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11 00:38:46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教案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教案需要與教學實際相結合,靈活運用,以適應不同教學場合和教學環(huán)境。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學生的學習差異和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設計。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及反思篇一
2、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對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學習古文的方法和規(guī)律,積累文言詞匯并正確翻譯課文。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理讀法。
初步了解學習古文的方法和規(guī)律,積累文言詞匯并正確翻譯課文。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體味文章的大意。
串講法。在積累文言詞匯上,以老師串講重點詞語為主。
多媒體。
2課時。
文言文精讀課新授課。
利用早讀、晚讀,帶領學生朗讀課文。
布置學生預習任務:利用手頭的工具書,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介紹孔子及《論語》,朗讀課文并整體感知課文,探究學習課文前六則。
一、導入:(問題導入法)。
有誰知道對中國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書,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出成語最多的書是什么?。
(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師就直接揭曉答案,并導入到。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孔子及《論語》”介紹,如果學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學著作,那老師就進一步引導強調(diào)“這可是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從時間上加以引導,在引導后如果能回答到《論語》那就順勢引導到下個環(huán)節(jié),如果還不能就老師直接揭曉答案。)明確:《論語》,今天我們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的一小部分,請大家翻到課文44頁。
二、孔子及《論語》的簡介結合多媒體圖片簡單地介紹孔子及《論語》:(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孔子及《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時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結合圖片孔廟、孔林、孔府簡單介紹孔子)《論語》屬語錄體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關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籍,共20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里提到了四書,就順帶給學生提一下“四書五經(jīng)”,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這個不要求學生掌握,只要求有個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讀課文。
1、范讀: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2、全班齊讀:全班配樂齊讀一遍。(由于這篇課文的朗讀在早讀和晚讀課時已經(jīng)指導過學生怎么讀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時間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上了。)。
老師仔細聽學生的朗讀,看有沒有讀錯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時給與改正。(由于在早晚讀課的朗讀指導中對字詞的讀音有明確的,一般學生是不會讀錯字的,但在以下幾個字的讀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說(yue)乎、人不知而不慍(yn)、吾日三省(xing)吾身、為(wei)人謀而不忠乎、傳(chuan)不習乎、學而不思則罔(wang)、思而不學則殆(dai)。在學生讀的時候重點關注一下,有沒有讀錯。)。
四、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百練百勝》和課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課文。
意思,并思考: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這個問題,學生比較容易把握住第一點關于學習的,對于修養(yǎng)做人這。
一點學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對此老師不做具體的明確,可以在課文學習中把這個問題落實下去。如果學生能答出兩點那就最好不過了。就此引導學生先來看關于著重于講學習的這六則。
五、探究學習課文前六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和老師指導串講法為主。
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先自主結合手頭資料掃除語言障礙,然后小。
組合作相互答疑,盡量字字落實,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翻譯或者答疑難點詞語。(如果學生有講得不到位的,可以讓其他同學補充或者是老師直接補充。)。
老師則對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成果做小結,這個小結以串講的形式展開,稍微詳細一點,給基礎好的學生鞏固一下,給基礎稍微弱些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時機。
老師小結:(多媒體展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
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而:進而,然后時:按時習:溫習之:代詞,它。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吾:我日:每天三:多次?。悍词?。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而:就學:做學問立:獨立做事。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故:舊的知識而:然后知:領悟以:憑為:做矣:語氣詞。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而:卻則:就罔:迷惑無所得殆:有害。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p>
賢:高尚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陋巷:簡陋的住所堪:忍受。
(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下去。)。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
在意思明確了后,學生找句子還是比較容易的,關鍵是如何說明理由。理由只要學生能講出個大概所以然來,就可以了,老師不做很硬性的規(guī)范,每個學生有每個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規(guī)范后,容易打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學生交流后明確: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學習態(tài)度: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課堂小結中,把“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即“理讀法”落實給學生,這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也就是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的培養(yǎng)。
先和學生共同回顧這堂課所學的內(nèi)容:了解了孔子和《論語》的大概情況,還附帶贈送了“四書五經(jīng)”這個知識點,合作探究學習了課文的前六章,落實了這六章的字詞。
在我們學了這么多知識點后,我們該如何把我們凌亂的筆跡整理出來呢?下面老師就結合我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教大家一個“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整理好筆記,以后復習的時候又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以本文為例,大家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先猜一下本文有哪些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的,把它列出來如:作家作品(如果課文的作家作品不是很重要的,可以省略不記),重點語句(本文中的重點語句就是關于學習和修養(yǎng)做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出自本文的成語),疑難點(這個點完全是根據(jù)自己口味來的,你覺得我這個點掌握的還不是很好的,就把它摘錄出來,課后問老師,復習的時候有針對性。象本課的話你還可以摘錄一些自己沒弄懂的重難點字詞)。
1、背誦教過的六章《論語》并嘗試默寫。
2、預習下節(jié)課內(nèi)容:后六章。
探究學習課文后六章。
一、導入:(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1、背誦上節(jié)課所學的六章,全班齊背和學生分則抽背。
2、重點詞句翻譯抽查:
與朋友交而不信(信:誠實)乎?傳(傳:老師傳授的知識)不習乎?”學而不思則罔(罔:迷惑無所得),思而不學則殆(殆:有害)。”抽查個別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學生,一來檢查他上節(jié)課掌握情況,二來可以加強他們對這些重點實詞的記憶。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讓他把不會的詞語記錄到筆記中去,并叫其他同學補充。
二、探究學習后六章。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和老師指導串講法為主。
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先自主結合手頭資料掃除語言障礙,然后小組合作相互答疑,盡量字字落實,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翻譯或者答疑難點詞語。(如果學生有講得不到位的,可以讓其他同學補充或者是老師直接補充。)。
老師則對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成果做小結,這個小結以串講的形式展開,稍微詳細一點,給基礎好的學生鞏固一下,給基礎稍微弱些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時機。
老師小結(多媒體展示):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到位;2、文言文翻譯原則小結;落實完字詞翻譯后,給學生小結一下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多媒體顯示:“信”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到位。)。
2、文言文翻譯原則小結。
(多媒體顯示:“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斑_”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3、精讀課文,探究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
學生明確:
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你對這樣的處世之道的看法。(每個人對這句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師對學生的看法不做任何的評價,鼓勵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1、文化常識。
關于作家作品欄里也就使孔子和《論語》的介紹,這里特別要向?qū)W生強調(diào)的是《論語》的作者不是孔子。關于孔子和《論語》課文注解里有現(xiàn)成的,無需多講。只要學生的筆記中有這兩個知識點就可以了,再補充一個“四書五經(jīng)”的文化常識知識點。
2、成語:出自《論語》十二章的成語有好幾個,你們找到了幾個?讓學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后老師和學生共同把關看哪些不是成語的也找進來了。最后師生共同明確: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善而從、不惑之年、隨心所欲、擇善而從、簞食瓢飲、富貴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順之年、匹夫不可奪志。
對這些成語,不在課堂上做具體的解釋,在作業(yè)中布置學生選用這些個成語寫一段話,言語積累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以運用來檢測學生對成語的掌握。
3、名言警句。
用這兩個問題把純粹的核對問題化,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因為課堂探究學習課文時候已經(jīng)有落實了,即使部分學生講不全,但基礎好的學生能把他們補完整。
文中有涉及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學生對此不是很了解,這個需要老師作為課外知識延伸做個簡單說明,學生則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把這個額外知識點落實到筆記中去。
明確:
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孔子思想核心“仁”: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關于孔子思想核心“仁”無需對學生講太多,只要學生能了解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就足夠了,對初一學生講太多反而掌握不了)。
4、重點語句。
在這里老師給學生一個示范,這個示范是對文中虛詞“而”的歸納,
虛詞對初一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由老師歸納。文中實詞“知”則由學生自己歸納,因為在落實重點字詞的時候已經(jīng)講得很詳細了。
學而時習之然后,表示承接。
人不知而不慍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而溫故而知新從而,表示承接。
學而不思則罔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思而不學則殆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這是虛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文中有實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請同學們自己找找看,并把它歸納分類。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很重要的,要重點掌握的,本文就三個通假字,讓學生明確一下:“說”通“悅”,“有”通“又”。
其他重點詞句,在課堂學習中有落實的,這個得根據(jù)學生自己的掌握情況來摘入筆記,就不做統(tǒng)一核對,學生課后小組交流。
5、疑難點。
每個學生對課文知識點掌握情況不同,所以疑難點自然也就不同,這個也不做統(tǒng)一核對,而是把它放入下個課時答疑環(huán)節(jié)中再稍微展開一下,主要還是在學生課余問老師或同學。
四、布置作業(yè)。
1、出自《論語》十二章的成語有好幾個,請任選其中的5個成語,把它寫進一段話中,不少于100字。
2、背誦課文并默寫課文。
1、知識與能力:對《論語》十二章和補充材料中關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課內(nèi)和課外材料的研讀并聯(lián)系自身實際體會學習《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文化經(jīng)典的底蘊,使學生經(jīng)歷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養(yǎng)。
對《論語》十則和補充材料中關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從文本中提煉、概括“修身”的方式。
二、檢測預習: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鬃蛹A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三、大聲讀文章: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并改正。
2、根據(jù)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師范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diào)、語速、感情等方面著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1、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來勸解他,為他排憂解難。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了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文章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能夠?qū)W以致用,好下課!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及反思篇二
有人說:“不讀《老子》,不知道什么是中國智慧;不讀《論語》,不知道什么是中國文化?!倍腔蹃碓从谪S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發(fā)展橋梁的是《論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論語》,走進孔子,去追尋中國文化的根,并汲取營養(yǎng)。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師生共同合作,開發(fā)課程資源。于是讓學生課前閱讀與《論語》有關的資料。結果,學生從網(wǎng)上、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獲得知識信息,遠遠超過老師一言堂所介紹的內(nèi)容。這就是課程改革,不改不知道,一改嚇一跳。弟子未必不如師!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一個語文能力強的學生,詢問其訣竅,均是得益于課外閱讀?!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九年義務教育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內(nèi)容有童話,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當代文學作品以及科普,科幻圖書等。新實驗教材也是注重文學性、人文性,活動課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就是要求教師必須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將課堂擴展到社會與家庭,將知識延伸到名著與網(wǎng)絡。我在這幾年教學中,立足于語文課程改革,調(diào)動利用一切因素,讓學生動手,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面,為學習語文主動探究相關知識。
在講《論語》時,提前布置了預習作業(yè):“查閱與《論語》相關的資料,課外閱讀《論語》一書?!鄙险n時,學生將閱讀的書籍和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搬上課堂。人人手中有資料,個個手中有書籍。語文課代表首先展示說:“我從網(wǎng)上查閱了有關孔子的資料??鬃用?,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主要從事教育活動,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私學,整理了古代文化典籍,并提出過一些有進步意義的教育思想和主張,對中國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本o接著又一名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在《中國古典文學賞析》中查到孔子的學說,主要保存在《論語》中。《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470多則,與《孟子》、《大學》、《中庸》同被定為‘四書’。
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學說的重要經(jīng)典?!辈⑶覍⒆约菏占淖髌废蛲瑢W展示。班長也介紹他讀的《史記》:“我讀的是《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傳》,了解到孔子生下來頰頂中間低而四周高,所以名丘。排行第二,父母向尼山禱告而得子,因此叫仲尼??鬃佑械茏尤?,可謂‘桃李滿天下’?!边€有個學生介紹道:“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了解了諸子百家。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張‘仁愛’,被稱為‘孔孟之道’。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主張‘法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張‘兼愛’和‘非攻’各家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都紛紛著書立說,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學術繁榮的盛況。后來統(tǒng)治階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那以后,孔孟之道支配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的思想文化,可見孔子真的很了不起。”還有個學生說:“我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趙普為趙匡胤當皇帝出謀劃策,自稱博覽全書,無所不曉。趙匡胤派人到他家查看到底讀了哪些書,只查到半本論語。從此‘半部論語治天下’就傳開了??梢姟墩撜Z》多么重要,我也要好好拜讀一下《論語》?!?/p>
提起論語,馬上有一學生站起來響應道:“我在《論語》的前言部分讀到日本現(xiàn)代企業(yè)家的精神導師澀澤榮一,就是一位典型的‘儒家’。他經(jīng)常把《論語》抄本隨身攜帶,認為企業(yè)需要有強調(diào)相互關系的儒家思想,其目標是把現(xiàn)代企業(yè)建立在算盤和《論語》的基礎上。這說明《論語》對亞洲文化圈內(nèi)各國的以濟騰飛和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墩撜Z》不僅影響中國人,也影響了世界。”話音剛落,另一學生補充道:“1982年,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巴黎的例得聚會中,談到21世紀人類需要什么思想時,幾經(jīng)斟酌以后的答案不是別的,正是孔子思想。”其他同學也紛紛展示自己的資料,,有從網(wǎng)上下載《論語》全文的,了解到很多成語出自《論語》;有買《論語》一書的,把喜歡的名句子抄到筆記本上并作了點評;還有的對《論語》中有的章節(jié)認為不妥的,也作出了點評。我受學生的感染,也給學生展示了我的資料。由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提前預習和學習,所以這十則《論語》學得非???,非常輕松。閱讀使他們的基礎提高了,在課堂上老師根據(jù)學生掌握的知識面,靈活調(diào)節(jié),加入了十則之外的內(nèi)容供學生討論,吸收更多的知識。
有的學生通過自學“先進篇”22則,了解教學要因材施教;還有學生通過自學“雍也諞”20則,明白興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通過討論,學生打破常規(guī),提出了對《論語》的不同看法,比如繁瑣的禮節(jié)問題,培養(yǎng)的人才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問題等。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及反思篇三
文言文的教學關鍵有三點:一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愿意去讀。二是心靈的語感很重要,這種語感并不在于教師語法的`精細分析,而是學生自主探究。三是朗讀指導,在讀中感受文言文的韻律,從而體驗文言文的美。
學生初讀,理清文章中的字、詞讀音,如“論”“省”等多音字,文中應該怎么讀?理清文字障礙后自由讀,借助教材中的釋義能自譯成白話文。然后分組討論,每一章節(jié)所講的內(nèi)容是什么?學生理解后,分組進行背誦比賽,背誦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如何停頓。學生自主進行歸類學習:一是多音字有哪些?二是通假字有哪些?三是古今義有哪些?四是特殊句式有哪些?五是重點翻譯的句子有哪些?六是對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分類,完成課后第一題?!薄丁凑撜Z〉十二章》作為這一單元的壓軸文章,分段為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三個方面,以語錄體形式呈現(xiàn),結構簡單,句式精煉,但意境深厚,值得細細品讀。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及反思篇四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對《論語》十二章和補充材料中關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課內(nèi)和課外材料的研讀并聯(lián)系自身實際體會學習《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文化經(jīng)典的底蘊,使學生經(jīng)歷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養(yǎng)。
教學重點:
對《論語》十則和補充材料中關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教學難點:
從文本中提煉、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導入:
二、檢測預習: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鬃蛹A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三、大聲讀文章: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并改正。
2、根據(jù)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師范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diào)、語速、感情等方面著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四、疏通文章:
1、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五、反思拓展。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總結的初一新生成長的煩惱嗎?科目繁多,無所適從。新學校里很孤單。宿舍沒有家里好,學不進去。請你運用今天在論語中學到的句子來勸解他,為他排憂解難。
六、課堂小結:
不知面對這些煩惱的同學學過這一課是否有些釋懷了呢?
七、結束語: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了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文章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能夠?qū)W以致用,好下課!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各章語錄,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開闊胸懷,提高成熟處事的思想修養(yǎng)。
3、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重點朗讀、背誦;評點《論語》十二章內(nèi)容。難點深層理解《論語》十二章內(nèi)蘊。
教材分析與教法設想。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學生接觸古代經(jīng)典文化的開始,可以說肩負著使學生學習并熱愛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師應精心備課、厚積薄發(fā),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墩撜Z》十二章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墩撜Z》十二章談的是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道德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之道?!墩撜Z》十二章保留了《論語》十則中的6章,新添了6章,分別是3、6、8、10、11、12章。從中可以看出在道德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方面上所占增加更多。因此,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階段的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學情分析: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這是學生進入七年級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前面接觸的是《世說新語》兩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理解尚且存在較大難度,而且學習興趣比較低。
板書設計。
四書:
五經(jīng):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知識準備展示課前搜集的文學常識。
(二)預習指導。
(三)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二、合作探究。
探究點1:翻譯課文。
三、達標測評。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2、《論語》屬語錄體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20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自己結合注釋翻譯課文,圈出不能理解的詞句。
2、劃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論語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三省吾身。
傳不習乎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篤。
一簞食士不可以不弘毅。
知松柏之后凋曲肱。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五日三省吾身博學而篤志。
不堪其憂曲肱而枕之。
問題1:小組互譯互評,將不太理解的字詞找出,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不能解決的請同學們先作好記錄,全班同學一起來解決。
省略句:可以為師矣。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判斷句:賢哉,回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問題2:重點字詞積累。
通假字:
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本課出現(xiàn)的成語:
教學札記。
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會按節(jié)奏讀,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fā)是很大的。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xiàn)實生存的智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各章語錄,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開闊胸懷,提高成熟處事的思想修養(yǎng)。
3、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材分析與教法設想。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學生接觸古代經(jīng)典文化的開始,可以說肩負著使學生學習并熱愛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師應精心備課、厚積薄發(fā),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墩撜Z》十二章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論語》十二章談的是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道德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之道?!墩撜Z》十二章保留了《論語》十則中的6章,新添了6章,分別是3、6、8、10、11、12章。從中可以看出在道德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方面上所占增加更多。因此,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階段的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學情分析: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這是學生進入七年級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前面接觸的是《世說新語》兩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理解尚且存在較大難度,而且學習興趣比較低。
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修身養(yǎng)性: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預習指導。
(二)預習檢測。
二、合作探究。
(一)學始于疑。
(二)質(zhì)疑探究。
探究點1:孔子思想。
三、達標測評。
熟讀課文,試著理解孔子的思想。
1、提醒人們應該注意對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2、認為應該虛心求教、博采眾長的句子是:
3、關于培養(yǎng)寬厚胸懷的句子是:
4、論述學習和思考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通過這十二章《論語》,你覺得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的理由。
問題1:孔子在學習方法上有哪些主張,就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問題2:孔子在學習態(tài)度上有哪些主張,就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教學札記。
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1、由于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畢竟是初一學生,有的同學在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但質(zhì)疑能力還比較差,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及反思篇六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一、預習檢測。
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關知識,記住知識要點。
1、孔子:
2、《論語》:
3、注音。
說、論、省、逾、罔、殆。
慍、簞、堪、肱、篤。
4、重點詞語理解。
時習:慍:
信:傳:
立:天命:
耳順:罔:
殆:逾:
川:樂(之者):
曲肱:于我如:
焉:斯:
篤:
二、自主學習。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譯: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譯: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譯: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p>
譯: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譯: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譯: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譯: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譯:
二、交流展示(略)。
三、檢測反饋。
1、填空。
《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_人??鬃颖救艘脖粴v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及反思篇七
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論語》,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二、翻譯文句,積累重點詞語。
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二。
難點:目標三、目標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課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論語》是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等諸多方面,為歷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我們可以辯證學習,學習其中的精華。
二、預習檢測。
1.復述孔子及《論語》的相關常識要點。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鬃邮俏覈糯乃枷爰?、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鬃舆€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朗讀選文。
三、研習文本。
(一)自主學習。
請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自主翻譯選文,在課本上標注重要詞語,并針對選文的內(nèi)容作批注。疑難問題,做好記錄。
(二)合作解疑。
1.請在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成果,以段落為單位,逐詞解釋,口頭翻譯,每人主講一段。
2.請?zhí)峤蛔灾鲗W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討論探究,嘗試解決。
3.仍未達成一致的疑難問題,由提交者統(tǒng)一在全員解疑環(huán)節(jié)提交求解。
【參考譯文】。
(1)孔子說:“君子吃東西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p>
(2)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
(3)孔子說:“早晨能夠得知真理,即使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p>
(4)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懂得小利?!?/p>
(5)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應該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6)孔子說:“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采超過了質(zhì)樸又難免流于虛浮,文采和質(zhì)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p>
(7)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剛毅,因為他肩負的任務重大而路程遙遠。把實現(xiàn)仁德作為自己的任務,難道不是重大嗎?到死方才停止下來,難道不是遙遠嗎?”
(8)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xù),還是要自己去干的?!?/p>
(9)孔子說:“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10)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上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途徑?!笨鬃诱f:“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p>
(11)子貢問道:“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p>
(12)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礇]有人學詩呢?詩可以激發(fā)心志,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培養(yǎng)群體觀念,可以學得諷刺方法。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來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p>
(三)全員解疑。
由各小組提出疑問,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文本探究。
(一)請概括各章所蘊涵的道理。
1、小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蘊涵的道理。
【明確】。
(1)孔子認為,作為一個君子,為學要修身養(yǎng)性,安貧樂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斷向有道之人學習,做事要勤勉,要盡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本章議論“什么是好學”,四句話,前兩個方面說不要做什么,后兩個方面說要做什么,做到這四點就是好學。凸顯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質(zhì)為基點的教育思想。
(2)孔子講了仁與禮、樂的關系,指出禮、樂的核心與根本是仁,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么禮、樂的問題。人而不仁,禮對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樂對他有什么用?這里即是說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禮樂的。
(3)闡述了孔子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犧牲精神。真理,是每個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4)闡明了孔子關于君子與小人不同的義利觀。小人追求個人利益,而君子亦會追求個人利益,但會先考慮所得是否合于道義,以義為原則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方法,經(jīng)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雜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點,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說明在一個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學問,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與質(zhì)的合理互補關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與質(zhì)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只有文、質(zhì)雙修,才能成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認為讀書人應該具備剛毅的品格,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廢,才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8)孔子運用“堆土成山”與“填土平地”這兩比喻,說明了功虧一簣與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是做學問,還是為人處世,都應自覺自愿地堅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廢,只會前功盡棄,留下終身遺憾。
(9)孔子認為,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yǎng),智、仁、勇缺一不可,它們是君子的基本品質(zhì)。有智慧的人能將事理看得明白透徹,所以不會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樂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憂慮。有勇氣的人不畏懼困難,見義勇為,所以不懼。
(10)孔子闡述了對“仁”的內(nèi)涵的理解及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xiàn)“仁”。“仁”的關鍵是克己復禮,具體是要“視、聽、言、動”都符合禮。
(11)孔子認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原則?!凹核挥?,勿施于人”說的也是思想品德修養(yǎng),強調(diào)“修己”。
(12)孔子重視《詩經(jīng)》的教化作用。在《論語》中,孔子不僅多次引用《詩經(jīng)》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還多次強調(diào)《詩經(jīng)》在為人處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誨弟子要學《詩》。在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學《詩》的重要意義。學《詩》至少有上面所列舉的六種好處,因而孔子特別強調(diào)要好好學習。
(二)請結合現(xiàn)實說說學習選文得到的啟示。
【提示】結合文本內(nèi)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個人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孔子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jié)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鬃诱f:“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后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薄墩撜Z·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guī)范。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經(jīng)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蹲髠鳌ぐЧ荒辍罚骸凹臼嫌蕴镔x,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茍而行,又何妨焉’。”
4.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墩撜Z·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p>
5.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鬃拥摹叭省钡幕揪袷墙倘烁鶕?jù)周禮調(diào)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鬃诱f:“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薄墩撜Z·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7.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四、整理總結。
五、背誦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檢測。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及反思篇八
1.在教《論語》時,感覺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繼承并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愿意去讀,這兩節(jié)課就沒有白上。如果還能讓學生樂于去讀,那么課堂上所學的就不僅僅是《論語十二章》了。
2.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熏陶道德修養(yǎng)。什么是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xiàn)代漢語,也不是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jīng)過查工具書和注釋會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學習或生活中也許會在他的腦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幾句類似“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凹核挥?,勿施于人”的文言語句來。多讀文言文,浸潤其中,涵詠體味,會使人無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又不如“授之以漁場”。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做讀書卡積累語言的習慣、質(zhì)疑探究學會思辨的習慣。一句話,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論語十二章》課本教學教案及反思篇九
一、文本分析: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十二章的內(nèi)容,就可以發(fā)現(xiàn)新版突出了一個主題,就是表現(xiàn)了對高尚生命的追求。以第一章為例,這是《論語》的首章,也是編選《論語》者不會缺少的一章。這一章從表面上來看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學習的方法、交友的原則及與人交往的態(tài)度。但實際上,這一句都是在圍繞追求高尚的品德這一個主題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慍”,《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無求于人則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對這句話的進一步闡釋。那么如何“正己”呢?這需要時時警惕,事事用心,無時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沒有比幽暗之中更為顯著的,沒有比細微之處更為明顯的,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謹慎啊)要做到時時警惕,自然要“學而時習之”,此處的“時”,朱熹釋為“鳥數(shù)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shù)飛也”,而程頤釋為“重習也”,均強調(diào)了學習不可中斷。而“有朋自遠方來”則表現(xiàn)了這種追求的影響力,正如朱熹所言“自遠方來,則近者可知”。清劉寶楠的《正義》中明確指出“朋”指同門,并引用《中庸》“誠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庇纱丝梢?,追求高尚的品德,不僅是指對自身品德的修煉,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來影響他人,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這一章,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孔子所強調(diào)的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圍繞這一追求所展現(xiàn)的方法與態(tài)度和對他人的影響。這一主題同樣也在其它各章體現(xiàn)了出來――以往我們將之作為學習方法闡述的內(nèi)容均不能單純地視作對知識的學習,更應體現(xiàn)為對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對自身經(jīng)歷的敘述,對顏回的贊頌則體現(xiàn)出了高尚品德在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孔子還通過自身的感受體現(xiàn)了高尚品德帶給人的自豪感。以此為綱,不僅可以把這十二章聯(lián)系為一個整體,也可以與前面幾篇課文相呼應――如果說前面幾篇文章表現(xiàn)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認識到了不同一般的學習收獲,那么這一篇則表現(xiàn)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學習的最高目標?!墩撜Z》中所體現(xiàn)出的中國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標,以及在追求的過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
學習本文,應遵循化難為易,由淺入深的原則,在起始階段無需將“而”“之”“于”“其”等文言虛詞的含義講得抽象而難懂,學生可以翻譯,了解區(qū)別就可以了。而對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過老師穿插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同樣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講相關的故事,讓他們在具體的內(nèi)容中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無需講得過深,從字型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能夠釋讀全文就可以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結合注釋、分析字形、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義。
2、通過結合事例、編講故事把握各章所蘊含哲理。
3、通過結合背景,歷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三、教學準備:
參考書目:《論語》、《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家語》。
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孔子的材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故事導入,化深為淺)。
公元前480年,在魯國按例舉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獵,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家臣獵到了一頭異獸,無人能識。于是人們自然就想到去請教以博學多識著稱的孔子,沒想到孔子見到這頭已死的異獸時竟然流下了眼淚。他說,這是麒麟啊,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現(xiàn)的異獸,怎能出現(xiàn)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并且慘死在獵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傷的歌曲:“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這首被后世稱為《獲麟歌》的歌曲充滿了悲涼之情。那么,孔子為何會對這頭麒麟的死如此悲傷?他究竟在悲嘆誰的命運呢?就請大家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孔子。(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材料發(fā)言)。
孔子自己就是這頭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時,一生屢遭打擊,從沒有獲得過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機會。一年后,孔子預感到自己死期將至,望著遠道而來的學生子貢,他又詠嘆出一首辭世之歌:“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預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總結自己一生坎坷的命運。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學生們都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盡禮而去,唯有子貢守了整整六年方才離去??鬃尤ナ篮?,曾經(jīng)涌現(xiàn)過一股否定孔子的聲浪,子貢奮力為老師辯護,維護了老師的名譽??鬃拥穆暶粌H令他的學生們欽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響著世界。西方曾經(jīng)評選過世界十大哲學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學家說過21世紀是儒家文明的世紀。
如果我們細考孔子的一生,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無權無勢,只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過治理國家之權??墒牵敃r那些權勢煊赫的貴族王公們都為歷史所淹沒,他們的名聲早已被人遺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對世界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他的家族至今傳承不絕。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為后世敬仰的萬世師表?今天我們學習的《論語》十二章,只表現(xiàn)了孔子思想的一個小小片斷,但管中窺豹,我們也可以從中去感受這位偉大哲人的思想印記。
2、簡介《論語》(整體把握語言特點,明確學習目標)。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們以及學生的學生們的課堂筆記,不過也可以稱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課堂筆記,有一個數(shù)據(jù)稱這部書在全世界的印刷數(shù)量僅次于《圣經(jīng)》,而我們熟悉的成語大都源于古書,《論語》被稱為出現(xiàn)成語最多的書。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導的理想的人生目標――“仁”,這也是中國歷代正直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們今天學習這篇課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現(xiàn)了孔子所倡導的人格修養(yǎng)有哪些具體內(nèi)容,他的治學態(tài)度與處世方法各是什么?這些內(nèi)容又是如何體現(xiàn)出“仁”的內(nèi)涵。
3、初讀課文,疏通文義。
學習方法:
(1)配合音樂,讀出古文韻味。
(2)結合注釋,自學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3)將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為語氣詞?!昂酢保话阍趩柧浣Y尾,或反問、或疑問,根據(jù)上下文而定?!耙印薄霸铡薄耙病辈环g,“也”的用法與《詠雪》一課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不同?!把伞庇袝r也可以作為語氣詞,它的用法則不同,在書上已經(jīng)有解釋了。
(2)“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一樣,都是代詞,所代內(nèi)容根據(jù)文本而定?!皩W而時習之(代學習的內(nèi)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學問和事業(yè))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優(yōu)點),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點)”。
(3)“而”“其”在文中出現(xiàn)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釋,需要我們根據(jù)上下文含義而定,這個字出現(xiàn)的較多,因此我們放在文中解釋。
(4)圈出三類字:通假字,如“說”“有”。語義與用法與今天有所區(qū)別的字,如“傳”“故”“新”“樂”“飯”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要求學生解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心欲,不逾矩?!?/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4、理解文意。
學習方法:
(1)以關鍵字為核心,結合字型理解含義。
(2)結合具體故事,深入淺出,理解各章含義。
(3)結合自己生活,通過自編故事,說出自己對各章的理解。
(4)以首章為核心,圍繞首章內(nèi)容,引導學生歸納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具體的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提示:
(1)“學而時習之”一章中,前兩個反問句強調(diào)了什么內(nèi)容?(自己的快樂)而最后一個問句說明這種快樂是一種高尚的快樂。那他為什么而快樂呢?我們先來第一句。這一句中“而”字需要翻譯嗎?這里的“而”僅僅表示“學”與“時習”兩個詞組之間有一個先后順序??醇坠俏闹械摹皩W”,形狀象幾個人在建造房屋。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別人的行為,還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結構,地基等等內(nèi)容)也就是說,學習需要領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棲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現(xiàn)了“學”的重要性。領悟了新的精神就夠了嗎?在甲骨文中“習”寫成在太陽之上鳥飛翔的樣子。鳥要學會飛翔,不能停止,“習”強調(diào)了什么?(反復練習鉆研),因此翻譯成了“復習”。為什么這一內(nèi)容需要按時復習,不能一刻懈怠呢?(因為這不僅僅是普通的知識,而是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不能松懈的。)。
補充材料: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痹又敝辽淖詈笠豢虇l(fā)學生保全自己的肢體很難,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難的。
(2)“有朋自遠方來”。為什么這些人會從遠方而來?從甲骨文來,“朋”的原意是指貨幣的單位,兩串錢為一朋,缺一不可,說明兩者的關系是什么樣的?(親密無間)“友”為兩只手,也可以理解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則是什么?(誠信)因此,“朋”說明這些遠道而來的人與孔子之間是互相信任并且親密無間的。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湃慰鬃幽?“朋”的另一種解釋是“鳳凰”,鳳凰一出現(xiàn),百鳥就會追隨它飛翔,為什么?(物以類聚)??鬃泳褪恰傍P凰”,這些人因為有著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隨他。大家說,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學生們)。
補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國時,屢遭打擊,他的學生雖然也有過怨言,但沒有一個人離開他。孔子也很欣慰,不時地贊賞過他的這些學生們。
(3)“人不知而不慍”。這里的“而”需要翻譯為“卻”,語義發(fā)生了轉(zhuǎn)折。他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他的追求與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喪失這一道德,他就不會生氣,也唯有具備高級道德修養(yǎng)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補充材料:孔子曾經(jīng)在陳蔡之間被圍七天,沒有糧食吃,跟隨的人都餓得站不起來了,但孔子卻還在彈琴唱歌。面對弟子的質(zhì)疑,孔子說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論:“君子達(通)于道之謂達(得志),窮于道之謂窮(困頓)。今丘也拘(堅守)仁義之道,以(因為)遭亂世之患,其所也,何窮之謂?故內(nèi)省而不改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厄(災難),于丘其幸乎!”這番話之前從沒有人說過,之后就成為了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行為準則,被他們用各種方式實踐著。而這些人也構成了中國的脊梁。
(4)這一章分成三段話,表面上看講了學習方法,交友原則和個人修養(yǎng),但核心卻只有一個,是什么?(表達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修養(yǎng)人格的最重要內(nèi)容,這一修養(yǎng)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夠影響遠人??鬃尤绾涡摒B(yǎng)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這是人格修養(yǎng)的基礎,那么,孔子及他的學生們又圍繞這一點補充了哪些原則呢?(學生列舉相關語句,老師指出其中的關鍵字含義)。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2023年高二《論語12章》教案教學設計及反思 高中部編版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五篇)
- 防溺水安全教育課教學設計(精選14篇)
- 最新采購試用期工作總結報告(模板13篇)
- 2023年咨詢公司年終工作總結(優(yōu)秀20篇)
- 辦公室內(nèi)勤工作總結簡短(模板12篇)
- 課程顧問工作總結(匯總12篇)
- 房地產(chǎn)招標采購崗工作內(nèi)容 地產(chǎn)成本采購崗工作內(nèi)容(三篇)
- 本學期個人總結簡短(優(yōu)質(zhì)13篇)
- 廣告業(yè)務員個人工作計劃和目標(模板20篇)
- 最新采購部工作計劃表(模板16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zhì)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zhì)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相關文檔
-
最新法院調(diào)取戶籍信息申請書(實用9篇)
46下載數(shù) 702閱讀數(shù)
-
最新農(nóng)產(chǎn)品博覽會邀請函(優(yōu)秀14篇)
37下載數(shù) 815閱讀數(shù)
-
2023年推薦的童話故事通用(優(yōu)質(zhì)13篇)
31下載數(shù) 146閱讀數(shù)
-
大學美育自然美心得體會報告 大學美育課的心得體會(3篇)
29下載數(shù) 962閱讀數(shù)
-
2023年企業(yè)環(huán)保法律講座心得體會和方法(優(yōu)質(zhì)13篇)
36下載數(shù) 342閱讀數(shù)
-
最新新學期的日記50字(優(yōu)秀19篇)
22下載數(shù) 907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