滿滿一擔水,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往上挪。這時,一只躲在旮旯里的餓狼,正齜牙咧嘴,流著饞涎,眼睛露出貪婪的兇光,在小和尚身后窺視著。突然,一聲狼嗥,餓狼將小和尚撲倒在地。小和尚一聲驚叫,頓時失去知覺。待他蘇醒時,已躺在毛茸茸的草窩窩里,身旁坐著一位與自己年齡相仿,靈氣十足的小女孩。
原來這個小女孩是借三疊泉靈秀之氣,已生長了千年的何首烏。她見小和尚危難,便挺身相救。從此,這兩個小人兒就形影不離。小女孩幫小和尚砍柴挑水,餓了,在山林中尋野果子吃;乏了,在三疊泉溪間嬉水。
不久,這個秘密被老和尚發(fā)現(xiàn)了。一天,老和尚找出一根紅線,交代小和尚,要如此這般。第二天,小和尚照例與女孩一起玩耍,玩著玩著,小和尚悄悄將紅線系在她辮子上,然后借故離去。小女孩也回到自己的土窩窩里。話說那老和尚,不安好心,悄悄地拎著鋤頭尋了過來,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一截露在土層外的紅線。他不禁大喜,心想,吃了千年何首烏,可以長生不老。他三下兩下便將何首烏挖了出來,興沖沖拿回廟內(nèi)洗凈,然后放在鍋中燉。
小和尚見此情景,后悔莫及,哭鬧著要拼死救下小女孩,但他哪里斗得過老和尚,被打得昏迷不省人事。小和尚恍惚中見小女孩淚汪汪訴說不幸,并告訴小和尚該怎么做。
老和尚將何首烏燉在鍋里,便下山去買酒,準備回來美餐一頓。
小和尚蘇醒過來后,遵照小女孩的吩咐,將鍋內(nèi)湯汁沿廟四周灑了一圈。剎那間,小女孩從鍋內(nèi)跳出,深情地拉著小和尚的手,整個廟宇便隨之飄忽起來。這時老和尚打酒回來,忽然看見寺廟正欲騰空而去,情急中,忙一把抓住門檻,身體隨即在半空中晃悠起來,老和尚拼命叫喊:“菩薩救我!”然而天不應,地不答。忽地一陣狂風大作,老和尚一聲慘叫,跌入三疊泉峽谷。從此竹林寺消失得無影無蹤。唯有洞旁“竹隱疑蹤”四個字,似乎在提醒人們,這里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最新話說江西心得體會及感悟五
“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此處說的“洞”傳說與廬山三疊泉有關?,F(xiàn)在我們要去游覽三疊泉,順便探究一下這句話的來歷。
各位游客,在泉瀑轟隆聲的引導下,我們終于來到了觀瀑亭,聞名遐邇的三疊泉就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請?zhí)ь^仰望,好像天開了個口子,水從口子里飛流而下,沿峭壁分三級,所以它被稱為“三疊泉”,又稱“三級泉”。三疊曩布,每疊形態(tài)不同,泉水流量各異,但卻渾然一體。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高約50米,“飄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旒(旗子上的翼帶),掛者如簾”;三疊最長最闊,如洪流傾出,浩浩蕩蕩,巨響如雷,最后似玉龍直入潭中,激起波濤洶涌,浪花四濺。整個瀑布的落差為155米。水流疾馳飛瀉,氣勢格外恢弘。如果是深秋隆冬時節(jié)至此,可見弱水如絲簾風煙的景象。其實這里的景象隨著季節(jié)和雨水的多寡而變化,一年四季各有千秋。
三疊泉位于五老峰第五峰北部末端與鐵壁峰之間的旋渦狀的懸崖峭壁之中,匯聚了大月山、五老峰諸水,從五老峰的北崖口流出,經(jīng)過三級大盤石,飛落而下??赡苡杏慰蜁枺瑸槭裁催@里能形成三級大盤石呢?這又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跡,冰川在移動過程中,巨大的轉折功能使得地質(zhì)斷層被切割成階梯,形成所謂“冰階”,泉水就是被這些“冰階”所折疊。
三疊泉高崖險峻,峽谷幽邃,集雄、奇、幽、險于一處,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一幅原始質(zhì)樸的美景,一:所以有冀廬山第一奇觀”之美譽。又稱: “匡廬瀑布,首推三疊?!薄安坏饺B泉,不算廬山客”。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對它竭盡贊美之詞,留下難以計數(shù)的著名詩篇。
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有詩描寫三疊泉月夜:
飛泉如玉簾,直下數(shù)千尺。
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空碧。
三疊泉是如此美妙,但它卻曾長期隱藏在荒山深壑之中不為人知。直到宋紹熙二年(1191年)始被樵夫發(fā)現(xiàn),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門閂)鑰,樵者得之人共傳”的詩句,意思是說,這個三疊泉一天偶然沒有把門鎖好,所以被打柴的人發(fā)現(xiàn)了,才在人間流傳開來。在三疊泉的東北面是九疊屏,因為山峰呈九疊,又像一個大屏風,所以得名“九疊屏”。屏下是九疊谷。唐天寶十五年(756年),詩人李白曾在那里隱居,他的著名詩篇《廬山謠》也是在那里寫成的。詩的頭兩句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其中還有“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句。但盡管如此,他也未曾發(fā)現(xiàn)三疊泉。
各位請隨我往下走。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地方叫“觀音崖”,我們看到的那個洞稱“觀音洞”,洞下是一潭碧水。洞旁巨石上刻著隸書“竹影疑蹤”四個字。相傳觀音洞通向一個寺,叫“竹林寺”,據(jù)說這個洞口是竹林寺的后門,洞內(nèi)常有仙人出沒,所以也稱“仙人洞”。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樵夫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片竹葉循溪而上,他出于好奇,便跟著這片竹葉走,走呀走,不知不覺來到了洞中,洞里面正有兩位仙人在下棋,樵夫便湊上前去觀看,他看得入迷,似乎過了一段時間,大概有一天吧,他想,該回家了。
于是他便出洞往回走,出洞以后,他眼前的世界全變樣了,原來的村莊、自己的家都不見了。他去問人,全都茫然不知,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便向一位長者打聽,長者也不知道他原來的村莊和家的情況。長者也覺得奇怪,就問他:“你是從哪里來呢?”樵夫便把自己的經(jīng)歷訴說了一遍。長者忽然明白了,說:“你是從神仙那兒來的,你知道嗎?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樵夫這才恍然大悟,幾千年的世道滄桑,自己的家鄉(xiāng)早已面目全非了,上哪兒去找呢?各位現(xiàn)在明白了吧,“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這句話就出自這個地方。
各位可能要問,那“竹林寺”究竟是有還是沒有呢?關于它也有一個傳說故事。據(jù)說很久以前,觀音洞橫穿廬山,與現(xiàn)今仙人洞附近的一個寺想通,這個寺就是竹林寺。因為它處在險峻的峰巒下面,隱匿在竹林之甲,附近終年云霧繚繞,故此得名。寺內(nèi)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和尚。小和尚不滿10歲,清掃廟堂,伺候老僧,挑水劈柴,一切雜務都由小和尚承擔,晨鐘暮鼓,打坐參禪,日子極為清苦。
一天,小和尚從三疊泉挑著滿滿一擔水,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往上挪。這時,一只躲在旮旯里的餓狼,正齜牙咧嘴,流著饞涎,眼睛露出貪婪的兇光,在小和尚身后窺視著。突然,一聲狼嗥,餓狼將小和尚撲倒在地。小和尚一聲驚叫,頓時失去知覺。待他蘇醒時,已躺在毛茸茸的草窩窩里,身旁坐著一位與自己年齡相仿,靈氣十足的小女孩。
原來這個小女孩是借三疊泉靈秀之氣,已生長了千年的何首烏。她見小和尚危難,便挺身相救。從此,這兩個小人兒就形影不離。小女孩幫小和尚砍柴挑水,餓了,在山林中尋野果子吃;乏了,在三疊泉溪間嬉水。
不久,這個秘密被老和尚發(fā)現(xiàn)了。一天,老和尚找出一根紅線,交代小和尚,要如此這般。第二天,小和尚照例與女孩一起玩耍,玩著玩著,小和尚悄悄將紅線系在她辮子上,然后借故離去。小女孩也回到自己的土窩窩里。話說那老和尚,不安好心,悄悄地拎著鋤頭尋了過來,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一截露在土層外的紅線。他不禁大喜,心想,吃了千年何首烏,可以長生不老。他三下兩下便將何首烏挖了出來,興沖沖拿回廟內(nèi)洗凈,然后放在鍋中燉。
小和尚見此情景,后悔莫及,哭鬧著要拼死救下小女孩,但他哪里斗得過老和尚,被打得昏迷不省人事。小和尚恍惚中見小女孩淚汪汪訴說不幸,并告訴小和尚該怎么做。
老和尚將何首烏燉在鍋里,便下山去買酒,準備回來美餐一頓。
小和尚蘇醒過來后,遵照小女孩的吩咐,將鍋內(nèi)湯汁沿廟四周灑了一圈。剎那間,小女孩從鍋內(nèi)跳出,深情地拉著小和尚的手,整個廟宇便隨之飄忽起來。這時老和尚打酒回來,忽然看見寺廟正欲騰空而去,情急中,忙一把抓住門檻,身體隨即在半空中晃悠起來,老和尚拼命叫喊:“菩薩救我!”然而天不應,地不答。忽地一陣狂風大作,老和尚一聲慘叫,跌入三疊泉峽谷。從此竹林寺消失得無影無蹤。唯有洞旁“竹隱疑蹤”四個字,似乎在提醒人們,這里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民法心得體會法律和感想(通用12篇)
- 2023年實地祭掃心得體會簡短(精選15篇)
- 2023年裝備法規(guī)心得體會實用(優(yōu)秀11篇)
- 最新心得體會審計干部及感悟(實用19篇)
- 2023年轉專業(yè)申請書(模板11篇)
- 2023年社團換屆心得體會總結(優(yōu)質(zhì)19篇)
- 最新參加學校心得體會(通用11篇)
- 2023年單身交友心得體會精選(模板10篇)
- 政府值班心得體會及感悟(優(yōu)質(zhì)13篇)
- 票務差錯心得體會報告 票務差錯分析報告(九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zhì)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zhì)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相關文檔
-
購房公告格式范文范本(匯總18篇)
34下載數(shù) 146閱讀數(shù)
-
最新運動會心得體會500字大學精選(大全14篇)
21下載數(shù) 829閱讀數(shù)
-
2023年基坑監(jiān)測心得體會和方法(優(yōu)秀9篇)
21下載數(shù) 462閱讀數(shù)
-
合同查閱申請書(精選8篇)
19下載數(shù) 170閱讀數(shù)
-
記憶中的那盞燈作文(大全13篇)
29下載數(shù) 742閱讀數(shù)
-
2023年參觀贛州心得體會精選(實用8篇)
42下載數(shù) 620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