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25 10:18:58
- 小編:zdfb
- 文件格式 DOC

教案是教師為了實施教學活動而書寫的一種規(guī)范性文件。教案中的教學內(nèi)容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相結合,以增加學習的有效性。如果您正在編寫教案,可以參考以下范文,了解如何完善您的教學計劃。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一
1、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能按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朗誦,體驗詩中所表達的情感。2懂得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fā)幼兒熱愛農(nóng)民的情感?;顒訙蕚洌汗旁姃靾D,小朋友的書。
1白米飯從哪里來的?2是怎么來的?容易嗎?
1、“鋤禾日當午”中的“鋤”是鋤草的意思;“禾”是指莊稼?!叭债斘纭敝傅搅酥形?,太陽當頭照。
2、“汗滴禾下土”是農(nóng)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農(nóng)民勞動很辛苦。
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盤”指碗,“餐”指糧食,“皆”是都的意思,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一粒都是農(nóng)民辛苦種出來的。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二
1、學會“禾、日、午、下、土、中”這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汗、誰、知、盤、粒、辛、苦”的讀音。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nèi)容,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內(nèi)容。
重點:理解古詩內(nèi)容,學習生字。
難點: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解決辦法:教師要通過范讀,領讀,指導學生讀好古詩,結合看圖,體會詩意。
2課時。
學習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學,然后進行猜字、搶讀、找朋友的游戲。
(一)明確目標。
1、借助拼音讀熟課文,理解字、詞意思,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練習背誦。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分析字形、學習生字,并練習默寫古詩。
(二)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全詩共4行,兩句,有兩幅插圖,第一句講農(nóng)民頭頂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第二句講作者看到農(nóng)民辛苦勞動后的感想:糧食來之不易,粒粒飽含著農(nóng)民的艱辛勞動之苦。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么來的嗎?農(nóng)民伯伯種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農(nóng)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
(板書課題:4憫農(nóng))。
(二)初讀古詩,大致了解圖意。
1、出示投影1。
圖上畫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2。
圖上畫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讓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把全詩讀正確,讀熟。
4、使用生字卡,蓋上音節(jié),檢查學生對字音掌握的情況。
讀詩時,下面幾個字,指導讀準。
誰,翹舌音,讀shu0。
知,讀“zh9”,不讀“z9”
5、指名讀古詩,教師予以指導評價。
6、教師范讀,指導讀。
(三)理解古詩內(nèi)容。
1、學習第一句。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農(nóng)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樣了?
(2)結合句子理解“日當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炎熱的夏天,中午最熱的時候,農(nóng)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農(nóng)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4)通過學習這兩句,你想到了什么?體會農(nóng)民勞動辛苦的情景。
2、學習第二句。
(1)過渡語。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齊讀第二句,體會“盤、餐、粒粒、皆”這些詞語的意思。
盤——碗里。
餐——飯。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話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誰知道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農(nóng)民辛苦的汗水換來的)。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指導朗讀,讀準字音和停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擴展:學習了這首古詩,你懂得了什么?
6、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珍惜糧食。
(四)指導背誦:出示憫農(nóng)(二)讀一讀。
《憫農(nóng)》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nóng)民辛苦勞動的情景,在現(xiàn)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收獲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是現(xiàn)在提倡節(jié)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jié)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這首詩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早熟記于心,甚至達到倒背如流。對于這樣的古詩又如何進行教學呢?我想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創(chuàng)新:
一、獨特引入,貫穿線索。
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學我認為應從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故事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學開篇就引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眼前一亮,我隨即導入了和食物有關的課題《憫農(nóng)》。然后以這一線索激勵學生為小女孩努力掙得食物,完成了“朗讀課文”“認讀詞語”“認識生字”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效果較好。
二、游戲滲透,興趣濃厚。
在朗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變換多種朗讀方式,如“自讀”、“同桌兩人共用一本書讀課文”、“指名讀”、“黃金搭檔讀”等。
在認讀詞語環(huán)節(jié),我加入了“小老師”進行指導,學生積極性很高,小老師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鍛煉的`機會。
在認識生字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滲透了“游戲識字”,如:“快速反應站立讀”“擺長龍”“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車”“打撲克牌”“收麥子”等,又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了學習效果檢測。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改下的“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三、運用視頻,突破難點。
在理解古詩含義時,有一定難度,我給學生播放了“小豬吃米飯”的視頻,讓后發(fā)問“你喜歡小豬嗎?”,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地講解了古詩的含義,學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饑餓兒童》的視頻,學生看后吃驚的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及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想法,學生說了很多令我感動的話,也深刻的認識到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課主題。在評選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視頻“絢爛煙花”加以表揚,在歡快聲中結束了本課教學,學生感覺意猶未盡。
四、看圖表演,加深認識。
我請學生欣賞圖片,并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在小組內(nèi)挑選人員,上講臺進行表演,表演時老師負責攝像,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都想成為今天的“小明星”。我適時引導“要想成為小明星,平時應該怎么做呢?”學生都能說出“要愛惜糧食”,我以總結的方式再次給孩子們強調(diào)“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在此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同時還要設計動作,這一過程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現(xiàn)在提倡節(jié)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jié)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五、不足之處:
1、在欣賞圖片表演環(huán)節(jié),由于前面環(huán)節(jié)進行的不緊湊,時間不夠用了,我只好以老師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片內(nèi)容,告訴大家“這樣做對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未能進行完整表演,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遺憾。
2、本節(jié)課開始時,我已告訴大家要評選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進行完整表演,評選環(huán)節(jié)我只是以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揚,沒有在“絢爛煙花”的音樂聲中進行頒獎活動,這又是一處遺憾。
也許,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遺憾,沒有遺憾就沒有下一次的亮點,更不會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長、進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xiàn)!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三
1、結合讀本和幼兒自身經(jīng)驗,幫助幼兒豐富、深化有關影子的認識,特別是人物的活動和影子的變化之間的關系。
2、理解“也”字如何運用,學習運用句型―誰在做什么,誰也在做什么?
3、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和討論圖畫。
4、結合讀本內(nèi)容,進一步深化對光和影子的關系的認識,特別是人物和影子的變化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5、幫助幼兒熟悉書中的文字內(nèi)容。
大書《影子和我》、幼兒人手一本小書
1、教師以猜謎的形式引出活動的主題: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體烏黑頭,燈前月下陪著你,卻是啞巴不開口。(影子)。教師提問: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
教師提出本次閱讀的主題―影子: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很有趣的書。
2、教師出示大書:小朋友猜猜這本書在說一個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見解。
3、教師翻開大書的第一頁,提問:
1)、你看到了圖上有什么?
2)、為什么要有蠟燭?
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頁,教師提問:請小朋友說說這個影子象什么?發(fā)散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師提問: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嗎?讓幼兒比比動作,教師掀開紙張:原來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齒。
7、教師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頁,請幼兒說說:墻上的影子會和小朋友做什么樣的動作?教師引用原句進行小結。
8、出示第六頁,教師提問:圖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9、教師:我們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樣了?引導幼兒想象的情節(jié)。
10、出示第八頁,教師提問:小朋友發(fā)現(xiàn)這頁和前面顏色有什么不一樣?你發(fā)現(xiàn)什么不見了?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影子不見了。原來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區(qū)別?(問題回答方向:影子永遠是黑色的,只有輪廓,沒有細節(jié))。
12、教師: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個有趣的吧。幼兒自己拿一本小書,跟著教師進行的指讀,并注意引導幼兒:一個一個字進行指讀。
13、教師:現(xiàn)在我們也要和影子做了。
1)、到操場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訴老師你在什么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
3)、幼兒組合影子游各種造型,請一個幼兒用粉筆將地上的影子畫下來。
1、理解古詩內(nèi)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了解農(nóng)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fā)對農(nóng)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提前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zhì)準備: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里來的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nóng)》,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并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nèi)容及含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了解農(nóng)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你見過農(nóng)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nóng)民伯伯勞作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討論表達對農(nóng)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nóng)》這首詩歌描寫出農(nóng)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四
語言。
1、培養(yǎng)幼兒聽古詩的興趣,理解大意;
2、使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幼兒教材。
準備一些米和面。
一、談話愛惜糧食。
1、提問:小朋友你們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導幼兒說出米飯和饅頭等。
2、觀察與體驗,區(qū)分米和面。
(1)、提問:香噴噴的米飯和饅頭是用什么做的?
(2)、糧食是從哪里來的?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
(3)、教師總結。
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每一粒米都應該珍惜。
二、教師將書發(fā)給幼兒。
三、教師有感情的朗讀。
四、背誦古詩,情景表演。
1、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背誦;
2、集體背誦。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五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并能正確、美觀的書寫。
2、通過看圖和朗讀,理解古詩的意思,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
3、指導學生結合實際理解詞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背誦古詩。
2、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小黑板。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愿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老師給他講講道理。(只要學生大膽發(fā)言,教師就要給予表揚。)。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比一比,誰背誦得最好。)。
2、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他的另外一首詩。板書課題:憫農(nóng)。
二、指導學生自學:
1、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2、交流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憫、夫、農(nóng)、萬、收”,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的不準的地方及時提醒和糾正。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
(3)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粉筆標出來。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3、理解字義: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為顆粒狀的'東西。
粟:谷子,小米。這里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閑:無事可做;空閑。
夫:和“農(nóng)”組成“農(nóng)夫”,意思是:農(nóng)民。
猶:還。
餓:肚子里沒有食物。
四海:指全國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到許多的糧食。
四海無閑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閑荒的土地。
農(nóng)夫猶餓死:仍然還有很多農(nóng)民因為吃不飽而餓死。
5、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6、請學生在全班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7、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練習朗讀,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朗讀競賽,然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四、拓展延伸。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同學們,這節(jié)課大家能夠不斷地去學習思考,反復誦讀古詩,表現(xiàn)真不錯,農(nóng)民們辛辛苦苦的勞動才換來珍貴的糧食,我們要尊重農(nóng)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六、布置作業(yè)。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附:板書設計。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六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懂得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萌發(fā)幼兒熱愛農(nóng)民的情感。
3、理解“辛苦”一詞,并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活動準備:
掛圖四幅、視頻朗讀古詩、小孩用餐照片、。
活動過程:
一、幼兒復習古詩引出主題。
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好幾首古詩了,小朋友還記得嗎?
幼:記得。
師:哪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遍吧,《春曉》、《詠鵝》、《七步》。
幼:想。
幼:太陽。
師:對了,中午的太陽是最紅最熱的。曬得禾苗都彎下了腰。(出示第二幅圖)。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七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懂得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萌發(fā)幼兒熱愛農(nóng)民的情感。
3、理解“辛苦”一詞,并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掛圖四幅、視頻朗讀古詩、小孩用餐照片、。
一、幼兒復習古詩引出主題。
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好幾首古詩了,小朋友還記得嗎?
幼:記得。
師:哪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遍吧,《春曉》、《詠鵝》、《七步》。
幼:想。
幼:太陽。
師:對了,中午的太陽是最紅最熱的。曬得禾苗都彎下了腰。(出示第二幅圖)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nóng)民的同情。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磮D: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nóng)民頂著烈日在內(nèi)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wěn)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nóng)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lián)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nóng)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nóng)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nóng)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wěn)。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教學后記:學生對舊社會的農(nóng)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九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并能說一句話,發(fā)展幼兒詞匯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fā)幼兒熱愛農(nóng)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42號、古詩、小米粒的頭飾若干。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1、大饅頭是從哪里來的?
2、農(nóng)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
附:
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饅頭哪里來?白白面粉做出來。
白白面粉哪里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里來?農(nóng)民伯伯種出來。
農(nóng)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jié)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nóng)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誰知道我們碗里的飯,都是農(nóng)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nóng)民在地里松土、鋤草。
“汗滴禾下土”:農(nóng)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農(nóng)民勞動很辛苦。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保骸氨P”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粒都是農(nóng)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匯“辛苦”,來說一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干家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nóng)民伯伯這么辛苦,我們應該怎么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附: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nóng)民伯伯早出晚歸,忙著種田地,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幼兒不知道糧食是從哪里來的,更有一些幼兒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jīng)常掉得滿地都是,為了讓幼兒知道:每天吃得飯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使幼兒萌發(fā)熱愛農(nóng)民的情感。本次活動由兒歌導入,引出主題,然后通過掛圖,老師講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最后通過游戲《撿米?!方逃變喝粘V幸獝巯ЪZ食。達到了預期目的。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釋,但可以借助圖畫、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讓幼兒找到共鳴,找到切入點。在這一片斷中,抓住了詩眼“辛苦”字,通過喚醒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幼兒看圖想象,轉(zhuǎn)換角色,層層深入,激起幼兒情感的漣漪,品詩中之情,讓幼兒懂得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fā)幼兒熱愛農(nóng)民的情感。突破了體味詩意的難點。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十
1.會認“農(nóng)、午、汗、粒、辛”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
1.會認5個字。
2.朗誦、背誦古詩。
通過朗讀感悟使學生體會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總課時數(shù):1課時
授課時間: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看古詩中的圖片,教師描述:唐朝有一位詩人叫李紳,他也是朝廷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郊外的農(nóng)村,看到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正在田間干活,不由得吟誦到:(教師范讀古詩)
2.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憫農(nóng)》。板書課題,認識生字“農(nóng)”,強調(diào)讀準后鼻音。齊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讀一讀生字,正音。
3.多種形式的讀生字卡片,檢查認讀。
4.再讀古詩,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三、誦讀感悟
2.指導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現(xiàn)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nóng)說些什么?
(讓學生跟隨詩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詩句的意思,讀出的詩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這么炎熱的夏天,老農(nóng)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5.我們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來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四行詩。指名回答。
6.是啊,我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行。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農(nóng)民種田時的情景,讓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
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誦讀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誦讀比賽,還可以配上動作,每組推薦一名代表。
1.分小組演讀。
2.小組代表展示。
3.師生評議。
4.(出示圖片)很多同學都已經(jīng)會背了,愿意一起來背一背嗎?(全班齊背)
四、課外延伸
讀一讀,背一背。
憫農(nóng)
李紳
春種一粒栗,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古詩誦讀憫農(nóng)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十一
課件,圖片,錄音,米飯,場地布置(雜草地)。
初步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農(nóng)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1.情境導入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師角色扮演并提出問題。
提問: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嗎?農(nóng)民伯伯是怎樣種地的呢?
2.看圖片,理解古詩大意。
(1)師:當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的時候,我扛著鋤頭去種地。(出示教師角色表演時的種地圖片)。
你種過地嗎?和我一起去怎么樣?今天你們可要幫我的忙,把地里的雜草拔光,要仔細地一個挨一個地拔,千萬別漏掉哦。(幼兒體驗拔草,體會農(nóng)民鋤地的辛苦)。
提問:為什么不想拔了?(太累了,太辛苦了)。
(2)邊出示圖片,邊提問。(出示第二張圖片)。
太陽照到身上什么感覺?熱了會怎么樣呢?(流汗)。
(出示第三張圖片)。
小結:我看到糧食變成餐桌上的美食時,就更高興了。
(出示第四張圖片)。
提問:可有時候我還是會生氣,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出示第五張圖片)。
提問:為什么我會生氣呢?
3.看動畫,聽錄音,進一步理解古詩。
(1)聽古詩,說詩名。
提問:誰聽到了古詩的名字,是什么?
(2)看動畫,欣賞古詩。
(3)觀看動畫,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提問:大米和所有的糧食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們吃飯時,應該怎么做呢?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十二
1、通過欣賞古代優(yōu)美的詩歌,培養(yǎng)幼兒對詩歌的理解轉(zhuǎn)變?yōu)槔L畫造型的能力。
2、啟發(fā)幼兒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并且引導幼兒要愛惜糧食,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郝?lián)想創(chuàng)作畫,畫唐詩《憫農(nóng)》。
各種材料的紙張(生宣紙、水粉紙等)、筆(水彩筆、水粉筆、毛筆等)、以及各種輔助材料。
一、和幼兒一起探討:我們吃的糧食是怎樣來的?是誰辛勤耕種出來的?
(農(nóng)民伯伯辛勤的耕種出來的……)。
三、向幼兒介紹怎樣用油畫棒與國畫色結合繪制出一幅畫,(先用油畫棒圖小面積,再用水調(diào)稀點顏料渲染背景)。
四、幼兒進行繪畫,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五、講評幼兒作品,鼓勵用色大膽,內(nèi)容豐富的幼兒。
六、結束。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十三
1、通過欣賞古代優(yōu)美的詩歌,培養(yǎng)幼兒對詩歌的理解轉(zhuǎn)變?yōu)槔L畫造型的能力。
2、啟發(fā)幼兒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并且引導幼兒要愛惜糧食,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聯(lián)想創(chuàng)作畫,畫唐詩《憫農(nóng)》
各種材料的紙張(生宣紙、水粉紙等)、筆(水彩筆、水粉筆、毛筆等)、以及各種輔助材料。
一、和幼兒一起探討:我們吃的糧食是怎樣來的?是誰辛勤耕種出來的?
(農(nóng)民伯伯辛勤的耕種出來的……)
三、向幼兒介紹怎樣用油畫棒與國畫色結合繪制出一幅畫,(先用油畫棒圖小面積,再用水調(diào)稀點顏料渲染背景)。
四、 幼兒進行繪畫,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1、啟發(fā)幼兒大膽畫出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和與《憫農(nóng)》相關的內(nèi)容,如:愛惜糧食等……
五、講評幼兒作品,鼓勵用色大膽,內(nèi)容豐富的幼兒。
六、結束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十四
1、引導幼兒學會尊重家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米飯、饅頭、花卷等幼兒常見的食物;農(nóng)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一、導入活動。
教師通過出示多種食物的圖片引出活動的主題。
出示圖片后,教師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二、關鍵步驟。
1、教師請幼兒觀看農(nóng)民耕種的'flash的動漫,告訴幼兒糧食是農(nóng)民辛苦種出來的。
2、教師大志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nóng)》。
三、結束活動。
師生共同朗誦古詩,結束活動。
1、區(qū)域活動:泥塑區(qū)。
在泥塑區(qū)投放采泥,指導幼兒學習團、搓、壓、捏的技能,練習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動:比比誰最節(jié)約糧食。
制作一張大表格,寫上小朋友的名字,誰吃的最干凈就給誰蓋上小印章。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是什么?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憫農(nóng)公開課教案匯總篇十五
設計意圖:
由于許多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因此造成絕大部分的學生有挑食和偏食的情況,而這些食物的營養(yǎng)正是孩子成長必不可缺的,因此,讓孩子在幼兒園學會并形成正確用餐的習慣顯得更為重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豐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現(xiàn)在孩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穡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長勤儉觀念淡薄,缺乏對孩子進行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意識。因此,現(xiàn)在孩子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教室垃圾筐里躺著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食堂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飯……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現(xiàn)象為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通過開展珍惜糧食的活動來啟迪學生感受勤儉節(jié)約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尊重農(nóng)民、珍惜勞動果實的情感;讓幼兒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已刻不容緩。
中班語言教案《憫農(nóng)》。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憫農(nóng)》的寓意。
2、培養(yǎng)幼兒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3、練習下蹲撿物的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1、唐詩圖片。
2、玉米、大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了解圖片內(nèi)容。
出示唐詩圖片,幼兒觀察后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
(2)從哪里看出是老爺爺?
(3)老爺爺在干什么?
(4)是白天還是晚上種地?
(5)太陽曬著他,他會怎樣?
(6)你怎么看出來的?
(7)老爺爺這么辛苦,我們應怎么做?隨機教育:我們不能浪費糧食,不挑食,養(yǎng)成吃多少取多少的好習慣。
三、出示詩文《憫農(nóng)》,學習古詩。
(1)幼兒跟讀兩遍。
(2)分組讀詩文。
(3)加節(jié)奏讀詩文。
四、游戲:
幼兒手拉手圍成圈,老師在圓圈中撒一些玉米,幼兒邊繞圈踏步邊念《憫農(nóng)》念完一遍后立即去撿玉米,撿干凈后,繼續(xù)第二遍。
活動小結:
幼兒讀古詩撿豆子時,有些幼兒沒有按規(guī)則去做,一定要蹲著讀完后去撿。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2023年少年有夢的名言名句(實用16篇)
- 一雙小手教案(匯總18篇)
- 市少先隊員主要事跡(實用10篇)
- 家具銷售年終總結個人總結(匯總18篇)
- 2023年廣州房屋租賃合同編號(精選13篇)
- 2023年愛麗絲漫游奇境記讀后感20字(優(yōu)質(zhì)13篇)
- 最新學生會年終工作總結問題8篇(模板8篇)
- 2023年股權承諾函(優(yōu)秀11篇)
- 2023年清吧愚人節(jié)活動方案(大全8篇)
- 最新社區(qū)年終工作總結會議(模板16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zhì)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zhì)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