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0-07 06:35:10
- 小編:BW筆俠
- 文件格式 DOC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一
2,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詩情的融合
3,散文的詩化文字.奇艷瑰麗
三者合而為一,構成了他的散文的“別一世界”。
郁達夫曾把徐志摩一路的散文家寫作的散文的共同特征,歸結為“帶有自敘傳的色彩”,這些自剖性的散文,作者的心胸是暢露的,文筆也是生動的,然而,調子是低沉的,認識是空幻的。
徐志摩的讓人心疼的經典語錄
1、微微瞬間,你在一秒點穴。漫長永遠,我用一生解穴。
2、他說愛你的時候,是無心之過,別輕易感動。
3、旋轉木馬是最殘忍的游戲,彼此追逐卻有永恒的距離。
4、記憶是相會的一種形式,忘記是自由的一種形式。
5、總是在冗長的夢境里完成生命現(xiàn)實里不愿上演的別離和割舍。
6、哭,那是經常的吧。但是我不明白傷心,讓我最傷心的是誰。
7、你喝酒為的是求醉;我喝酒為的是要從別種的醉酒中清醒過來。
8、只是心太痛,太痛……之后便不覺著痛了。也記不清楚那些班駁的光影。
9、時間能夠證明愛情,也能夠把愛推翻。沒有一種悲傷是不能被時間減輕的。
10、不能再在原地徘徊,不能再固執(zhí)的守著不會回來的,不能再掙扎著看著你的不精彩。
11、終其是不同的物種,所以——誰又能明白誰的深愛,誰又能理解誰的離開。
12、我們不是故意的,只是沒有傷害對方的勇氣,所以才隱藏真正的答案。
13、當一個人沉醉在一個幻想之中,他就會把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當作真實的酒。
14、男人偽裝堅強,只是害怕女人會發(fā)現(xiàn)他軟弱。女人偽裝幸福,只是害怕男人發(fā)現(xiàn)她傷心。
15、這樣的夢境,是否太過冰涼與殘忍??词澜缍辔kU多難。如反復無常的氣象。
16、堅硬的城市里沒有柔軟的。愛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17、似乎習慣了等待,單純的以為等待就會到來。但卻在等待中錯過了,那些可以幸福的幸福。
18、讓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讓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覺。感情隨著時間沉淀,感覺隨著時間消失。
19、少年的時候,我瘋狂的喜歡,帶我走這三個字?,F(xiàn)在,我再也不會任性的讓任何人帶我走。我學會了,自己走。
20、誰的眼角觸得了誰的'眉;誰的笑容抵得了誰的淚;誰的心臟載得住誰的輪回;誰的掌紋贖得回誰的罪。
22、在一段時間我喜歡一段音樂,聽一段音樂我懷念一段時光。坐在一段時光里懷念另一段時光的掌紋。
23、男人什么時候最帥?在他說不愛你的時候,這份魅力,最具毒性,小心為是。
24、那個他打電話來問:“你好么?”你稀松平常的回答:“我很好。”其實你還愛著他,你一點也不好。
25、如果一開始,你就不要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那么,我也許就不會知道幸福的滋味……你何其殘忍。
26、誰的情感無法張揚,誰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誰在夜晚害怕腐爛,任呼吸突然變得野蠻。
27、人們手牽手地逛著游樂園。他是她的獨一。我是所有人的無二。世界充滿了我們相遇的幾率。我卻始終無法遇見你。
28、永遠不要欺騙女人,因為我們一眼就能看穿。你知道男人和女人,說謊的最大差別在哪里嗎。
29、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義,自己的傷心欲絕、痛苦難過、悲哀惆悵、歇斯底里,等等。卻偏偏總是真的。
30、青春,如同一場盛大而華麗的戲,我們有著不同的假面,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演繹著不同的經歷,卻有著相同的悲哀。
31、夕陽西下,是我最想念的時候,對著你在的那個城市,說了一聲:我想你,不知道,你是否聽得到。
32、愛情是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可是,一加一卻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們。
33、你說你不好的時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該怎么安慰你,你說你醉的時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緒混亂。
34、沒有地圖。我們一路走一路被辜負,一路點燃希望一路尋找答案。過去的暢想有多快樂,現(xiàn)世的遺憾就有多悠長。
35、習慣,吃咸,習慣傷口的那把鹽,在我心里一點點蔓延。習慣,觀天,習慣一個人坐在愛情的井里,念著關于你的詩篇。
36、轉而,移情別戀,卻太難,只顧心疼,我忘記了離開,一次一次,已經習慣,習慣有你,習慣心疼你的一切。
37、記憶的絲線就像一種咒語,在每個日升月落將我纏緊,它提醒我,不能忘記愛過的你,我是記得啊,我記得。
39、被愛的人總是掌靈者,去愛的人反而失魂。在每段真心付出的感情中,總有一個人獻祭了靈魂,收獲了殘忍。
40、年少時,我們因誰因愛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場起舞;滄桑后,我們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卻寧愿形同陌路。
41、習慣,失眠,習慣寂靜的夜,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想你淡藍的衣衫。習慣,睡伴,習慣一個人在一個房間,抱著絨絨熊,獨眠。
42、誰把一季又一季的綠色原野,揉碎成泥土中潮濕的腐朽。誰捧起花的臉龐,讓歲月美的黯然神傷。
43、我的語言過于蒼白,心卻是因為你的每一句話而疼。太多不能,不如愿,想離開,離開這個讓我疼痛的你。
44、愛是一場催眠,醒來之后你被誰吸了靈。這就是為什么愛過之后,總覺得不僅失去他,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45、你走的太急,我開始懷疑,曾經你是否來過。如果只是幻覺,那為何情節(jié)如此清晰?
46、我的世界太過安靜,靜得可以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這般的輪回。
47、誰在春日艷陽的午后,輕撫你穿過飄揚秀發(fā)的手。誰在無數(shù)個黯然的白夜,帶走獨斟酌飲的酒,把濃烈的溫度,狠狠的燒進胸口。
49、也許。這只是一個夢。一個破碎了的夢?;ǖ蚧ㄖx。最后還是一片凄楚。相識相愛。最后還是不和而散。
50、有些女人。會讓人覺得,世界上無人舍得對她不好。然而,這個女人。就是得不到她一直盼望著的好。
52、如果真相是種傷害,請選擇謊言。如果謊言是一種傷害,請選擇沈默。如果沈默是一種傷害,請選擇離開。
53、我像一個拾荒者,悄悄收藏起時光的底片,讓它變成陳年的私釀,然后在那個夏日的午后,晾曬出任何與你有關的畫面。
54、或許可以愛很多個人,但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笑的最燦爛,哭的最傷心。于我——應該都笑的燦爛,但我不明白給我最燦爛的是誰。
55、所以我和其他人在一起,一笑都覺得愧疚,所以我和別人并肩行走,牽手都覺得沉重,我要怎樣,剪斷絲線,再不作繭自縛。
56、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看著看著,就累了,星光也暗了;聽著聽著,就醒了,開始埋怨了;回頭發(fā)現(xiàn),你不見了,突然我亂了。。
58、喜歡這樣的文字,把自己沉在一個最卑微的姿態(tài)局里,不需要任何人的理會,獨自一個人在角落里笑著哭泣,不需要誰再來打擾屬于我的寧靜生活。
59、世界曾經顛倒黑白,如今回歸絢麗色彩。世界曾經失去聲響,如今有你們陪我唱歌。夜里黑暗覆蓋著左手,左手覆蓋著右手。
60、邂逅的瞬間,我站在你的面前,只是個陌生人。是浮華的化妝舞會,散場以后,一個落寞而黯淡的女子,是煙花一樣虛空的美麗。
62、面對,不一定最難過。孤獨,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不要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
63、是時候了。好好地做個女人。穿裙子。扎辮子。不和別人吵架。不翹課。不說臟話。一日三餐一個不能少。11點之前睡覺…其實這些,我做不到。
64、這個微笑,用盡疼痛的力氣;這回釋然,用盡銘記的場地;這場告別,用盡去愛的勇氣;這次哭泣,用盡你愛的表情;因為這——是最后一次愛你。
65、許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變的那麼模糊,曾經那麼堅信的,那麼執(zhí)著的,一直相信著的,其實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很傻,傻的不行。
67、我們離回憶太近,離自由太遠。有時候念念不忘,只是愛上回憶。一次猶豫,一次背叛,一次意外,足以讓它枯萎。掙脫一切,煙消云散。
68、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無法遇見第二個寂寞的人的寂寞冬天。獨自行走獨自唱歌獨自逛街獨自看著一整個世界狂歡。
70、面對,不一定最難過。孤獨,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不要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
71、有人告訴我魚的記憶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記得過去的事情,一切又都變成新的。所以,在那小小的魚缸里魚兒,永遠不會感到無聊。
72、一個人的漠然加上另一個人的苦衷,一個人的忠誠加上另一個人的欺騙,一個人的付出加上另一個人的掠奪,一個人的篤信加上另一個人的敷衍。
73、遺忘是我們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沒有對齊的圖紙,從前的一切回不到過去,就這樣慢慢延伸一點一點的錯開來,也許錯開了的東西,們真的應該遺忘了。
74、浮華一生,淡忘一季??沼谢貞?,打亂纏綿。笑容不見,落寞萬千。弦,思華年。那些年華,恍然如夢。亦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泣離別,不訴終殤。
76、別再使用修飾音,唱最清澈的歌給我;別揣測該說什么,用透明的眼神看我;別后退逃避什么,把蜷縮的手指給我;別說你不再愛我,還愛過的記憶給我。
78、曾經牽手的手指,夜里獨自合十。風吹沙吹成沙漠,你等我,等成十年漫長的打坐。你是天下的傳奇,你是世界的獨一。你讓我花掉一整幅青春,用來尋你。
79、聰明的人,喜歡猜心,也許猜對了別人的心,卻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氣的人,喜歡給心,也許會被人騙,卻未必能得到別人的。
80、你以為我刀槍不入,我以為你百毒不侵。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二
散文詩與詩、與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區(qū)別。
(1)散文詩與抒情詩的區(qū)別
抒情詩由于要講究句式的整齊或大體整齊和音樂韻律,所以,即便是自由體的抒情詩,在表現(xiàn)心靈或情緒時也不能不受到較多限制。正是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寫出心靈的真實狀態(tài),于是才有散文詩這一文體的誕生。
散文詩與詩歌的不一樣之處在于散文詩經常運用描述和議論的表現(xiàn)手段。
與詩相比,散文詩沒有詩的韻腳、節(jié)奏、音節(jié)、行數(shù)、排列,即沒有詩歌的外形式的羈絆。散文詩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幾種:散文的形式,散文與詩交錯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與單句(詩句)的交錯。這是抒情詩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詩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體
散文詩獨特的藝術特征是它的“動蕩、波動、驚跳”。
承認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的文體,這與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難區(qū)分了。抒情散文總是離不開紀實,更不用說那些以記敘真人真事為主的敘事散文了。而散文詩幾乎沒有原原本本地記錄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的。即使我們稱為紀實的散文詩,究其實也是抒寫的內心對現(xiàn)實生活的印象,可是這印象很少“變形”——很少對現(xiàn)實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罷了。
(1)在結構上,有人說,詩是以“線”抒寫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詩是以“點”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時空長度,都有線索;散文詩無需線索,篇幅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燒的那一點輻射開來,而內在情緒則構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情感沖擊波,沖動讀者的心弦,進入詩的境界。
(2)在語體上,散文詩的語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語言,散文的語言是敘事性的現(xiàn)實的語言。散文詩的語言具有散文語言無法比擬的彈性美、豐富性和不確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較大。散文為文,語言要求簡潔灑脫,更多一些娓娓而談,寫清作者情之所系的來龍去脈,抒情也更細膩,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銜接較緊密。散文詩為詩,語言要求濃縮、跳躍,一般是跳躍式地聯(lián)結意象,句與句之間,尤其是段與段之間,往往是似斷實連的關系,這就留下較多的可供讀者想象的空白美。
所以,散文詩既不是散文的詩,也不是詩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獨立性的文體形式。
(3)散文詩是區(qū)別于散文的詩的品種
散文詩是散文與詩嫁接而得的新果品。在科學領域有“邊緣學科”一類的學科,它即與這種學科有關,又與那種學科有關;但它就是它,即不從屬與這種學科,又不從屬與那種學科。散文詩就是散文詩,不是散文與詩的拼合。它既有散文的特點,又有別于散文;它有詩的本質,又有別于其他品種的詩。
散文詩不是散文,不能認為是散文的詩化。
首先,散文詩是歌唱生活,而不是敘述生活,描述生活的。散文詩大多用聯(lián)想來編織。
其次,散文詩一般以短小見長。同樣題材的散文和散文詩,總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前者因為要塑造人物形象(雖然不必必須完整),要敘述故事(雖然不必必須詳細)往往篇幅會長一些;而后者集中抒情,以抒情的剪刀放手裁剪素材,往往篇幅就短一些,甚至短的多。
第三,散文的語言往往要求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散文詩對語言的要求就不僅僅于此。散文詩不僅僅要求字字用精取宏,段段別有洞天,還要有詩的節(jié)奏,造成詩特有的語言美。
綜上所述,從資料、篇幅、語言三個方面,散文詩與散文都有很大差別。
散文詩是詩的品種,有作為一個獨立品種的特點,這個特點和散文有血緣關系。
散文詩是貌似散文的詩,是散文形式的詩,是擺脫了詩的某些形式約束,而保留詩的本質的詩。
散文詩在音樂美、排列美上不如其他品種的詩那種嚴格。有語言的自然節(jié)奏,而無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一般有留戀非韻文的傾向。
散文詩不分行排列,分節(jié)全拼自然,卷舒自如的飄逸美、疏放美是屬于散文詩的詩美。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三
短小優(yōu)美,生動有趣。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詩歌、戲劇、小說并列的文學體裁;它包括政論、史論、傳記、游記、書信、日記、奏疏、小品、表、序等各體論說、雜文,是語言藝術文學體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它澆灌了各個時代的文學園地,也灌溉了歷代文人,至今仍使人們受益。
散文是“集諸美于一身”的'文學體裁。文學是表達人生和傳達思想感情的。通常來說,小說、詩歌、戲劇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格律、剪裁、對話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而散文,卻可以自由些,看起來只是不經意地抒寫著一己的經歷和感受,所表現(xiàn)的多是零星雜碎的片段人生。
散文主要分敘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議論性散文。
它不刻意雕飾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蘊。而且,散文的語言經過情感的陶冶、鍛煉,又有很強的抒情味和感染力。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四
席慕蓉寫作特點:
席慕蓉的作品包括散文和詩歌兩大部分。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兩大方面,一為對花卉的描述,二為顏色的詞匯使用。另外,兼論席慕蓉的寫作技巧,席慕蓉的寫作筆法擅長運用重覆的句型和問句,這使她的文章呈現(xiàn)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在句法的經營上,除了著重整體的效果外,也追求詞藻的華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淺白的訴說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誠,具有沖澹型散文的特點。
而席慕容的詩歌多寫愛情、鄉(xiāng)愁、時光和生命,愛的.抒發(fā)已成為席慕容詩歌的第一主題。而在這些愛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憂愁。席慕容以一個女性特有的細膩的視角,來體驗著生命中的溫存。其中席慕容的詩作《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和《致橡樹》飽含了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xiāng)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其中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一直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作者在生命現(xiàn)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在替它發(fā)聲。”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一直被解讀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詩。
全詩共三節(jié)。第一節(jié)抒寫了“我”對“你”的深切期待?!盀檫@/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癡人癡語,癡得讓人感動。你能說這不可能嗎?五百年太長,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五百年又太短。為愛而期待,千年萬年又何妨。這是一個美麗的夢,盡管美麗得有點憂傷。這里詩人運用夸張的手法,先聲奪人,把熱烈、誠摯的愛涂抹得如此濃重。詩的第二節(jié),“我”以樹的形象出現(xiàn)?!皹洹弊鳛橐粋€意象承載了“我”的愛的全部內涵。五百年的誠心終于感動了佛,“佛于是將我化作一棵樹,”詩人為何要將“我”化作一棵樹呢?這正是詩人的匠心所在?!拔摇弊鳛橐豢脴洹伴L在你必經的路旁,”日日夜夜守望著愛情,堅貞不渝,何等的熱烈、執(zhí)著。
這種感情非此意象難表達。詩的第二節(jié)接著寫道:“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被ㄩ_還要“慎重”,可見不是隨意開放,只是為“你”而開放,將“我”“最美麗的時刻”奉獻給“你”?!岸涠洹?,花開熱烈,正因為“我”對“你”愛得熱烈?!扒笆赖钠谂巍闭諔姷牡谝还?jié)“求了五百年”,說明這種熱烈的愛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由來已久,使人聯(lián)想到愛情的逾久彌堅。
詩的第三節(jié)寫“我”的心靈低語?!爱斈阕呓埬慵?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顫抖的葉”發(fā)出的微響是來自我心底對愛的聲聲呼喚,因此,“顫抖”的不再是葉,而是“我”熱切期盼的心,可“你”卻沒有停留地走過去,“我”的傾訴付諸東流。無論何種原因,這種結局對“我”來說都是殘酷的、令人心碎的。既然花只為“你”開放,而“你”卻“無視地走過,”那花還為誰榮呢?“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飄零的分明是花瓣,卻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實則是物化的情感?;ㄗ燥h零,人自惆悵,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通過對一棵開花的樹的描寫來表達作者對于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xiàn)場里所得到的觸動。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xiàn)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作者介紹
席慕容,女,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隨家定居臺灣。
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詩集《七里香》,在臺灣刮起一陣旋風,其銷售成績也十分驚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長的痕跡》,表現(xiàn)她另一種創(chuàng)作的形式,延續(xù)新詩溫柔淡泊的風格。代表作品有《記憶廣場》、《成長的痕跡》等。
作品風格
席慕蓉的散文詩中表現(xiàn)出來,如幻似夢,似有若無,又遠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們就不用去作科學的探討與論斷了,僅就《前緣》一文而言,詩人是借前生的存在來表達她對相悅者熾烈的愛戀。
席慕蓉這愛戀曾被忽視:“你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一朵?!?/p>
這愛戀含著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學的頑童,我必是從你袋中掉落的那顆嶄新的彈珠,在路旁的草叢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這愛戀甘愿犧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燒著,陪伴你過一段靜穆的時光?!?/p>
三個并列的意象,均用詞精美,格調清新,特別是把相悅者與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動與猛烈,極大的增強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為如此:“今生相逢,總覺得有些前緣未了,卻又很恍惚,無法仔細地去辨認,無法仔細地向你說出。”這無法分辨,無法述說之情,就起了如幻似夢,似有若無的作用。
也因為將此生與前生交錯描寫,給我的感覺是又遠又近,遠近界限難以劃分,現(xiàn)實與理想難以劃分,心相與理析難以劃分。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五
這個問題無法籠統(tǒng)作答,因為魯迅作為偉大的文學家,他的作品面涵蓋比較廣,每個文學體裁的側重點不一樣,所以其在表現(xiàn)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特點也是不同的,下面根據(jù)作品體裁來簡單分析其在不同體裁領域所體現(xiàn)出的特點:
1、魯迅小說的特點
魯迅一生創(chuàng)作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部。
《吶喊》是魯迅第一本小說集,反封建是其總主題,多數(shù)作品真實描寫了人民大眾和封建主義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勢力對人民壓迫、剝削、掠奪、虐殺的生活圖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質及其對人民群眾的毒害。它的第一篇《狂人日記》,作品通過對狂人變態(tài)心理的描寫,以象征、暗示手法揭示了一個“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會;作為中國的第一篇現(xiàn)代小說,它徹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現(xiàn)代意識,成為中國新文學的開山之作。又如在《阿q正傳》中,小說塑造了一個在辛亥革命前后尚未覺悟的貧苦農民形象阿q,描寫了封建勢力在革命前殘酷剝削、壓迫農民,在革命到來后又混進‘革命黨’,鎮(zhèn)壓革命”,“從而深刻揭露封建勢力兇殘狡猾的反動本質,批判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妥協(xié)性和不徹底性”。
《彷徨》是魯迅的第二本小說集,收寫于1924至1925年間的11篇小說。它繼續(xù)描寫封建主義吃人的悲劇。和《吶喊》不同的是,作品中的“不幸的人們”,主要是農村勞動婦女和新知識分子,他們對封建主義的壓迫有過反抗的行動,但最后都以悲劇告終。例如在小說《祝?!防?,魯迅并沒有直接描寫封建政權對祥林嫂的政治壓迫,魯四老爺也很難說就是反動政權的代表人物;而有些對祥林嫂的不幸命運起著重要作用的因素,則又并不完全包含在四條繩索(毛澤東說:“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保┲?。祥林嫂的悲劇命運正是這四條繩索的捆縛所造成的。
文內容豐富廣博。對舊社會舊文明和復古的批判,猛烈抨擊封建性反動政權及其反動政策,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揭露、斗爭,對文化、文學戰(zhàn)線上錯誤傾向的批評,暴露、針砭社會病態(tài)心理和國民性弱點。此外,也有一部分歌頌了新生力量,歌頌了革命斗爭。
魯迅的雜文常常通過比喻的方法,援引例如:媚態(tài)的貓”等等動物的特點概括或一人群的精神面貌,便是描寫直接論列的對象,也往往能夠深入一點,繪聲繪色,鑄成“錮弊”的“類型”。譬如他寫舞臺上二丑扮演的清客之類的佞偽,在說明他依靠權門,凌蔑百姓,幫著主人嚇唬和嘲笑被壓迫者之后,接著說:“不過他的態(tài)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過臉來,向臺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點,搖著頭裝起鬼臉道:你看這家伙,這回可要倒楣哩!”(注:《準風月談·二丑藝術》)文章表現(xiàn)幫閑們一面受著豢養(yǎng),一面預留退路的性格,鞭撻忮心,直逼肺腑。作品所描畫的對象愈具有代表性,它的社會意義也就愈普遍。
魯迅雜文不僅具有內容和思想上的深刻性、批判性,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它的文學特征首先表現(xiàn)在形象性。雜文作為文藝性的論文,如一般議論文一樣,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理論說服力,而魯迅的藝術天才,使他極善于以新鮮貼切的比喻和具體生動的事例,來論述抽象深奧的道理,使說理形象化,把邏輯性和形象性,還在于在雜文中創(chuàng)造了藝術形象。如脖子上掛著鈴鐺作為知識階級標志,領著群羊走上屠宰場的山羊,吸人血又哼哼發(fā)一套議論的文字等等,這些形象與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各種各樣的社會形象相類似,這也是魯迅雜文的重大的藝術貢獻。
魯迅的雜文,還具有抒情性和諷刺性的藝術特點。他強調作家應當有分明的是非和熱烈的愛憎,像《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這類抒情性的雜文,固然是情文并茂,以濃烈深沉的情感震蕩讀者的心弦,即使是抨擊時弊、駁難攻訐的雜文,如《友邦驚詫論》、《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也滲透著熾冽分明的愛憎感情。他的雜文,把社會上公然的常見的不以為奇的,但卻是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惡的事物,加以精練、夸張,予以辛辣的諷刺,使人們在開顏一笑中,否定這些東西。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六
散文,文學的一個種類,是一種抒發(fā)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栽。
“散文”一詞出現(xiàn)在太平興國時期?!掇o?!氛J為:中國六朝以來,為了區(qū)別韻文和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tǒng)稱“散文”。后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現(xiàn)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相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即指用凝練、生動、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散文按按內容和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小品、雜文、隨筆、報告文學等。近年來由于報告文學、雜文等已經發(fā)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文體,人們又僅把文藝性的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稱為散文。
敘事散文,指以寫人敘事為主的散文。以對人和事物的具體敘述和描繪為其突出特色,同時表現(xiàn)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魯迅的《滕野先生》和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就是優(yōu)秀的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敘事散文。
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fā)作者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雖然也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jié),而強烈的抒情感為其突出的特點。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觸景生情,一般都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也賦予它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茅盾的《白楊禮贊》、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是抒情散文中的優(yōu)秀作品。
下面說說散文的特點:
一、形散神聚?!靶紊ⅰ奔戎割}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xiàn)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換句話說:人與事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而情感體驗就是“不散的神”。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題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xiàn)手法也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發(fā)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fā)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jù)內容的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文章立意上而言,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廣泛,表現(xiàn)手法多么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而服務。
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虛而實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景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以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xiàn)物我的統(tǒng)一,展現(xiàn)出更加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三、語言優(yōu)美、凝練。所謂優(yōu)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有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shù)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入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因為它除了精神的見解、優(yōu)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常讀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七
夕陽尚未完全消失,滿天空揮灑的是將墨近墨的淡彩。由酥黃暈染成藍紫。美,美得讓人心動。
透過樹林,遙望夕陽。冬日的樹林葉子早已落光。只留下稀稀疏疏的枝干,相互交錯著,著夕陽的映襯下,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網,網住了天,網住了地,也網住了人。唯有幾只小麻雀在樹枝上跳動著,似幾個小黑點在網格中移動。圍著寂寞的一景增添了些許的喧鬧。
夕陽把大地鍍上了一層金色,鍍的那么均勻。那金色的光芒似乎是液體,滲到了土壤深……層。
帶到哪層金色漸漸褪去時,西方的那絲桔光再也擋不住黑暗的吞噬,消逝了。黑暗成了天空的主宰。
我就這么呆呆的看著,知道累了,倦了。閉上眼睛休息,一股傷感之情涌上心頭。為什么美麗的夕陽終究會被黑暗代替,那些美好的東西終不能永恒。
因為黑暗也會被日出代替,一語道破天機。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八
魯迅是現(xiàn)代中國文學里的標志性的里程碑,他的白話文小說有如一顆巨石,沉沉地砸向當時國人麻木的心靈。魯迅的散文亦是如此。他的散文不但在為白話文的傳播上做出了貢獻,更在于皆由此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控訴,對“好的故事”的向往和追求,從而在黑暗的長空里劃出一道黎明。因此,魯迅的散文亦是不下于其小說的于中國文學的重要存在。下面就來淺述幾個在魯迅散文中比較明顯的特點。
一、注重象征手法的運用,文章具有音樂美和畫面美。
魯迅是現(xiàn)代散文詩的重要開創(chuàng)者,此類散文集結于《野草》中。《野草》是魯迅先生寫于20年代的散文集,初看,我們可能會感覺其語言艱澀,含意頗深,再細看,我們就會品出魯迅先生那滿腔的熱情與真誠?!兑安荨肥且徊肯笳髦髁x的藝術精品,其中最具藝術特色的是運用象征方法而創(chuàng)造的各種形象。比如借用“小紅花”象征美好的愿望,借用新月象征新希望等等,以創(chuàng)造有物質感的形象來表現(xiàn)復雜的內心感受-----于當時的社會背景對舊思想的復蘇,對新思想的退潮感到的彷徨與苦悶,著重表現(xiàn)的是黑暗重壓下的戰(zhàn)斗精神、追求精神、犧牲精神。象征手法的運用使《野草》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當時魯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二、運用平鋪直敘使文章具有真實感。
魯迅的回憶散文收于《朝花夕拾》集中,是魯迅先生對往事回憶的真實記錄。在這部作品中,魯迅先生大量的運用了平鋪直敘的表達方式,這使這部作品在語境上達到了親切而又貼近生活的真實感,但同時又能將深邃的思想蘊藉于平淡質樸的寫人記事的筆墨間。“不必說碧綠的萊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嗚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嶺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役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這段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景物描寫即為“平鋪直敘”此類文風的典型例子,從中流露出的真情實感,不僅能夠讓我們于娓娓到來的平靜中體會到魯迅先生溫情的那一面,更能使兩者之間產生真實感的共鳴。
三、語言邏輯的嚴密和及受歐化的影響。對魯迅略知一二的人大都應該知道他與各大學究在二三十年代的那一系列筆戰(zhàn),他由此而發(fā)揚出來的“刀筆”文風則更是著名。善于玩弄文字技巧,盡譏諷之能事是“刀筆”的風格,因而要求詞法,句法,章法上,都必須邏輯嚴密,構架精整才不會遭到同樣詬病。我們可以分析魯迅的文章,他的措詞、造句、謀篇、伏筆、呼應幾乎無懈可擊,這樣縝密的行文風格給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帶來了影響,使后者常常帶著明顯的邏輯色彩,使寫出來的文章更具有批判力度。此外,魯迅獨特的話語方式還得益于他廣博的雜學,早年對古文的研究以及此后西方文學對其的影響。對古文的學習使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而歐化的影響則讓他的文章中時常夾雜著許多非常規(guī)語法,或省略成份,或定語前置,或狀語后置等,這大大提高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翱傊?,倘是咬人之狗,我覺得都在可打之列,無論它在岸上或在水中?!保ā墩摗百M厄潑賴”應該緩行》)
“我夢見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地獄的旁邊。我繞到碣后,才見孤墳,上無草木,且已頹壞?!保ā妒У舻暮玫鬲z》)“ 水村的夏夜,搖著大芭蕉扇,在大樹下乘涼,是一件極舒服的事?!保ā蹲匝宰哉Z·序》)
四、虛詞的運用。
但凡讀過魯迅作品的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魯迅在作品中用了很多虛詞。他的散文句法跌宕起伏,思維四突全倚伏著虛字。甚至在許多語法書中,在選取復句的類型時亦多用魯迅的那些充斥著虛詞的繁復的句子?!疤仁挂磦€分明,那么,《玉歷鈔傳》上就畫著他的像,不過《玉歷鈔傳》也有繁簡不同的本子的,倘是繁本,就一定有?!保ā稛o常》)“ 他們以為這一件事情(指面子),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國的精神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抓住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動。”(《說“面子”》)“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么,該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絲不走樣,也掘出一釜黃金來,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時我雖然小年紀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樣的巧事。”(《二十四孝圖》)通過這幾個例子我們還可以看到,魯迅的散文常雖用到“無論、但、因為、雖然、所以、甚至、甚至于、甚而至于、不過,然而……”,但他用的這些詞語,卻少有成對的、規(guī)范的出現(xiàn)的。這或許也是魯迅在虛詞運用中的獨特之處吧。
總而言之,魯迅的散文在寫作手法上有多用象征及喜平鋪直敘兩大特點,而在語言方面則受歐化影響,文章多呈理性化邏輯化語言方式。而其個人在遣詞造句上又有使用虛詞這一偏好。我所感觸到的魯迅散文的特點大致歸此四類。
參考文獻
《魯迅散文語言邏輯性、傳統(tǒng)性、真實性特點初探》熙子 《魯迅散文--好的故事》
《現(xiàn)代散文賞析—魯迅散文的話語形態(tài)與審美》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九
碧野(生于19)著有散文集《在哈薩克牧場》、《情滿青山》、《月亮湖》和《碧野散文選》等。
歌唱英雄的時代是碧野散文的主調。不論是描寫山光水色,還是展示建設大業(yè),他的作品總是格調高昂、春光明媚,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他的游記作品中的力作《天山景物記》,介紹了新疆天山的豐富物產和異彩奇情的景物,歌頌了邊疆各族人民的新面貌;《山高云深處》是碧野散文的又一代表作,描寫了一位赤膽忠心,為人民開拓新生活的縣委書記。作者將人物心靈的刻畫與景色描繪融為一體,將讀者帶入一個云深霧重、宛若仙山的境界之中。
碧野散文注重人物刻畫和情節(jié)安排。在以人物為主的作品中,景物只作烘托之用,而在寫景抒情的散文中,人物服務于抒情。比喻、對仗、排比、擬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辭手段,借此來創(chuàng)造富有節(jié)奏感的藝術境界。他的語言生動形象、氣韻飛揚、詩意盎然。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十
朱自清,1811月22日出生于江蘇東??h一個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華,號秋實。六歲時隨家從東海移居揚州,他成長于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從此他一生服務于清華大學。
1948年8月12日去世??v觀朱自清的一生,他既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他對中國文學的最大貢獻還是他的散文,從早期的寫景散文到后期的說理散文,他一生寫下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但流傳最廣的是寫景散文《匆匆》、《荷塘月色》、《春》、《綠》等名篇,這些文章一直被認為是白話散文的典范,為培養(yǎng)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
還有朱自清先生的敘事散文《背影》、《給亡婦》,游記散文《旅歐雜記》、《威尼斯》等也廣為流傳。這種成功得益于他對語言藝術的巧妙運用,但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語言特點在他不同類型的散文中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一、寫景散文的語言特點
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語言凝練明凈,細膩秀麗、典雅,巧妙運用比喻、疊字、通感等手法,以精雕細刻的工夫,準確、具體地表現(xiàn)描寫對象的特點,追求逼真的藝術效果,正像他在探討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手法時所說的,“‘逼真’等于俗語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說逼真與如畫》)朱自清描寫景物的造詣很深,在他筆下,無論是梅雨潭的綠色,還是荷塘的月光和南方的細雨,都寫得逼真如畫,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一般。
《春》具有語言簡樸、口語化等特點。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生動活潑,節(jié)奏明快,語短意豐,表現(xiàn)力強。為了更好地描寫春天,采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和使用疊音字,使春天更形象化、人格化。疊音字的使用具有音樂美,節(jié)奏明快、語氣舒緩。如“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按禾斓哪_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靶〔萃低档貜耐晾镢@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巴低怠币辉~寫出了小草不知不覺地出現(xiàn),不知不覺地生長,活潑可愛?!澳勰邸?、“綠綠”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寫出了對人的誘惑力:“嫩嫩”、“綠綠”從質感、色彩兩方面準確地寫出了初春的小草的特點。
“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讓人體味無窮,讓人享受不盡。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辈粌H果樹之花爭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shù)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帮L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翱矗衽C窕ㄡ槪窦毥z,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睂懩戏降拇河赀B綿,使樹葉子“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坝暌梗稽c點黃暈的燈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這儼然是一幅春雨農耕圖了。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這些文字向對話一樣娓娓道來,顯得更加親切,但又表現(xiàn)出豐富的內涵,顯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那流暢自如的旋律,那輕松活潑的節(jié)奏,那字字推敲的選詞與靈活多變的句型,都是十分精美的。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用文筆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
《綠》中寫到:“走到山邊,聽見花花花花的聲音?!边@水聲悅耳動聽,給人以余韻裊裊的美感。還有那“微微”的云,“油油”的綠意,“閃閃”的綠色,“汪汪一碧”的潭邊,“滑滑”的明亮的綠,寫出輕柔的情態(tài)美,給人以嬌嫩、透明的質感,也表現(xiàn)出明快的節(jié)奏,清朗的格調?!斑@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薄熬帷弊忠詣訉戩o,一個“踞”字把梅雨亭寫活了,把梅雨亭比喻為一只“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的蒼鷹,突出了它那踞在“一角的巖石上”的險峻之勢,給我們以凌空突起之感。也突出了此處險峻的氣勢。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薄罢幸迸c“追捉”這兩個詞默契得多么好啊!把梅雨潭的綠對“我”的強烈的吸引,把“我”領略那可愛的綠的急切心理,融為一體,至此,情與景真象水乳那樣難分難解了?!毒G》中的比喻有二十個之多?!胺路鹨粡垬O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把梅雨潭的綠比作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言其大,言其醉人,言其奇異。使人禁不住產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動態(tài)的美,又把梅雨潭的綠比作一塊融化了的蔚藍的天,突出其鮮潤?!澳菫R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象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蔽闹羞€用博喻的手法,多角度、多側面顯示綠的特征,“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從視覺、觸覺、感覺等幾方面形象地再現(xiàn)了綠的柔美、明亮、軟嫩、純凈的特征?!毒G》結尾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了?!?/p>
句式整齊,感情洋溢,語氣磅礴,引人入勝。隨著作者感情的波瀾,不僅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那微微泛起的綠色漣漪,而且我們的指膚間仿佛還能感觸到那閃著光亮的.綠波的跳動,一種柔和、明快、親切的感情也會從心頭漾起。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不能說不可愛;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不能說不俊美;西湖的波,不能說不明麗;秦淮河的水,不能說不旖旎。但是在作者的眼中,它們不是太濃,就是太淡,不是太明,就是太暗,都無法與梅雨潭那明暗適度,濃淡相宜的綠相媲美!朱自清先生用細膩、典雅的語言,恰到好處地把明艷多姿的畫面與逸趣橫生的情懷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在這飽含詩情、充滿生趣的綠意中,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愛,升騰著作者向上的激情。
《荷塘月色》成功地描寫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寫中寄托著自己的真情實感,這種成功得益于他對語言的巧妙運用。文章多處使用比喻、通感、疊字等,使得全文語言典雅,充滿詩情畫意。用三個比喻寫靜態(tài)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繪出了淡月輝映下荷花的晶瑩剔透,綠葉襯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纖塵不染的美質。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語言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通感就是在描寫客觀事物時,憑借人們各種感覺間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語言把某一感觀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觀上,使“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錢鐘書語)。例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清香”本來是屬于嗅覺的,作者卻將它轉化成聽覺上的“渺茫的歌聲”,令人聯(lián)想到若有若無、輕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著想像的跳躍。此外,疊字的運用不但傳神地描繪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氣舒展,給人音韻和諧的美感。如“蓊蓊郁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樹、“曲曲折折”的荷塘、“隱隱約約”的遠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葉子、“縷縷”的清香、“脈脈”的流水,“密密地”“靜靜地”“重重”圍住等等,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疊字的使用,造成音節(jié)上的重復,更突出了樹多而密的特點?!斑h近高低”雖然也寫出了不同的方面,但沒有疊音詞給讀者的感覺那么強烈。“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還是淡的。月光像流水一般地傾瀉”,“瀉”有傾瀉之意,用“照”字太直白,缺少蘊含。而“瀉”加強了月光的流動感,更加貼切、形象、生動,與“靜靜地”配合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有形而無聲的特點,顯示了月光的幽靜之美?!皬潖澋臈盍南∈璧馁挥?,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p>
這是大自然的杰作,一個“畫”字既突出了楊柳影子之美,又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那“浮起在荷塘里的薄薄的青霧”,用“升”字太硬,無法突出霧的輕和柔,而“浮”是輕而緩地出來,顯示出霧的輕飄狀態(tài),在《荷塘月色》中,描繪月光如流水般照著荷花和荷葉用'瀉'字;青霧彌漫著荷塘用'浮'字,而荷葉擁擠的情景用'挨'字,還有用'田田'形容葉子的鮮綠茂盛,用'亭亭'比喻荷葉直立之狀態(tài),將月光、青霧、荷葉的動態(tài)和情態(tài)寫活了。朱自清十分注意遣詞造句的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新穎的比喻,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
二、敘事散文的語言特點
朱自清先生的敘事散文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表現(xiàn)出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侗秤啊返恼Z言非常古樸質實。如“進去吧,里面沒人”如話家常,這種高度民族化的語言所表現(xiàn)的民族的精神氣質和文章的完美結構構成和諧的統(tǒng)一,全文除了夾入了一些文言詞語以外,沒有華美的辭藻,生僻的詞語,都是質樸自然的家常話,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提煉得非常簡潔。用平易的文字描寫了父親爬上站臺的動作,于滑稽、笨拙的動作中,傳達出父子間的真情?!拔铱匆娝橎堑刈叩借F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逼渲小佰橎恰睂懗隽烁赣H的不靈便。“攀”顯示了月臺的高度,更顯示出了父親的吃力。“縮”寫得細致,可以想見父親那沉重的身體上去之難.體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葉圣陶老先生對《背影》作了高度的評價:“這篇文章通體干凈,沒有多余的話,沒有多余的字眼。
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庇冒酌?所謂白描就是不設喻,不加形容和修飾,用質樸的文字,把當時的情景如實地寫出來,給讀者以身臨目擊之感。換句話說,白描是用敘述的方法進行描寫,達到再現(xiàn)實景的藝術效果。)記敘事實,不作任何修飾、渲染。、寫父親多么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xiàn)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大樸正是大巧的表現(xiàn)。文中用詞造句都經過認真考究,絕不隨便。“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边@里的“說定”,如果用“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罢f定”不送,后來終于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xiàn)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笆熳R”一詞,說明父親囑托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shù)之多,不厭其煩,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jié)都提到了。
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經為兒子上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躍然紙上。語言平實簡潔,卻能傳達出無限深情是文章語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實實,但字里行間滲透著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么特別,都有這種生活經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lián)想,由此發(fā)現(xiàn)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給亡婦》中語言明凈素雅,如話家常,“謙,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經死了三個年頭了?!彼麖耐銎弈且幻鎭泶蜷_全文的敘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對“我”和孩子們的不舍與惦記。“你第一惦記著的是你幾個孩子,第二便輪著我”。亡妻雖死矣,但她生前所有的情感、意念并沒隨之而逝,隨之而滅?!斑@三年里世事不知變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知……?!比脑谌缢闱辶恋奈淖种?作者的深情不禁氤氳而出、娓娓道來。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三、游記散文的語言特點
《旅歐雜記》和《威尼斯》兩篇游記散文中,朱自清先生從容地在語言上字斟句酌,使他的散文藝術達到臻于完善的境地。正如郁達夫指出:“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痹谶@兩部游記中,他極力避免在作品中‘我'的出現(xiàn),既不寫‘身邊瑣事',也不寫浪漫情調的異域感,而是客觀地描述歐洲國家名勝古跡,謹慎地介紹西方的歷史、文化和藝術,作者在白話口語的基礎上提煉富有表現(xiàn)力的藝術語言,描述或介紹起來更使讀者感到自然、親切,宛如作者坐在你對面娓娓而談。
《威尼斯》中:“遠處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這里沒有什么煤煙,天空干干凈凈。”反映出了威尼斯的明媚,突出了它是一座水上城市。“干干靜靜”、“微微”“釅釅”“來來去去”“疏疏落落”等疊音字的使用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锻崴埂返谝蛔匀欢尉陀昧怂膫€比喻:“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這些就是小胡同。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边@些比喻把威尼斯河網著之密充分顯示出來,貌似陸地而實則水域,突出了此城的別致。《威尼斯》敘述和描寫也用了很多樸素的現(xiàn)代口語,語言樸實、清新,富有現(xiàn)代口語的特點,簡潔,自然而很有新意,如“它哪兒都去”、“只要不怕轉變抹角,哪兒都走得到”、“德國德萊司敦畫院中有幾張,真好”,“威尼斯并非沒有橋,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出于名手的還有味”……這些句子中使用了現(xiàn)代口語的詞匯,描述或介紹起來更使讀者感到自然、親切,宛如作者坐在你對面娓娓而談。圣馬克方場是“偉麗”的,公爺府的墻面上用白色和玫瑰紅的大理石砌成的方紋,“在陽光里鮮明得像少女一般”。而威尼斯唱夜曲的歌女們“微微搖擺在紅綠燈球下,顫動著釅釅的歌喉”,“運河上的朦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紅的樣子”。用鮮艷的彩筆,描繪出威尼斯的美麗風光和文化特色,使其濃抹重彩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威尼斯“華妙莊嚴兼而有之”的特點。如“莊嚴華妙兼而有之”、“以典麗風華勝”、“惝恍迷離之感”等詞句,句式工整,節(jié)奏感強,使語言更加洗練。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新文學的開拓者,是我國現(xiàn)代散文大家,是著名的語言藝術大師。他的散文筆觸細膩、語言清麗、用詞精準而奇妙、文字簡潔。善于描繪景物,使其各具特色,且都充滿了詩情畫意,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這些都令人心曠神怡,留戀不已。用“濃妝淡抹總相宜”來概括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特征,是最恰當不過的。他在語言的鑄煉方面進行了刻苦的追求和嚴格的選擇。
總觀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語言特色,從寫景散文的語言凝練明凈,細膩秀麗、典雅到敘事散文語言的質樸腴厚,到游記散文的字斟句酌,無不顯示出他散文獨特的語言特色和審美情趣,無不與時代息息相通,正像楊振聲說:“朱自清的散文,確實給我們開出了一條平坦大道,這條道將永遠領導我的自邇以至遠,自卑以升高。”。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在語言上不造作、不掩飾,真正做到了情從肺腑出。秦淮河的燈月交輝,畫舫凌波,與游覽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諧調,而由歌妓賣唱引起的張惶、矛盾、悵惘、幻滅等情思,意使“清艷的夜景也為之減色”,“月色冷清清的隨著我們的歸舟”,“森林的水影,如黑暗張著巨口,要將我們的船吞了下去”。那煙一般輕、夢一般美的荷塘月色,則浸透著作家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疏朗的荷花,清幽的香氣與淡淡的月色,同作家意欲擺脫人世煩惱而偷得片刻逍遙的情懷融洽無間。
寫景則融情于景,敘事則化意入事,這正是朱自清白話散文的動人力量之所在。“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高爾基語),朱自清散文藝術的高度成就和他語言修養(yǎng)是分不開的。他的散文不矯揉造作,他取法天然,水到渠成,如出水芙蓉,清麗淡雅;如風行水上,自然流暢。李廣田在《朱自清選集》的序言中說:“在當時的作家中,有的從舊營壘中來,往往有陳腐氣;有的從外國來,往往有太多的洋氣;尤其是往往帶來了西歐世紀末的頹廢氣息。朱先生則不然,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蔽覀儼盐樟酥熳郧逑壬⑽牡恼Z言特點,就能領略其作品的獨特風格。所以說,朱自清先生在語言創(chuàng)造方面,達到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歷史的嶄新高度。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十一
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xiàn)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xiàn)性和散文描述性的某些特點。在本質上它屬于詩﹐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和想象;在資料上它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jié);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散文詩一般表現(xiàn)作者基于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述客觀生活觸發(fā)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的形式短小靈活。散文詩是一種現(xiàn)代文體﹐是適應現(xiàn)當代社會人們敏感多思﹑復雜縝密等心理特征而發(fā)展起來的。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十二
漫漫人生路,平坦之途少之又少,上坡路與下坡路荊棘交織,坎坷縱橫,成為貫穿人生之旅的一道獨特風景,其間,有人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有人內心充斥著失敗的痛苦!
人在一生中走過的路很多,歸根結底其實只有兩條:“上坡路和下坡路!”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立特說:“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一條路,上坡也好,下坡也罷,不在于選擇路徑的狀況,關鍵在于你‘行走’時的人生哲學!”
行走在人生的“上坡”路上要低頭,人生的“上坡”路,可以泛指一個人在生活與事業(yè)的春風得意之時,如日中天之際,光彩照人的時候,為什么偏偏要低頭?這就是要你在這欣喜之時好好看一看,人生之路是多么漫長、曲折而艱辛,好好想一想,你的春風得意、如日中天承接了多少人的關愛、企盼、支持和幫助,從而讓你低頭銘記現(xiàn)在擁有的這一切,思考今后又該如何去珍惜!
行走在人生的“下坡”路上需抬頭,所謂“下坡”,當然是指一個人人生陷入低谷或受到失敗挫折之時,“下坡”為什么要抬頭而不是相反呢?這是因為失意、受挫或者從崗位退下來的時候,正是需要你抬起頭正確面對的時候,特別是這時如果碰到有人對你的態(tài)度與你春風得意時出現(xiàn)落差時,你的失落感也許會涌上心頭,抬起頭,正是要通過你那高昂起的頭,以開闊的視野去凈化這一切,以“海納百川”的氣度鞭策自己,讓自己獲得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一個合理的定位,一個重新開始的目標!
低頭走好上坡路,昂首走好下坡路,這應是樹立在每個人心中的人生路標,誰也不能保證一生都受到逆境的冷遇而與順境相伴,誰也不能堅信一生都只受到逆境青睞而與順境無緣,?;仡^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以一種自省的方式揀起散落在人生路上的多彩珍珠,給自己一個警示和希望!
站在人生的高峰,低頭看看上坡的路,不正是隨時可以途經的下坡路嗎?站在人生的低谷,抬頭看看下坡的路,不正是將要迎來的上坡路嗎?走上坡路要低調而不得意忘形,要有山重水復多險灘的憂患,走下坡路,要堅持而不自暴自棄,要有峰回路轉別有洞天的信念!
俯仰之間見精神,詩人艾略特曾說:“我們不知道我們要什么?就不知道我們是什么!我們不知道我們是什么?就不知道我們要什么!”人的生命中充滿了大浪和暗礁,有被大浪和暗礁吞噬的人,同樣也存在戰(zhàn)勝大浪和暗礁的快樂的人,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與目標,確立目標,就是定位人生,實現(xiàn)目標,就是升華人生,而為目標拼搏,就是充實人生!
得意,失意,切莫在意;順境,逆境,切莫止境!人生之路,上坡路與下坡路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上坡需要冷靜和沉穩(wěn),下坡需要自信和勇氣,走好人生的上坡路與下坡路,既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智慧!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十三
總是在深夜產生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很好,今晚,不是,是昨晚了。寫寫作業(yè),和室友看看過去的搞笑照片,然后一邊捂眼睛一邊笑得死去活來。生活就是這樣,有驚喜,盡管有時你不愿意接受,可是確實會愉悅你。
說起我爸媽,算是姐弟戀吧,媽媽大爸爸一歲,可在個頭上,差我爸不止十年,這點我遺傳我媽 媽媽和我姑姑是一屆的同學,爸爸是媽媽的學弟,兩家就距離幾畝地,站在我爸家后門吼一嗓子,我媽就能收到信號。這也可能是我不太聰明的原因之一,夫妻雙方離得近不利于基因更好遺傳。
聽姑姑說我爸媽談了三年的戀愛,才步入婚姻的墳墓,當然結婚的時候并沒有我,因為我媽拒絕婚前同居。聽姑姑說爸爸年輕時是村里一枝花,不,一時想不到形容詞,說一只草吧也不太對,意思到了就好??戳丝次野帜贻p時的照片,別說還真帥。(中間的是我爸,左邊是叔叔,右邊是姑父) 聽姑姑說,爸爸曾經有過一個初戀,比我媽高,比我媽漂亮,可是她沒能成為我媽,當然也不可能是我媽。我不知道我爸有沒有初戀情節(jié),還有沒有想過那個她,可我覺得他是一個好爸爸,一個好老公。我爸媽剛結婚那會兒,他的一個朋友說,你這老婆啥都好,身材也好,就是個頭不高。我爸聽了,就說一句,我就要這不高的。
年輕時的爸爸很帥,年輕時的媽媽也還行吧 其實我覺得我媽不漂亮,可她很有氣質,她就是我媽,別人就不行 慶幸我媽遇到的是我爸,我爸雖然大男子主義,又有點霸道,可是我媽愿意呀,你管我服啊。(媽媽還是很有文藝女青年的感覺的哦) 轉眼這么長時間過去了,都走過三個七年之癢了,之后還會走很久很久,等到我結婚了,我沒結婚了,我兒子都會打醬油了,都會一直在一起。希望時光你溫柔一點,別讓我爸媽老的太快,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 曾經光鮮亮麗的面容總有一天會老去,希望你們到老都能挽著一雙不曾變過的手臂。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十四
語言學研究者認為,張愛玲自創(chuàng)新詞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雙音節(jié)詞組合,二是疊音詞組合。雙音節(jié)詞組合中,一些詞語雖前所未見,但貼切鮮活,而富于表現(xiàn)力,如“它的題材卻貼戀著中國人的心”(《借銀燈》),“題材雖然是八十年前的上海妓家,并無艷異之感”(《憶胡適之》),“貼戀”、“艷異”簡潔意豐,頗能達意。尤其突出的是色彩詞素的組合。這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偏正式的,或是表現(xiàn)色彩的詞素與表現(xiàn)心里、生理感覺的詞素之間的結合,如“寒灰”、“凍白”、“悶藍”,或是表現(xiàn)色彩的詞素與表現(xiàn)視覺的詞素之間的結合,如“陰黑”、“臟白”。偏正式組合融合了不同感覺,使色彩富于生動的感性,予人深刻印象。另一種情況是并列式的,如“寬黃”、“圓白”、“低黃”等,則別具干脆爽利的韻味。疊音詞組合也分兩種形式,一是單音詞素加單音重疊,如“紅焰焰”、“白浩浩”、“肥敦敦”、“暈陶陶”、“滑塌塌”、“棉墩墩”、“木渣渣”等;二是雙音重疊。如“興興頭頭”、“森森細細”、“跌跌沖沖”等等,這類詞語,無論在書面用語中還是口頭用語中,都不多見,但被張愛玲創(chuàng)造出來,卻是十分準確、生動。如《華麗緣》中的“跌跌沖沖”,“每人都是幾何學上的一個‘點’——只有地位,沒有長度,寬度與厚度。整個的集會全是一點一點,虛線構成的圖畫;而我,雖然也和別人一樣地在厚棉袍外面罩著藍布長衫,卻是沒有地位,只有長度、闊度與厚度的一大塊,所以我非常窘,一路跌跌沖沖,踉踉蹌蹌地走了出去”,十分準確地通過慌不擇路的動作傳達了主人公突然被奔涌而上的痛苦所襲擊的心理狀態(tài)。
(二)巧妙搭配
修飾語的使用倒未見得自創(chuàng)新詞,但修飾詞與被修飾詞之間出乎常例的搭配,也別具特色,如“狹窄地一笑”、“怯怯的荒涼”、“鈍鈍的恨毒”之類,皆具有陌生化效果?!蔼M窄”本用于形容空間的,但用以形容笑的動作,僅兩個字就透露出主人公的勉強與尷尬。又如有意為之的錯離語境的搭配,也予人異樣效果。如“不慣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來便予人以驚風駭浪的印象”,“驚風駭浪”本義指航海之風險,引申為命運的動蕩起伏,此處則指不習“蓮步姍姍”的女性走路時因腰臀擺幅度過大而引起的身體刺激和誘惑。又如“我這種拘拘束束的苦樂是屬于小資產階級的”。“拘拘束束”本是形容人際交往,但在此用以描繪自己對于金錢的態(tài)度,十分傳神地傳達了作者對于金錢且愛且惜的心態(tài)。其他類似搭配還有,“她兩腳懸空,兢兢業(yè)業(yè)地坐著,滿臉的心虛”,“任是鐵錚錚的名字掛在千萬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氣里生了銹”,“這石破天驚的會晤當然是充滿了戲劇性”等等。張愛玲對文字的敏感還直接受益于豐富的閱讀經驗。她的有些詞語并非自創(chuàng),而是直接從古典文學中挪移而來,且雅俗并舉。雅者如“睽隔”“悵惘”“迢遙”等詞語,以及“如匪浣衣”“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類詩句。俗者則如“沒奈何”“打量”“抽涼氣”“胡鬧”“打饑荒”“耍貧嘴”等等。這些詞語的活用,使張愛玲的文字不但在精神資源上與古典傳統(tǒng)一脈相承,而且在語言風格上亦有“創(chuàng)舊”(化舊為新)之奇。
當然,由于虛無主義無時不在的“惘惘的威脅”,張愛玲對現(xiàn)世細節(jié)無比愛戀,這使她俗字俗語的活用或創(chuàng)造往往直接取用現(xiàn)實生活。如“韭菜邊”“燈果邊”“線香滾”等女紅用詞,如“腰梅肉”“粘粘轉”“草爐餅”等飲食用語。有一部分惟妙惟肖的擬聲詞,更得自予她對生活的精細觀察和貼心貼肺的喜愛。例如她寫走路聲,寥寥數(shù)字,就能寫出人穿的什么鞋、動作快慢,甚至直見人之性情,“我父親穿著拖鞋,拍達拍達沖下樓來”,“拍達拍達”四字足見父親盛怒之狀;又如“聽見門口賣臭豆腐干的過來了,便抓起一只碗來,蹬蹬奔下六層樓梯”,“蹬蹬”二字可見它穿的不是拖鞋而是皮鞋之類,更可見她之缺乏淑女狀。而寫汽車聲音,又有“叭叭”、“嗶!嗶!”、“鋪拉鋪拉”、“潑喇潑喇”、“轟隆轟隆”之別。至于電話聲、小販叫賣聲、口哨聲更不一而足。這種種技術,造就了張愛玲特異的語言美感。
二、新鮮的語言之趣——比喻與移用
張愛玲的散文語言陳言務去,不落案臼,“纏枝蓮花”般的比喻和別具一格的移用,使文章充滿了新鮮的語言之趣。
(一)絕妙的比喻顯現(xiàn)幽默與睿智
張愛玲對于色彩、音符、字眼的極度敏感還體現(xiàn)在比喻的使用上。談到比喻的運用,人們都推錢鐘書和張愛玲。錢鐘書式的比喻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調侃,而張愛玲的比喻是站在女性角度,以旁觀者的身份冷靜的述說。周芬伶的《在艷異的空氣中——張愛玲的散文魅力》中說:“她的語言像纏枝蓮花一樣,東開一朵,西開一朵,令人目不暇接,往往在緊要關頭冒出一個絕妙的譬喻。”如果說這些比喻是“冒”出來的話,那也絕對是才露尖尖角的清新奇妙的小荷。
張愛玲的比喻堪稱一絕,它們像一顆顆明珠,給她的文章添上了一抹抹耀眼的亮色。張愛玲的散文語言中之所以常常充滿新奇巧妙的比喻,歸根到底于她是一個幽默的人,她的幽默使她的語言俏皮明麗、細膩可感,她的比喻充滿曼妙之感。她的幽默又緣于她對生活的感悟異于常人、對世間萬物的超凡洞察力——張愛玲的童年與青春時代是由父母的遷居、分居、復合、離婚這條主線貫穿起來的,被父親打過、軟禁過直至逃離父親的家;跟隨母親生活,她的童年是不快樂的;青年時代,又遇到胡蘭成,心靈又再次受了重重的打擊。生命給予了張愛玲許多的不能承受之輕。因為敏感,所以早慧;因為經歷,所以懂得;因為痛過,所以洞悉。還記得張愛玲說過“人生有飛揚,我飛揚不起來;人生有熱鬧,可是我熱鬧不起來。我可以逃離一切,但我逃不出這生命的蒼涼。蒼涼是飛揚與熱鬧之中的安穩(wěn)與真實”?!八齼赡_懸空,兢兢業(yè)業(yè)坐著,滿臉的心虛,像紅木高椅坐著的告幫窮親戚,迎著風,張嘴微笑,笑得舌頭都發(fā)了涼”。區(qū)區(qū)幾十字,作者就勾勒出了老母親受寵若驚的窘態(tài),可是撲面而來的卻是一種心酸之感。這些字里行間透出的蒼涼的人生況味,透徹心肺,幽幽地穿透了遼遠的時空,直至今日今時,還為無數(shù)人所癡迷回味。張愛玲又是何以安放這從心靈深處、從天地深處釋放出來的蒼涼之感呢?人情練達即文章。張愛玲選擇了當一名冷靜的敘述者,通過比喻,以幽默、詼諧、睿智來還擊生命予她周遭的一切。因此,她的比喻是絕對的經典黑色幽默:“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是她第一次參加《西風》雜志三周年征文比賽時、才18歲那年寫的那篇《天才夢》結尾的一句比喻,堪稱妙到極致,體現(xiàn)了她駕馭語言的高超技能。這個比喻把生命的悲喜醒目地展示給人們,給那些在幸福的云霧里沉睡的人們以警醒,而這些內涵的表達又仿佛是在不經意間點出來的,我相信現(xiàn)代人大多會有這種感覺,生命的確是美好的,是值得讓人好好享受的,可是總有那么些許的煩惱,就像藏在身上或頭發(fā)里的跳蚤,讓你不至于無法忍受,但常處于一種尷尬的、難以言說的境地,卻也讓你無法充分享受生命?!坝幸粋€時期在繼母統(tǒng)治下生活著,揀她穿剩的衣服穿,永遠不能忘記一件黯紅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顏色,穿不完地穿著,就像渾身都生了凍瘡;冬天已經過去了,還留著凍瘡的疤——是那樣的憎惡與羞恥”。衣服的黯紅色竟然是碎牛肉的顏色,穿在身上就像渾身都生了凍瘡,憎惡與羞恥感是如此的深重,可以用“厭惡至極”“無地自容”來形容了?!盎貞涍@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wěn)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在她的散文中,透過這個比喻,我們看到了回憶原來是有味道的——“甜而悵惘”的,云糕片吃著吃著就會變成帶著澀味的薄紙片,戰(zhàn)爭期間的黎明是“寒噤、瑟縮、靠不住”的。
她散文的語言基調是冷的,看什么都像是在無關痛癢地看戲,因而她的比喻句總是一針見血不留情面,而又說得那么生動,那么耐人尋味。比喻與幽默是張愛玲散文語言的表象,洞悉與體諒才是張愛玲內在的精神世界。她深諳人生的苦與痛,敢于正視和接受人性的弱點。明白一個人內心的曲折和一件事情的原委,常?!鞍я娑鹣病?。在《燼余錄》里,到處充斥著戰(zhàn)火,一批學生過著無恥而又快樂的生活,張愛玲時刻不忘記批評他人和自我批評,可是最后又往往原諒了:逢著亂世,人性的自私面無限膨脹,只顧一時。戰(zhàn)爭開始了,港大的學生卻歡蹦亂跳,僅僅因為可以免了大考,他們已經沒有了是非感,無法權衡戰(zhàn)爭與考試孰重孰輕。宿舍的女同學發(fā)急也不過是“沒有適當?shù)囊路薄S绕涫窃趹?zhàn)爭中搶救衣服的愚蠢和無恥。死人反倒讓人歡欣了。盡管張愛玲會反思著:“我們這些自私的人若無其事的活下去了”,可是又能怎么樣呢?——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張愛玲所展示的,是包括她自己在內的蕓蕓眾生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真實的人生形態(tài),在對人性的自私的求生本能的自省中又隱藏著對人性的深深的理解和寬憫。其實,真正構成戰(zhàn)爭的廣大而深厚的背景的,正是眾生的掙扎與死滅,是戰(zhàn)爭中個體的孤獨與渺小,這是個體生命的真實的原生態(tài)。張愛玲直面人生的悲與喜,不囿于已有的觀念,不為唱贊歌而唱贊歌,即使是公認的母愛題材,她也認為在上面做了“太多的濫調文章”。她能原諒人的自私,偷窺欲,沒有公德心:“人類天生的是愛管閑事。為什么我們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沒有多大損失而看的人顯然得到片刻的歡愉?凡事牽涉到快樂的授予上,就犯不著斤斤計較了。較量些什么呢?——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正是這樣一種閃爍奇異智慧的散文讓我們讀來覺得真實而又不做作。
眼見著張愛玲表面的“冷幽默”,卻感悟到她心里的“暖人心”——她不曾縱容人生的虛妄,打碎了易碎的迷夢,但與此同時,她又寬容著人性的弱點,深愛著人性,從張愛玲幽默的比喻中,我們又再次感受到她那建立在廣大的悲情智商,對人生苦難的無線悲憫和諒解,她的睿智、她的洞悉世間萬物,看穿世事后體諒的超脫心,她的精神世界是那樣的細膩、豐富,令人敬佩。
(二)別樣的移用凸顯飽滿與美感
詞語移用,在張愛玲文字中也是一種富有特意美感的修辭手法,雖不及諷刺、比喻那么普遍,但也多見。詞語移用又稱“移就”包括兩種類型,一是移情,即以人的感情、情緒來描寫物,或反之以物之屬性來描寫人的情感心理;二是移覺(通感),即大同人的各類感官,將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都交互融通。無論移情還是通感,張愛玲在文字中皆有有意識的實驗。
以人寫物的,如她寫“鉛筆一般瘦弱的褲腳在給人一種伶仃無告的感覺”與“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更衣記》),“中國的鑼鼓是不問情由,劈頭蓋腦打下來的”(《談音樂》),而《公寓生活記趣》寫得特別明顯,“自從煤價貴了之后,熱水汀早成了純粹的裝飾品。構成浴室的圖案美,熱水龍頭上的h字樣自然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實際上呢,如果你放冷水而開錯了熱水龍頭,立刻便有一種空洞而凄愴的轟隆之聲從九泉之下發(fā)出來,那是公寓里特別復雜,特別多心的熱水系統(tǒng)在那里發(fā)脾氣了。即使你不去太歲頭上動土,那雷神也隨時要顯靈。無緣無故,只聽見不懷好意的“嗡……”拉長了半晌之后接著“訇訇”兩聲,活像飛機在頂上盤旋了一會,擲了兩枚炸彈?!倍栌梦锏膶傩詠砜坍嬋说男睦?、性格的移情手法,亦為常見,如“被掠買的美人,像籠中的鳥,絕望地亂飛亂撞”。(《談跳舞》),《洋人看京戲及其他》評述京戲的表演程序說,“連哭泣都有它的顯著的節(jié)拍——一串由大而小的珠子,元整,光潔”“珠子”乃以物劈人,是為移情,而“聲音的珠子:則是移覺(通感),將聽覺、視覺與觸覺匯而為一了。顯然,這類語言修辭往往要求作者有想落天之外的七一構想能力。但在張愛玲筆下,通感實在不算稀見?!墩劗嫛分蟹Q,“一個光致致的小文明人,粥似的溫柔”,同時打通了視覺(“光致致”)、觸覺(“粥似的”)和心理感覺(“溫柔”)。而“白絲襪腳跟上的黑繡花,像沖的行列,蠕蠕爬到腿肚子上”(《更衣記》),將觸覺、視覺混為一體?!澳且魳芬舶W得難堪,高而尖的,抓爬的聒噪”(《談跳舞》),音樂怎么會“癢”呢?張愛玲以同感的方法寫出了音樂引起的聽覺上的不愉快。
移情和移覺的修辭手法,使張愛玲的散文讀起來有珠玉滿目之感。這種詞語移用的方法,與新詞的創(chuàng)造及搭配,以及諷刺和比喻的運用,共同構成了張愛玲的語言風格,此種文字之魅堪稱久遠。這種種技術,造就了張愛玲獨特的語言美感。
三、亦雅亦俗——語言風格彰顯人生態(tài)度
有人說散文起碼要求是真實。我認為看散文大可以跟看小說一樣,不必拿著辯證的眼光、手持放大鏡去考究。在張愛玲的散文中,她的語言不算直白、也不算隱晦,讀來干凈、通透。實寫的作品很多,如《天才夢》、《炎櫻語錄》、《姑姑語錄》、《必也正名乎》、《童言無忌》等等名篇,寫的或是她自己生活、身世、感悟或是親人朋友的智語,從中我們感受到一個真實的、優(yōu)雅的、從容的張愛玲。虛構的也有,如《雙聲》、《氣短情長及其他》、《丈人的心》等,這一類的散文經常會訴說一些小故事、讓人或微笑或蹙眉中去思索其中的深意。有人評價張愛玲的散文中有著一種參差的美。的確,張愛玲常在一篇散文中寫得很“散”,如《詩與胡說》中寫到:由生病引起談詩、又轉到談顧道明的小說、轉而又講到了路易士的詩最后結尾處談到了中國與外國的一些差異,一篇散文里面寫的內容多而雜,卻又形散神不散,因為題目就是“談詩”與“胡說”,詩與胡說居然能合成一文、著實新穎、別致。
就是在這些虛虛實實,參參差差的語言中,我們看到了大俗,如寫人們穿衣的,她寫到“你在竹竿與竹竿之間走過,兩邊攔著綾羅綢緞的墻——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宮室里發(fā)掘出來的甬道”;談睡覺,她寫到“淋雨的晚上,黏唧唧地,更覺得被窩的存在”。在這些寫俗事的文字里,我們不禁感嘆:有幾位作家能把穿衣、睡覺等等最世俗化的尋常人生圖景,以審美的眼光去看待,優(yōu)雅、從容地當成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畫面來欣賞呢?又有幾位作家能讓這些“俗”登上大雅之堂來談論呢?同時,看到了大雅,文雅時她又會引用《詩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張愛玲筆下的雅與俗一點都不矛盾、也不突兀,只顯現(xiàn)出新意、雅致還有痛快——真正的雅俗共賞,俗中現(xiàn)雅,俗中悟雅。張愛玲筆下流瀉出的華美瑰麗的語言,汲取了古今華洋文學語言的眾多營養(yǎng),成長為盛開在中國四十年代文壇上的一株奇葩。連張愛玲自己也認為她的小說集《傳奇》往往被人認為過于華靡。傅雷則認為她的成名作《傾城之戀》“華彩勝于骨干”,這都是她過分注重文采和語言美所惹的禍。與小說相比,散文更算得上是語言的藝術,更注重語言美。她散文集的語言就像像一樹一樹璀璨的花,一瓣一瓣輕緩的飄下,在空中飛旋,劃出體操般優(yōu)雅的弧線,樹下,落英繽紛。張愛玲的文字是一種凋零了的美麗,每一個字都像精靈,每一個字都洗盡鉛華,每一個字都優(yōu)雅、從容。也因為張愛玲的父親出身閥閱門第,她自幼熟讀《紅樓夢》,深愛《海上花列傳》等諸多中國古典小說,使她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非一般人可及。出洋留學的母親和姑姑送她接受新式的學校教育,又使她接受了西洋文學的熏陶,可以熟練的運用英文給報社投稿。這樣的教育背景與天資的聰慧,使得張愛玲“氣”——優(yōu)雅、從容之氣“自華”,散文中語言與內心都散落一種華美的優(yōu)雅、華美得讓人心痛?;鋾匍_,水流涌不斷,優(yōu)雅的女人是一杯茶,喝后回味無窮,優(yōu)雅的女人是一口井,她內涵豐富越挖越深越深越多。只有優(yōu)雅、從容不迫的人才能讓文字如此恣肆、坦蕩、無所畏懼。王安憶在《情感的生命——我看散文》一文中如此說過:大約在近代的白話散文中,張愛玲的文字是最精致最聰明的。
讀著張愛玲的散文,仿佛看到了一位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女人,在裊裊娜娜地低徊著;仿佛聽到了一位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女人以她獨特的不加掩飾的坦率語言訴說衷情,那絕妙的比喻仿如月落金盆般美妙,于俗人、俗事、俗世中教你體味人生的悲涼、教你洞悉與體諒世間萬物、教你如何雅致地活著;仿佛觸到了一位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女人那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因為寬容、所以率性,所以有超脫的慈悲心。
散文的特點三要素篇十五
散文詩的語言十分精練,要求以簡潔、準確、生動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點、本質、內涵,進行敘述、描述、抒情和議論。
散文詩注重聯(lián)想,常常用象征和通感的手法,表達思想情感,使文章蘊涵哲理,充滿深情,給人以啟發(fā)和感染;散文詩要求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意境,經過具體生動的形象,使人如臨其境,撥動心弦。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最新物理老師工作計劃(優(yōu)質12篇)
- 本科生論文致謝(大全13篇)
- 團隊活動方案策劃書(通用8篇)
- 成績下降檢討書(優(yōu)質8篇)
- 最新師德師風演講稿一等獎 師德師風演講稿(匯總12篇)
- 初三學生入團申請書(模板9篇)
- 2023年四年級教學計劃科學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匯總8篇)
- 二人合伙協(xié)議書免費 二人合伙協(xié)議書(精選13篇)
- 知識競賽策劃書 知識競賽策劃書校園知識競賽(實用15篇)
- 個人求職簡歷做 個人求職簡歷(優(yōu)質11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