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10 05:00:50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總結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內所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梳理和總結的一種方法。注意總結的格式和結構,使之易讀易懂。以下是一篇關于總結的精選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一
張養(yǎng)浩,字希孟,號云莊,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關懷古》《山坡羊 驪山懷古》選自《全元散曲》.
王磐,《朝天子 詠喇叭》選自《散曲叢刊》.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黎,元大都人,《天凈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
喬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觀瀑布》選自《全元散曲》.
現(xiàn)代文部分
魯迅,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選自《朝花夕拾》,《社戲》,《論雷峰塔的倒掉》(《墳》)《"友誼驚詫"論》(《二心集》)選自《魯迅全集》,《故鄉(xiāng)》,《孔乙己》選自《吶喊》.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人,文學家,歷史學家.他的著作有詩集《女神》,話劇《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選集》,《爐中煤》,《立在地球上放號》.
茅盾,《白楊禮贊》選自《見聞雜記》,《雷雨前》選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選自《茅盾散文速寫集》.
老舍,北京人,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著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小麻雀》選自《文學評論》,《在烈日暴雨下》選自《駱駝祥子》.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家》,《春》,《秋》,散文集《廢園外》,《隨想路》,《廢園外》選自《巴金文集》.
葉圣陶,《蘇州園林》選自《百科知識》.
冰心,原名謝婉瑩,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選集》里,《小橘燈》選自《小橘燈》.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著論,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選自《朱自清選集》,我們還學過他的散文《春》.
呂叔湘,江蘇丹陽人,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國文法要略》,《現(xiàn)代語法分析問題》,《呂叔湘語文論集》,《語文常談》等.我們學過他的《介紹〈應用文寫作知識〉》,《論"基本屬實"》《"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人類的語言》選自《語文常談》.
吳伯簫,現(xiàn)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吳伯簫文集》里,《記一量紡車》選自《吳伯簫散文選》.
魏巍,字鴻杰,號紅楊樹,著有長篇小說《東方》等.《誰是最可愛的人》選自通訊集《誰是最可愛的人》.
馬南邨,是鄧拓的筆名,新聞工作者,學者.主要作者有《中國救荒史》,《燕山夜話》.與吳晗,廖沫沙和寫雜文《三家村札記》.
吳晗,浙江義烏人,歷史學家,《談骨氣》選自《吳晗雜文選》.
楊朔,《荔枝蜜》選自《楊朔散文選》.
施耐庵,《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選自《水滸傳》.
吳敬梓,《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
曹雪芹,《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選自《紅樓夢》.
蒲松齡,《大羅剎國》選自《聊齋志異》.
契訶夫,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他著有《契訶夫小說選》,劇本《萬尼亞舅舅》,《變色龍》選自《契訶夫小說選》.
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羊脂球》,代表作有《羊脂球》.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選自《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
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選自《外國優(yōu)秀散文選》,《成功的秘訣》選自《外國小說精選》.
高爾基,《海燕》選自《高爾基全集》.
普希金,《在西伯利亞礦井地層》選自《世界名詩鑒賞辭典》.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二
文學體裁包括古代文體常識和現(xiàn)代文體常識兩點。
古代文體:大致上可以分為韻文、駢文、散文,包括史傳文。韻文,即講究押韻的文體,包括詩、詞、賦、銘。散文,包括史傳文、議論文、雜記文、應用文等。駢文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下面擇其重點予以說明。
2古體詩、近體詩
唐朝人把唐朝時盛行的格律很嚴的律詩、絕句稱為近體詩,把唐以前的格律不嚴、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F(xiàn)在一般把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而把其他的統(tǒng)稱為古體詩。古體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詩經》、《樂府》也屬于古體詩。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別。律詩共八句,分四聯(lián):一二句為首聯(lián),三四句為頷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偶句押平聲韻,中間兩聯(lián)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絕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體上與律詩相同,只是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不是很嚴。
3辭、賦、駢文
辭即楚辭,屬詩歌。篇幅、句子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為主,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離騷》為其代表。
賦,源于戰(zhàn)國后期,句子大體整齊押韻,間雜散文句式,著力鋪陳事物,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
駢文,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成,講究用典,詞藻華麗,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也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與朱元思書》、《阿房宮賦》便是此種文體。
4詞、曲
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詩歌的發(fā)展,故稱之為“詩余”。它有多種詞牌,各種詞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韻等。其句式長短不一,又稱為長短句。按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稱“元曲”,也是配樂的詩。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雜劇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類,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組成,套曲也叫套數(shù),由多支曲組成。雜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其結構是四折(相當于四幕)加一個楔子(序幕),其構成有科(人物動作、舞臺效果的說明)賓白(人物對話、獨白等)、唱詞,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凈(花臉)、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規(guī)定其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押韻的固定格式。宮調表示曲調聲音的高低。
5史傳文
屬歷史散文,包括編年體(如《左傳》、《資治通鑒》)、國別體(如《國語》、《戰(zhàn)國策》)、紀傳體(如《史記》、《漢書》、“二十四史”)、斷代體(如《漢書》、《后漢書》)、通史體(如《史記》、《資治通鑒》)
6論說文
古代的論說文是從諸子論學語錄發(fā)展形成的,它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種:“論”議論事理;“說”申說事理。
7雜記文
包括名勝游記、山水游記。書畫雜物記、人事雜記四類。雜記文范圍很廣,在部分題目有“記”字。記載歷史掌故,遺聞軼事、科學資料、文字考證等文章均包括在內。
8應用文
包括奏疏類、碑志類、祭文、贈序四大類。
現(xiàn)代文體:現(xiàn)代文體主要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雜文等。此外還有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類。
1.小說三要素:a人物b情節(jié)c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a論點b論據(jù)c論證
3.比喻三要素:a本體b喻體c喻詞
5.律詩四條件:a八句四聯(lián)(首頷頸尾)b偶尾同韻c中聯(lián)對偶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a敘述b議論c抒情d說明 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a舉例子b列數(shù)字c打比方(喻)d作比較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a總分總結構b總分結構c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a按時間順序b按空間順序c按邏輯順序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a舉例法b對比法c 喻證法 d e歸謬法f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a比喻b擬人c排比d夸張 e反問g反復f設問h對偶(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a外貌描寫b語言描寫c動作描寫d心理描寫(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 a并列短語b偏正短語c 主謂短語d動賓短語 e動補短語f介賓短語g的字短語(按功能劃分為七種) a名詞性短語b動詞性短語c形容詞性短語(按詞性分三種)
15.六種句子成分:a主語b謂語c賓語d補語e定語f狀語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三
文學體裁包括古代文體常識和現(xiàn)代文體常識兩點。
古代文體:大致上可以分為韻文、駢文、散文,包括史傳文。韻文,即講究押韻的文體,包括詩、詞、賦、銘。散文,包括史傳文、議論文、雜記文、應用文等。駢文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下面擇其重點予以說明。
唐朝人把唐朝時盛行的格律很嚴的律詩、絕句稱為近體詩,把唐以前的格律不嚴、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F(xiàn)在一般把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而把其他的統(tǒng)稱為古體詩。古體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詩經》、《樂府》也屬于古體詩。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別。律詩共八句,分四聯(lián):一二句為首聯(lián),三四句為頷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偶句押平聲韻,中間兩聯(lián)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絕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體上與律詩相同,只是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不是很嚴。
辭即楚辭,屬詩歌。篇幅、句子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為主,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離騷》為其代表。
賦,源于戰(zhàn)國后期,句子大體整齊押韻,間雜散文句式,著力鋪陳事物,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
駢文,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成,講究用典,詞藻華麗,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也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杜c朱元思書》、《阿房宮賦》便是此種文體。
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詩歌的發(fā)展,故稱之為“詩余”。它有多種詞牌,各種詞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韻等。其句式長短不一,又稱為長短句。按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稱“元曲”,也是配樂的詩。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雜劇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類,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組成,套曲也叫套數(shù),由多支曲組成。雜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其結構是四折(相當于四幕)加一個楔子(序幕),其構成有科(人物動作、舞臺效果的說明)賓白(人物對話、獨白等)、唱詞,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凈(花臉)、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規(guī)定其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押韻的固定格式。宮調表示曲調聲音的高低。
屬歷史散文,包括編年體(如《左傳》、《資治通鑒》)、國別體(如《國語》、《戰(zhàn)國策》)、紀傳體(如《史記》、《漢書》、“二十四史”)、斷代體(如《漢書》、《后漢書》)、通史體(如《史記》、《資治通鑒》)。
古代的論說文是從諸子論學語錄發(fā)展形成的,它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種:“論”議論事理;“說”申說事理。
包括名勝游記、山水游記。書畫雜物記、人事雜記四類。雜記文范圍很廣,在部分題目有“記”字。記載歷史掌故,遺聞軼事、科學資料、文字考證等文章均包括在內。
包括奏疏類、碑志類、祭文、贈序四大類。
現(xiàn)代文體:現(xiàn)代文體主要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雜文等。此外還有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類。
1、小說三要素:a人物b情節(jié)c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a論點b論據(jù)c論證。
3、比喻三要素:a本體b喻體c喻詞。
5、律詩四條件:a八句四聯(lián)(首頷頸尾)b偶尾同韻c中聯(lián)對偶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a敘述b議論c抒情d說明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a舉例子b列數(shù)字c打比方(喻)d作比較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a總分總結構b總分結構c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a按時間順序b按空間順序c按邏輯順序。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a舉例法b對比法c喻證法de歸謬法f。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a比喻b擬人c排比d夸張e反問g反復f設問h對偶(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a外貌描寫b語言描寫c動作描寫d心理描寫(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a并列短語b偏正短語c主謂短語d動賓短語e動補短語f介賓短語g的字短語(按功能劃分為七種)a名詞性短語b動詞性短語c形容詞性短語(按詞性分三種)。
15、六種句子成分:a主語b謂語c賓語d補語e定語f狀語。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四
一、古詩鑒賞表述方法常見的套話:1、思想情感:
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荒淫殘暴;反映離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擔憂。建功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壯志難酬的悲嘆。思鄉(xiāng)懷人: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xiāng);閨中懷人。
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2、情感表達: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創(chuàng)作風格:樸素自然、清新飄逸、沉郁頓挫、淡雅高遠、雄健高昂、悲壯蒼涼、嚴謹細膩、清麗婉約??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名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五
1、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2、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課外閱讀指課本(教材)之外的閱讀內容。不管是課內讀的還是課外讀的內容。
4、感悟——多指發(fā)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5、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后揚、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6、表現(xiàn)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xiàn)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xiàn)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xiàn)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jù)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fā)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7、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體現(xiàn)了什么,強調了什么,強化了什么,營造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還有深化了主題,點明了題旨等等。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六
地理部分:
1、陰:山北水南陽:山南水北。
2、左:東為左右:西為右。
3、河:黃河。江:長江。
4、五岳: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7、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8、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9、重要城鎮(zhèn)名,古今對照。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yè)、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鎮(zhèn)江:京口。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七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
1、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云、響、景:像云彩、回聲、影子一樣。
2、人皆得以隸使之隸:像對待奴隸一樣。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詞用作動詞。
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之。
1、沛公欲王關中王:統(tǒng)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敵:攻擊。
3、流血五步,天下縞素。縞素:穿孝服。
4、大楚興,陳勝王王:稱王。
5、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示眼色。
三、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讓……稱王。
2、汗牛充棟汗:使……出汗。
3、齊威王欲將孫臏將:任命……為將。
四、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1、稍稍賓客其父賓客:把……當作賓客。
2、魚肉百姓魚肉:以……為魚肉。
3、孟嘗君客我客:把……當作門客。
4、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不僅僅把親人當作親人,不僅僅把孩子當作孩子。"。
五、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1、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入:產品、收入。
2、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六、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連橫而斗諸侯斗:讓……爭斗。
2、中軍置酒飲歸客飲:使……飲酒。
3、生死而肉骨生:使……復生。
4、驚天動地驚:使……驚奇;動:使……感動。
5、可燒而走也走:使……逃走。
七、動詞為動用法。
八、動詞活用作狀語。
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
兒懼,啼告母啼:哭著。
九、形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
1、曉看紅濕處紅:紅花。
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紅:綠葉、紅花。
3、常在于險遠。險遠:危險而又道遠的地方。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八
1、能寫記敘文和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根據(jù)生活需要,能寫常見的應用文。
2、準確、全面的理解題意,根據(jù)題意和寫作要求寫作。能中心明確、思想健康、條理清楚、語言通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3、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寫簡單的議論文,做到有理有據(jù)。
4、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xù)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和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
5、運用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常見考法。
(一)命題作文。
(二)半命題作文。
(三)文字材料作文。
(四)自由命題作文。
(五)看圖作文。
(六)話題作文。
(七)“文體不限”作文誤區(qū)提醒。
中考作文滿分為60分,可謂語文的“半壁江山”。時至今日,中考作文越來越強調對考生真實水平的考查,生搬硬套、弄虛作假、胡編亂造,幾乎很難獲得高分。
1.重視審題,強化“本我”。審題要一個詞、一個詞地讀,迅速找到“關鍵詞”。落實被找出的關鍵詞,即把它們的要求體現(xiàn)在作文中。行文時學會“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善于“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要寫真情、抒真性、表真意、塑真我。
2.重視腹稿,防止“三邊”。何謂“三邊”?即邊立項,邊設計,邊施工??紙鲎魑牟灰艘姰愃歼w,邊寫邊改。要給自己充足的構思時間,不要急于動筆。最可怕的是文章寫了一半,又想另起爐灶,時間沒了,心情也壞了。切記:一旦構思已定,最好一氣呵成。
3.重視擬題,扮靚“首尾”。要想考場中博得閱卷老師的“歡心”,就必須重視“擬題”,如果是命題作文,就要重視開頭和結尾。當然任何作文都應注意“首尾”。文章首尾差了,得分一般都不會高。
4.重視優(yōu)勢,突出“細節(jié)”。眾多文體中,初中生最擅長的應當是記敘文,因此,作文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要給閱卷老師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寫好記敘文,最好的辦法是突出細節(jié)描寫,來一兩個特寫鏡頭,對人物、景物的局部特征加以濃墨重彩式的描寫或刻畫,從而凸現(xiàn)一個感人的形象,展示一個精彩的細節(jié),使文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九
課標與教材對修改病句這一考點的相關要求是:
1.辨析并判斷句子的正誤;。
2.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對、結構混亂等方面有側重地修改病句;。
3.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在語段中找出病句進行修改;。
4.用符號修改有語病的句子。
分類解析:
(1)班主任李老師對她的批評雖然非常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對她的關愛。
(2)只要把經濟發(fā)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眾手中,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解析]句(1)感情色彩不當,尖刻是貶義詞,用在這不適合,應改為中性詞尖銳句(2)是關聯(lián)詞語用錯,只要與就連用,只有與才連用,應將只要以為只有。)。
二、搭配不當。
(3)一場波及幾十個省份的大旱在神州大地持續(xù)蔓延,中國目前旱情形勢十分嚴厲。
(4)蘇聯(lián)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塑造了共產黨員保爾柯察金的英雄事跡。
(5)2008年夏季的北京,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是舉辦奧運會的最佳時期。
[解析]句(3)主謂搭配不當,形勢不能嚴厲,可改為嚴峻句(4)動賓搭配不當,動詞塑造與事跡不能構成動賓關系,可將事跡改為形象句(5)主賓搭配不當,北京與時期搭配不當,可將時期改為城市。
(6)在液晶電視售后服務方面及消費者保護領域,對保修的概念與包修的概念認識不太清楚。
(7)學校已從教學、生活方面為復轉軍人中專學歷班充分準備和周密安排。
(8)《上海市中小學2008學年度課程計劃及其說明》中明確要求切實減輕本市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yè)。
[解析]句(6)缺少主語,應在對之前加上消費者句(7)缺少謂語,應在充分準備前加上做了句(8)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在句末加上的負擔。
(9)新聞出版業(yè)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就是要妥善處理和正確認識速度、結構、效益、質量之間的關系。
(10)作為日益影響著我們學習和生活的網絡,它對我們充滿了新鮮和好奇。
(11)旺旺網一名熱心網友了解到西平小學的情況后,在網上發(fā)起了募捐活動,得到網友很多的積極響應。
[解析]句(9)邏輯語序不當,妥善處理正確認識前后有承接關系,前后顛倒,只須將位置互換即可;句(10)主客顛倒,應將它對我們改為我們對它句(11)定語與中心詞位置顛倒,可將很多調到網友之前。
(12)能否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13)春節(jié)期間,大家出去走親訪友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發(fā)生意外事故。
(14)人們一走進教學樓就會看到,所有關于澳門歷史的圖片和宣傳畫被掛在走廊的墻壁上。
[解析]句(12)前后不統(tǒng)一,能與否表達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因此,應刪除能否句(13)否定多余,防止與不要都表達否定的意思,同時放在句中,與要表達的意思相悖,應去掉其中一個;句(14)概念范圍不清,圖片包括宣傳畫,不宜并列,可改為宣傳畫及其他圖片。
(15)6月16日,完成地震災區(qū)堰塞湖實地勘測和水文監(jiān)測任務的8名湖北水文搶測隊員凱旋歸來。
[解析]句(15)凱旋與歸來詞義重復,可將歸來去掉。
(16)孩子們非常喜歡離休干部朱大爺,一來到這里就有說有笑,非常歡喜。
[解析]句(16)有歧義,來到這里有說有笑的既可以理解為孩子們又可以理解為朱大爺,意思不明確,可改為:孩子們非常喜歡離休干部朱大爺,朱大爺一來到這里,他們就有說有笑,非常歡喜。
(17)歷史巨著《史記》的作者是由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寫成的。
(18)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黨的領導干部,辦事、想問題都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
[解析]句(17)是典型的句式雜糅。這是將《史記》的作者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和《史記》是由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寫成的兩句雜糅而成,可刪除的作者或寫成的。句(18)的后半部分把從出發(fā)和以為出發(fā)點兩種句式雜糅??砂褟母臑橐浴?/p>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十
總結。
你不能同時又有青春又有關于青春的知識。因為青春忙于生活,而顧不得去了解;而知識為著要生活,而忙于自我尋求。下面職場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學體裁包括古代文體常識和現(xiàn)代文體常識兩點。
古代文體:大致上可以分為韻文、駢文、散文,包括史傳文。韻文,即講究押韻的文體,包括詩、詞、賦、銘。散文,包括史傳文、議論文、雜記文、應用文等。駢文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下面擇其重點予以說明。
2古體詩、近體詩。
唐朝人把唐朝時盛行的格律很嚴的律詩、絕句稱為近體詩,把唐以前的格律不嚴、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F(xiàn)在一般把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而把其他的統(tǒng)稱為古體詩。古體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詩經》、《樂府》也屬于古體詩。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別。律詩共八句,分四聯(lián):一二句為首聯(lián),三四句為頷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偶句押平聲韻,中間兩聯(lián)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絕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體上與律詩相同,只是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不是很嚴。
3辭、賦、駢文。
辭即楚辭,屬詩歌。篇幅、句子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為主,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離騷》為其代表。
賦,源于戰(zhàn)國后期,句子大體整齊押韻,間雜散文句式,著力鋪陳事物,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
駢文,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成,講究用典,詞藻華麗,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也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與朱元思書》、《阿房宮賦》便是此種文體。
4詞、曲。
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詩歌的發(fā)展,故稱之為“詩余”。它有多種詞牌,各種詞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韻等。其句式長短不一,又稱為長短句。按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稱“元曲”,也是配樂的詩。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雜劇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類,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組成,套曲也叫套數(shù),由多支曲組成。雜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其結構是四折(相當于四幕)加一個楔子(序幕),其構成有科(人物動作、舞臺效果的說明)賓白(人物對話、獨白等)、唱詞,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凈(花臉)、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規(guī)定其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押韻的固定格式。宮調表示曲調聲音的高低。
5史傳文。
屬歷史散文,包括編年體(如《左傳》、《資治通鑒》)、國別體(如《國語》、《戰(zhàn)國策》)、紀傳體(如《史記》、《漢書》、“二十四史”)、斷代體(如《漢書》、《后漢書》)、通史體(如《史記》、《資治通鑒》)。
6論說文。
古代的論說文是從諸子論學語錄發(fā)展形成的,它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種:“論”議論事理;“說”申說事理。
7雜記文。
包括名勝游記、山水游記。書畫雜物記、人事雜記四類。雜記文范圍很廣,在部分題目有“記”字。記載歷史掌故,遺聞軼事、科學資料、文字考證等文章均包括在內。
8應用文。
包括奏疏類、碑志類、祭文、贈序四大類。
現(xiàn)代文體:現(xiàn)代文體主要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雜文等。此外還有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類。
1.小說三要素:a人物b情節(jié)c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a論點b論據(jù)c論證。
3.比喻三要素:a本體b喻體c喻詞。
6.五種表達方式:a敘述b議論c抒情d說明。
e描寫。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a比喻b擬人c排比d夸張。
e反問g反復f設問h對偶(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4.七種短語類型:
a并列短語b偏正短語c主謂短語d動賓短語e動補短語f介賓短語g的字短語(按功能劃分為七種)a名詞性短語b動詞性短語c形容詞性短語(按詞性分三種)。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十一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lián)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jié)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四、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具體環(huán)境。
十六、環(huán)境描寫分為: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十八、論據(jù)分類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jù)、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
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xiàn)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規(guī)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十二
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特點。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爭的鮮明特征。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征。例:《白楊禮贊》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xiàn)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并以此設喻,表現(xiàn)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白楊禮贊》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yè)而抗爭、戰(zhàn)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征。例:《白楊禮贊》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后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十三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表現(xiàn)對遠方朋友的慰問,表現(xiàn)掛念友人命運之情無時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證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2、本詩表達悲涼氣氛的句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3、第一句選取了楊花與子規(guī)兩個意象,有什么作用?(1)楊花與子規(guī)兩個意象的作用是:點明時令,點明主旨,營造基調氣氛。楊花象征離別與漂泊,子規(guī)啼聲悲哀。(2)“楊花”飄飛給人以漂泊之感,“子規(guī)”悲啼使人頓生離別之恨,通過特定的景物為全詩渲染了一種愁苦、凄涼的氣氛。
4、第二聯(lián)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聯(lián)把明月人格化,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與同情。
6、人們對這首詩后兩句尤為贊賞,請你說說其妙處。
答:詩人將月亮人格化,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篇十四
相比許多應試方法,語文學習四大基本功可以真正提高語文成績,并加深語文素養(yǎng)。
眾所周知,書寫與口語表達一樣,同是交流的重要渠道。說出話來是為了讓人聽明白;而寫出字來是為了讓人看明白?!皶鴮懸?guī)范,字跡清晰”是中考語文寫字能力六點要求之首,同時“書寫整潔”和“錯別字”還占卷面3分!由此看來,寫字這項基本功還包括消滅錯別字和糾正錯別字的能力及要求。因為《20xx年上海市初中畢業(yè)統(tǒng)一學業(yè)考試考試手冊》對這方面的規(guī)定是:能正確書寫3500個常用漢字。所以只有多寫,多讀,認真加以甄別,才能將這項能力掌握,也才能消滅錯別字,做到書寫正確無誤。
我相信同學們對語文的積累一直以來從未間斷過。從語文學科的特性來說,積累的途徑雖然多種多樣,但盡管已經步入初三,最原始首選的方法還是讀、背、默。也許并不新鮮但極為有效,這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總結出的智慧精華。因為多讀方能形成語感;多背才能積少成多;多默就能長久不忘。關鍵在于久而久之,由量變到質變,然后還可以推陳出新,逐漸就達到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另外,讀、背、默是學習各種知識的基本功,不亞于武功,經過日久天長的訓練,功夫自會上身,到那時將受益終生。我們熟知的大師級人物比如魯迅、錢鐘書、郭沫若等就是不僅具有過人的記憶能力,乃至過目不忘,而且具有超強的閱讀能力,以致一目十行。而《20xx年上海市初中畢業(yè)統(tǒng)一學業(yè)考試考試手冊》中規(guī)定的現(xiàn)代文閱讀的第2、3、4知識點,文言文閱讀的第1、2、3、4知識點均是考察積累能力的。所以初三學生面對大量的記憶和背默練習,不僅不能厭煩,而且要從嚴、從細,達到精益求精。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最新閱兵口號同志們辛苦了(實用12篇)
- 2023年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概念(優(yōu)秀14篇)
- 最新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實施(優(yōu)秀13篇)
- 最新標準化學校建設實施方案(優(yōu)秀8篇)
- 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總體情況(優(yōu)秀10篇)
- 2023年優(yōu)美段落摘抄100字(優(yōu)秀20篇)
- 最新優(yōu)美段落摘抄20字(匯總11篇)
- 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優(yōu)質20篇)
- 最新大學生項目申報書(精選10篇)
- 會計計算題(實用17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相關文檔
-
銀行授信審批文化心得體會及收獲(大全9篇)
21下載數(shù) 402閱讀數(shù)
-
富強民主心得體會(模板14篇)
15下載數(shù) 779閱讀數(shù)
-
受到夸獎后的心得體會實用 被夸獎之后的感受(九篇)
11下載數(shù) 157閱讀數(shù)
-
2023年員工轉崗心得體會及感悟(大全8篇)
21下載數(shù) 618閱讀數(shù)
-
快樂雞毛心得體會及感悟 《快樂雞毛》讀后感30字(7篇)
13下載數(shù) 916閱讀數(shù)
-
榜樣作文好結尾(模板11篇)
44下載數(shù) 955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