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12:58:08 頁碼:10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13篇)
2023-11-06 12:58:08    小編:QJ墨客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一

本節(jié)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是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的基礎,也是進行單位換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數的另一性質,它與前面所學的小數性質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數點移動如何改變小數的大小,是學習小數知識的重要內容。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的有關知識,特別是十進制計數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等知識之后學習的,所以學生對于小數的大小是有認識的。學生能發(fā)現小數點移動后,蘊含什么規(guī)律,學生還不清楚,還不能把小數點移動和小數的大小變化規(guī)律建立聯系。

1、知識與能力

學會通過探究活動,理解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總結規(guī)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合作探究與反思的能力,并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分析、比較并概括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用聯系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一)復習鋪墊,引出新知

2.讓學生觀察發(fā)現前兩組根據小數的性質判斷它們的大小不變,后兩組小數中的小數沒有變,小數點的位置變了,它們的大小是不同的。

3.得出結論: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從而引出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1.創(chuàng)設情境:孫悟空打妖怪。

2.讓學生通過情境圖,觀察金箍棒的變化。

(板書: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

(三)輔助學生,試探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guī)律。

1.引導觀察整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1)讓學生觀察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并思考它們之間存在什么倍數關系。

(2)提醒學生“擴大了10倍”和“擴大到原來的10倍”之間的區(qū)別,規(guī)范學生的用詞。

2.聯系新舊知識,發(fā)現小數點向右移動的秘密。

(1)讓學生把這些數量改成用米作單位。

(板書:0.009米,0.09米,0.9米,9米)

(2)提問學生把以毫米為單位的數轉化成以米為單位的數,那金箍棒的長短發(fā)生變化了嗎?引導學生9毫米和0.009米的大小是一樣的。

(3)通過整數間存在的倍數關系引導學生觀察小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4)觀察小數的倍數關系和小數點移動兩者之間的規(guī)律

(5)提問學生如果小數點向右移動四位,五位?小數又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

(6)總結出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guī)律

(7)四人小組討論得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guī)律的方法

(8)觀察整數,由整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得到小數之間的倍數關系,觀察小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和小數點移動兩者之間的規(guī)律。

(四)引導學生,自探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guī)律。

2.引導學生從下往上觀察。

3.小組討論參考得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guī)律的方法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guī)律。

4.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5.交流討論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guī)律。

(五)小結歸納,感觸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1.讓學生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guī)律和向左的規(guī)律。

2.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知道一個小數點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二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會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經歷把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便利,發(fā)展符號感,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用簡單符號語言表達交流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表達方式的嚴謹性、概括性,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經歷由數字表示數到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初步學會在具體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有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

學案、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和學生交流植樹的事情,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未知數量。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一)1.結合“盒子里放小球”的例子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初步感知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

2.通過練習引出含字母式子的簡寫形式并適當練習。

(二)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年齡問題讓學生深入感知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也可以表示數量關系。

三、組織練習,實踐應用

完成學案中訓練卡的1、2題。

四、總結提高,深化新知

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和感受。

板書設計

字母表示數

字母-----------未知數 任意數

字母式----------運算結果 數量 關系

教學反思

本課時“字母表示數”是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總體上講本節(jié)課著重圍繞三個問題:一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數;二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明白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數;三是通過老師和學生年齡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用字母、含字母的算式怎么去表示數,表示數量關系。在設計本課時我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情景,使學生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在學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運算律的基礎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字母表示數,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圍,從而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經歷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這一課的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數學認知上從數向代數的一個轉折,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而本質上的目標是要教給學生一些抽象化后的表達方式:即學生只有在這節(jié)“用字母表示數”的課上真正掌握一些技能后,他們才會在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中用數字和字母、符號建構起一些數學模型來。因而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學生用簡易方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對于“用字母表示數”,除了內容比較抽象以外,其中的規(guī)律探尋也有一定難度。教學中,首要的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所以我一開課創(chuàng)設和學生一起去植樹的談話式導入。其次,借助所學知識字母表示運算律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感知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滲透符號化的數學思想。另外,課上通過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交流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1、課堂節(jié)奏把控不到位,學生沒經行獨立練習。

2、小組合作的方式沒能完全帶動起來,優(yōu)等生帶動學困生的教學方式沒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三

1.了解數的產生。

2.初步認識自然數。

3.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掌握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重點: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

難點:掌握千億以內數位順序和十進制計數。

一、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不同的數字打交道,想一想我們在做什么事情能夠用到數字。(打電話、人民幣的面值等)

師:都讀完了嗎?我想請同學來講一講古代的人是怎樣來計數的?(學生介紹)

你總結的真好!

師:誰能對古代人的計數法做一個評價呢?(學生發(fā)言)

太棒了!

師:因為這些方法給我們帶來的許多不便,所以后來人們又發(fā)明了用計數符號計數

(出示ppt)

師:這些計數符號我們就叫做數字。誰來講一講,都有哪些數字?(生:說三種數字)

師:和以前的計數方法比起來,感覺怎么樣?(方便了很多)

師:有一個羅馬人,他來到中國想買茶葉,于是他走進了一家店鋪,掌柜的問他,你想買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張寫著羅馬數字茶葉斤數的紙條拿給中國的掌柜看,你們說中國的掌柜看到這張紙條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不知道買多少斤)

師:我們可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物體的個數(出示ppt)像這樣表示物體個數的1等等我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生答:自然數)對嗎?剛才他讀的時候你發(fā)現,這里面沒有發(fā)現誰的身影呢?(生:沒有0)

師:請問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用)

師:同意嗎?那0是不是自然數?是!非常好!誰來讀一讀這兩句話?(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0也是自然數)

師:在生活中啊,我們還會遇到一些比億以內的數還要大的數,誰來給大家讀一讀?出示ppt,在我國第二次人口普查當中一共這么多人,這個數字怎么讀呢?( 生讀)

師:你能這么塊就把這個數字讀出來了??!介紹一下你的方法!(生:從個位起,每4個數位一級,分三級讀出來)

師:咱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數字都用到了哪些計數單位?(生回答)

生:是這樣的嗎?咱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我們先在億位上播一顆珠子,表示1個億,一起接著數,播到第10顆珠子了,該怎么辦呢?(億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億上播一顆珠子)

師:億和十億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呢?生:10個一億是十億 師板書 再請同學說一說

師:還有沒有比十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呢?生:百億和千億

師:再請一為同學來讀一讀。

師:現在再來讀這個數字就容易了對吧!再找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師:請問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這兩個3表示的意義是一樣的嗎?

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都有這樣的關系嗎?咱們一起仿照這種形式開火車說一說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師:找一找這句話當中哪兩個字最關鍵?生:相鄰。為什么?

師:介紹關于十進制的資料

師:生活中不光只有十進制計數法,還有其他進位制的計數方法,我們來看一看,介紹資料

師:學習了這些知識,咱們可以用它來解決問題了

練習題

這個數的最高數位在什么位上?這個數大嗎?

讀了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四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3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2.理解整數、小數、分數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

教學過程

一、展示生活中的小數

師: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小數的存在,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回答)

我們一起來看,教室里有幾個同學在進行測量。但是,他們測量的一邊長1米,但是另一邊不夠1米,用米做單位,不夠1米那應該怎么辦呢?這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了。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些數都是什么數?

生:小數。

師:小數是怎么產生的呢?

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

揭示課題:小數的意義。

關于小數你想知道些什么?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本中的新知識:“小數的意義”。

三、探究新知:

1.提出探究問題,引出小數的性質。

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

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

1-1.反饋交流。請學生結合圖說明自己的想法。

師:米還可以寫成0.1米。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小數0.1米。

師:0.1米是怎樣得到的?誰來說一說。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1米。

箭頭指向30的地方怎么表示?0.3米是怎樣得到的?

我們可以看出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0.1,3份是0.3,用分數表:。

0.3的計數單位是0.1,的計數單位是。所以0.3表示3個0.1

同理得出:指向7的箭頭,用分數和小數分別怎么表示?

1-2.抽象概括: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也寫作0.1。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1米。

師:剛才0.01米是怎樣得到的?誰來說一說。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1米。

箭頭指向4的地方怎么表示?0.04米是怎樣得到的?

同理得出:指向8箭頭,用分數和小數分別怎么表示?

2-2.抽象概括::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也寫作0.01。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01米。

師:剛才0.001米是怎樣得到的?誰來說一說。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01米。

箭頭指向6的地方怎么表示?0.006米是怎樣得到的?

3-2.抽象概括: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也寫作0.001。

剛才我們分的是一米,用整數“1”來表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實際應用中,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像0.1、0.2、0.01、0.52、0.625等都是小數。

5、各部分名稱:

(以0.625為例來說明)小數中的小圓點“.”叫做小數點。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2表示2個0.1,3表示3個0.1,因此十分位上的計數單位是0.1,也可以說成是十分之一;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百分位,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數點右邊第三位是千分位,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0.001);。

歸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1.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

2.小數中,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3.十分之幾是一位小數,百分之幾是兩位小數,千分之幾是三位小數。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五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課是新課標小學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內容,該課內容是在學生對所學圖形進行初步分類的基礎上進行的專項研究,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角、銳角、直角、鈍角,并通過不同的學習途徑,產生并具備了各類三角形的表面感知印象,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而本節(jié)課的學習為今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通過分類發(fā)現和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并了解它們的特點。

2.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歸納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定為:

重點:能按照不同分類標準給三角形分類。

難點: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區(qū)分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

在教學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我選用多媒體和各種學具。

教具、學具:彩色卡紙,各類三角形卡片,剪刀、量角器,直尺,白紙等等。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讓學生在觀察發(fā)現,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方法中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有目的的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三、說教學過程

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首先課件出示情境圖: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拼成的呢?

通過這個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學生通過觀察會說出這些圖形是由不同的三角形拼成的。于是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給這些三角形進行分類(板書課題)。這樣設計能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第二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新課標提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思考,在交流中學習,在展示中分享,從而體驗學習的快樂。

活動一:自學。

首先出示學習要求:

1.觀察這12個三角形的角和邊,你會分類嗎?

2.有選擇地利用學具,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3.根據你的分類,把它貼在彩色卡紙上。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明確學習要求后,根據自己的發(fā)現和需求,有選擇的利用學袋里的學具,嘗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利用直尺量按邊的長度分類;有的學生可能會按角的大小進行分類;有的學生可能還會有其他的分類方法。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維空間,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交流。

交流內容:

1.你是怎樣分類的,說說你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2.對于三角形的分類你還有哪些疑問?

交流的要求:

1.組長主持,每個人說說自己分類的方法和依據。

2.提出質疑,組內交流并記錄。

3.整理組內的分類方法。

首先出示課件:學習內容和要求。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學生自學后,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并且,明確各自的分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學生在小組內分別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暢談分類依據,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全組成員一起討論,交流。而在此過程中,老師則深入各小組,參與學生的交流中。這樣充分體現了老師是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活動三:分享。

分享要求:大方自信、聲音洪亮、分工有序。

傾聽要求: 認真思考、發(fā)現問題、提出質疑。

在學生明確了展示的步驟和要求后,分別請兩個小組在全班分享不同的分類方法。老師則根據學生的分享相機進行板書。

分享的小組可能會說,我們組是按照三角形的角進行分類的,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一類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類是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此時,老師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質疑或者是評價。學生可能會問:這三類三角形叫什么名字啊?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學生可能會問: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點呢?經過學生的討論與交流,老師板書:每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還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評價,例如你們說的真好,真詳細等等。老師會根據他們的表現給予點評和表揚。

另一個分享小組可能會說,我們組是根據邊的長短來分的,也是分三類。一類是三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一類是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一類是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此時,老師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質疑或者是評價。學生可能會問:這三類三角形叫什么名字呢?學生可能答不上來,老師借此機會,利用課間演示,介紹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它們的特征并板書。老師補充說明這兩類三角形都是包含在一般三角形里,是屬于特殊的三角形(板書)。此時,同樣的鼓勵其他學生提出質疑和評價。學生可能還會問: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嗎?這里,老師讓學生自由辯論,并在課間上動態(tài)演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相同和不同,然后板書:等邊三角形也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上面三個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交流,展示分享總結出三角形分類的方法并掌握它們各自的特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體驗到勞動成果被展示的喜悅心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學生的自評、互評、老師的點評體現了課程標準中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第三環(huán)節(jié):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相互結合的原則,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智慧島尋寶的練習:

練習一:猜一猜。、

通過猜一猜,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進一步的掌握和區(qū)分按角分的三角形的特征。這里,要重點交流第三幅圖的想法:有的學生可能會猜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也有的學生可能會猜是一個鈍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也有學生可能會猜不能確定。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在只知道一個銳角的情況下,三角形的類型是不確定的。

練習二:折一折。

正方形紙片沿圖中虛線折成的兩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通過折一折這一動手活動,讓學生觀察,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練習三:找一找。

通過找一找這一活動,讓學生了解各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發(fā)展能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利用各類三角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各種圖案。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還能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第五環(huán)節(jié):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你打算怎樣把今天學習的知識介紹給你的父母和朋友呢?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在班級內模擬的說一說,可以請老師來做朋友,也可以請學生來做朋友。這樣設計,讓學生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望,同時,也達到了對本節(jié)課總結的目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操作,感知各類三角形的不同;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展示分享,抽象出各類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加深認識,體驗發(fā)現,拓展參與,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掌握本節(jié)課的分類方法。

四、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三角形的分類及特征,板面簡潔,學生一目了然,同時,既滲透了分類思想,又滲透了集合思想。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六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fā)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yōu)榱朔奖阍谟嬎愎ぞ叻矫娴奶剿骱团?,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1.計算工具的介紹可以結合第25頁的閱讀材料進行,使學生對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2.算盤的介紹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教育因素,學生可事先查閱資料,介紹算盤的發(fā)展過程和曾經廣泛使用、對亞洲國家的影響等輝煌歷史。

3.介紹電子計算器時,重點在向學生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計算,和存儲鍵如何使用等重難點時可運用電腦課件進行實際的演示。

一、直接導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上一節(jié)數學課。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計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找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計算工具,發(fā)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fā)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么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師: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算籌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體白板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盤:

師: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后來游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就是老師手里的.這個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4.計算器:

師: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生:計算器。

師: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學生介紹)

師:拿出你手中的計算器,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并引起探索的興趣。

5.電子計算機:

師:接下來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fā)明了什么?

生:電腦。微機。

師:電子計算機。(出示課件)

生看課件: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各種算盤,了解算盤計數,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電子計算機,展示現代科技的發(fā)達。并引導學生,科技不會停滯,未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就等著你去發(fā)現,發(fā)明。

三、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

師: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使用計算器。拿出你們的計算器。你認識哪些功能鍵?他們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試試,琢磨琢磨。

生摸索,嘗試各個鍵子的作用,發(fā)現了就說出來。

師根據學生的發(fā)現,引導全體學生學習。跟著老師的指示嘗試。

師:還有date表示日期,老師剛才聽見有的計算器有聲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樂和聲音嗎?自己琢磨琢磨。

師:電腦展示各個功能鍵的名稱。邊出示,邊講解。

師:現在我們就來用你手中的計算器進行計算。嘗試一道加法:4468+1792=

生進行操作。然后說出結果,并說明輸入過程。先輸入4468,再輸入加號,輸入1792,再輸入等號。

結果就出現了。(師可用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6.34-4.7=

生進行操作,輸入數據,并說出計算結果。

生討論方法。可以用紙記錄下來,再接著算??梢浴?/p>

師:我們來學習存儲運算鍵的使用。m+表示存儲數據,m-表示刪除數據,mr表示提取數據。我們來嘗試一下。輸入520-438,算出結果,輸入m+進行存儲,然后輸入6396÷,再輸入mr進行提取,輸入等號。

師:重新演示一遍,以鞏固。出示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計算,并找一名同學到電腦上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過程。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了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guī)律,尤其是存儲功能鍵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難度。既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tài)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練習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那我們就借助計算器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1.闖關游戲:

(游戲規(guī)則:1、以小組為單位,共闖兩關,兩關都過即為獲勝。2、每關開始以老師口令為準。)

2.尋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頁中繼續(xù)去了解計算器的相關知識。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m+存儲m-刪除mr提取

5.計算機

新課標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三篇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七

一、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進一步掌握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感受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備課

(一)基礎訓練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八

1。通過具體的例子,結合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遷移、聯想轉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材分析】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

【學情分析】

我所抽班級學生有73人。這班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于列出小數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結果,學生不會有任何困難,關鍵在于學生能否聯想到整數乘法的意義,然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小數乘法的`意義。所以針對這一點,我打算利用小數加法的復習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來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小數的意義:0。20。05(學生口答)

(1)學生口算

(2)你發(fā)現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數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計算)

3、揭示新課: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樣寫?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幾道怎樣用乘法表示?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4)這些乘法算式與我們前面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數乘法)

4、歸納意義:

小數乘整數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請大家想辦法算出0。2×3的積。

(1)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連加法:0。2+0。2+0。2=0。6

b。聯想、轉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畫圖法: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要畫3個0。2?

d。推算:因為2×3=6,所以0。2×3=0。6

e。還有不同的嗎?(略)

2、小結:只要適合自己,就是的!

三。鞏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0。3+0。3+0。3+0。3+0。3=()×()=()

0。1+0。1+0。1+0。1+0。1+。。。=()×()=()(10個0。1)

1。2×2=()+()=()

()×()=()+()+()+()+()(可以怎樣填?你發(fā)現了什么?)

2、算一算

2×0。40。3×03×1。19×0。80。6×45×0。20。7×1

3、文具店里的數學問題:

(1)買4塊橡皮多少元?

(2)買3支鉛筆多少元?

(3)買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選一種文具,你還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嗎?

四。閱讀質疑

(1)閱讀教材38~39,把書中內容補充完整。

(2)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五。全課小結: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九

(一)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二)過程與方法:在操作中使學生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和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米尺、彩帶、磁條。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2.你們估計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用直尺來驗證一下。

3.誰愿意把你測量的結果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預設:

學生1: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20厘米。

學生2: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米2分米。

教師:課桌的長度如果以米為單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表示。

(2)認識小數嗎?在哪兒見過小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實際測量和記錄的過程中發(fā)現有時得不到整數結果,從而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十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xx毫升=()升4000毫升=()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課后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后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群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十一

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圖片、題卡。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184=243=252=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2380=1506=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第48頁6--9。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十二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小數和整數都是按照十進位制位值原則書寫的,所以小數乘法的豎式形式,乘的順序、積的對位都可仿照整數乘法的相應規(guī)則進行,只要解決好小數點的處理問題就行了。

1、建構主問題導學教學流程,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百分之八十終生用不上,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在學校孜孜不倦地學習呢?我們實際上一直在學習一種學習的方法。因此,在本節(jié)課上初步構建主問題導學——交流釋疑——歸納總結——當堂檢測教學流程。

2、找準知識銜接點,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小數乘整數的知識起點就是整數乘法,讓學生聯系前面的知識,一方面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另一方面讓學生依托原有知識解決新問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小組交流,很輕松地解決了知識架構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的智慧共享、思維碰撞,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臉上也露出合作學習,分享成果的喜悅。

1、教學流程的時間把握上,再進行適度調整。

2、個別學生在列豎式計算時沒有按照整數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與整數乘法豎式的聯系,出現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設計

1、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教學的重難點,還要考慮學困生易犯的知識錯誤,全面細致設計每一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強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益。

2、教學流程改為:主問題導學(5分鐘)——交流釋疑(10分鐘)——歸納總結(5分鐘)——當堂檢測(25分鐘)

小學數學教案四年級篇十三

[復習內容] : 課本第103、104頁的有關內容。

[復習目標] :

1、讓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了解方程的含義,并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關系,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3、讓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等量關系。

[復習重難點] :

重點:

會用字母表示數,進一步了解方程的含義,并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關系,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難點:

能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等量關系。

[復習準備] :課件

[復習方法] : 創(chuàng)設情境法、練習法。

[復習過程] :

一、 用字母表示數。

課件呈現數量關系。

1、學?;ㄆ岳锾m花比菊花少10盆。

(1)已知菊花有n盆,蘭花有多少盆?

(2)已知蘭花有n盆,蘭花有多少盤?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 x 頭

奶牛:

3倍

草牛:

20頭

讓學生看圖說題意,提出數學問題。

二、找等量關系。

課件呈現 數量關系,要求學生找出等量關系,并描述“什么量等于什么量”。

1、 爺爺今年68歲,比小明的年齡大58歲。

2、 小芳家今年七月份用電比六月份多50千瓦時。

3、 牧場里,綿羊頭數比山羊的3倍還多20.

三、解方程

2x-6.8=3.5 5x+3x=16.8

學生之間說解法。

四、列方程解決問題。

課件呈現:

兩輛車一共運水70箱,第二輛車比第一輛多運12箱。

1、找等量關系,并寫出關系式。

2、設未知數,列方程。

3、學生解方程,然后互相交流。

4、展示結果。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第103頁的第11~15題。

教后反思: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