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19 13:45:09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讀后感是對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體驗和思考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的過程。在寫讀后感時,要注意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邏輯嚴密,語言生動。如果你對這本書的內(nèi)容理解不深,可以參考以下范文,或許能夠幫助你打開思路。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一
花向今朝粉面勻。柳因何事翠眉顰。東風吹雨細於塵。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閑愁閑恨一番新。
浣溪沙.總把平生入醉鄉(xiāng)。
總把平生入醉鄉(xiāng)。大都三萬六千場。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
微有寒些春雨好,更無尋處野花香。年去年來還又笑,燕飛忙。
浣溪沙·漫興作。
未到山前騎馬回。風吹雨打已無梅。共誰消遣兩三杯。
一似舊時春意思,百無是處老形骸。也曾頭上帶花來。
浣溪沙.壽內(nèi)子。
壽酒同斟喜有余。朱顏卻對白髭須。兩人百歲恰乘除。
婚嫁剩添兒女拜,平安頻拆外家書。年年堂上壽星圖。
浣溪沙·黃沙嶺。
作者:辛棄疾【宋代】。
寸步人間百尺樓。孤城春水一沙鷗。天風吹樹幾時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朧避路野花羞。人家平水廟東頭。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二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陰陽剛?cè)岬母拍?,最早出現(xiàn)于《周易》?!兑捉?jīng)》上說,天之氣屬陽,地之氣屬陰,天地交感,萬物就變化發(fā)展,也就吉利。古人在以天為陽、以地為陰的同時,也把日月、火水、晝夜、寒暑、男女統(tǒng)統(tǒng)歸于陰陽兩大類型,進而形成“觀物取象”的樸素唯物主義觀念。
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作為我國古典文學的一對重要審美范疇,被廣泛用來品評文藝作品。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列舉詩的九品之后,將其概括為兩大類型:一是優(yōu)游不迫,一是沉著痛快。所謂優(yōu)游不迫,即陰柔之美;而沉著痛快,指的則是陽剛之美。司空圖《詩品》列二十四品,其中雄渾、勁健、豪放可為陽剛一類美,含蓄、纖靡、曲婉則為陰柔一類美。
詞作為一種詩體,一直被視為“艷科”“詩余”,內(nèi)容多寫男女情愛、傷春傷別,藝術(shù)風格雖然多樣化,但基本上以婉約為宗,故多屬于陰柔之美。例如,晏殊詞的溫潤秀潔,歐陽修詞的疏雋深婉,秦觀詞的凄清含蓄,李清照詞的輕靈清婉,周邦彥詞的縝密典麗,吳文英詞的綿麗幽邃等,都具有“柔性美”的特質(zhì)。
當然,說詞多陰柔之美,是就主體風格而言。討論陽剛和陰柔之美,不僅重在二者的區(qū)分,也應看到二者的統(tǒng)一。中國美學常常將二者相聯(lián)系。無論陽剛之美還是陰柔之美,都不破壞和諧之美。劉熙載說:“壯語要有韻,秀語要有骨。”“風骨”實際上是貫穿在陽剛與陰柔之中的。對于多數(shù)作家來說,剛與柔之間不僅可以并存,而且可以轉(zhuǎn)化和交融。所謂“剛?cè)峤蝗凇焙汀按輨倿槿帷保粗复硕c而言。
在宋詞中,“剛?cè)峤蝗凇钡淖髌反蠖喑鲎杂谔K、辛豪放派之手。例如,蘇軾的豪放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有“柔”的一面。此詞寫于作者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期,借懷古來抒發(fā)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懷抱。意境之高闊,氣象之恢宏,可謂前無古人。但是,詞人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麗圖景中,插入“小喬初嫁了”的溫情柔筆,令后人感嘆“剛亦不吐,柔亦不茹”。
所謂“摧剛為柔”,指的是那些外柔內(nèi)剛的作品。辛棄疾的《摸魚兒》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時年辛棄疾四十歲,在湖北轉(zhuǎn)運副使任上。暮春之際,辛棄疾奉調(diào)湖南,仍然擔任轉(zhuǎn)運副使,在同僚為之餞別的筵席上,辛棄疾寫下這首詞。詞中全用比興寄托的方法,風格凄婉含蓄,但所蘊含著的感情是很強烈的。梁啟超說此詞“回腸蕩氣”“雄豪之氣”而又有“花間鶯語”,剛與柔結(jié)合得很好。當代詞學家夏承燾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來作為對這首詞的評語,指的也是這種綿里藏針的藝術(shù)風格。
再如陸游和岳飛的詞,各舉一首:“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前者于委婉凄清之中暗藏倔強剛勁之氣,后者把“怒發(fā)沖冠”的激烈壯懷化為弦斷無知音的幽怨,寫得都很出色,不失為“摧剛為柔”的好詞,值得細細品味。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三
他的農(nóng)村詞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和巧妙獨特的章法結(jié)構(gòu),描繪了一幅幅生動豐富的農(nóng)村畫面,塑造了淳樸忙碌的農(nóng)民形象,向人們展示了恬靜優(yōu)美的農(nóng)村田園風光。
本文就辛棄疾農(nóng)村詞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進行了探索分析,以求對辛詞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縱觀辛棄疾一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農(nóng)村詞在其全部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然而這些詞作所反映和揭示的生活深度卻是宋代其他詞人的作品無法比擬的。
辛棄疾的這些農(nóng)村詞像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向人們展示了宋代農(nóng)民辛勤勞作的場景,以及宋代農(nóng)村的風土人情、田園風光。
這些風格樸素自然,題材豐富多彩的農(nóng)村詞,固然與辛棄疾過人的才華分不開,但更深刻的原因是由于他長期居住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生活和農(nóng)村的風土人情有真切的感受。
他在這些農(nóng)村詞中表達了自己對農(nóng)村田園風光的贊美,對農(nóng)民淳樸勤勞品格的敬愛。
一、淳樸忙碌的農(nóng)民形象。
白發(fā)老翁、青年農(nóng)民、采桑姑娘、浣紗少婦以及村野頑童等生動可親的農(nóng)民形象都是辛棄疾在其農(nóng)村詞中展現(xiàn)給讀者的。
辛棄疾的農(nóng)村詞使農(nóng)民第一次成為文學中的主人翁,不同于以往詞人的大方自然之風、綺羅香澤之態(tài),辛棄疾以飽含深情地筆墨盡情的描繪了農(nóng)民群像,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生動豐滿的農(nóng)民形象,他們的淳樸、悠閑、勞作、樂趣都成為辛棄疾農(nóng)村詞中動人的一筆。
如他膾炙人口的《清平樂?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栩栩如生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農(nóng)家樂的溫馨畫面:低小的茅屋,溪旁是大片的青草,白發(fā)的老翁、老嫗喝了點酒,微醺中喋喋私語、情深意長,身強力壯的大兒子正在溪邊鋤豆子,心靈手巧的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年少貪嘴的小兒子則正憨態(tài)可掬的睡臥在溪邊剝蓮蓬。
一家人和睦溫馨,平淡卻不失情趣的生活實在令人羨慕。
整首詞淳樸清新,畫面生動自然,一家五口老少各異、各具形象,詩人讀詞如觀畫,無論是老翁、老嫗還是他們的三個兒子都栩栩如生,尤其是微醺軟語的老人和憨態(tài)可掬臥剝蓮蓬的小兒,詞人從他們各自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寫的尤為傳神。
辛棄疾另一首描寫浣紗少婦的詞作也頗為動人:
《清平樂?柳邊飛》:柳邊飛,露濕征衣重。
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
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詞的上片寫詞人信步夜行所見到的景物:在一片寧靜中,宿鷺在搖動著身體打盹,不時向沙面窺探,詞人暗想:也許是有魚蝦進入了它們的夢中吧。
了了幾筆就描繪出了衣服生動逗趣的鄉(xiāng)村夜景圖。
詞的下片,詞人先是看到在朦朧的月空下,年輕的婦女在溪邊浣紗,月光下她美麗的身影映在水中。
寧靜的屋舍前突然傳來孩子的啼哭聲,浣紗的母親急忙起身回家,路遇陌生的行人,羞澀的低頭一笑,背轉(zhuǎn)身匆匆離去。
風韻悠然的人物與清雅秀杰的'景物生動的勾勒出一幅鄉(xiāng)村靜夜的優(yōu)美畫面。
二、恬靜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
除了塑造農(nóng)村群像,辛棄疾還在他的農(nóng)村詞中為人們描繪出了農(nóng)村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無論是幽雅恬靜的農(nóng)村夜景,還是清新秀麗的農(nóng)村雨景,抑或是熱鬧喜悅的農(nóng)村豐收之景,都充分表達了淳樸農(nóng)民對安定生活的追求和滿足,以及詞人對樸素安定的農(nóng)村生活的謳歌?!?】如他在《鵲橋仙?松岡避暑》中描述的: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
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村歸女,燈火門前笑語。
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這首詞描寫的是山野間行走時所見所感,整首詞表面上看來上下片各成一體,實則是融會貫通,別有蘊藉。
除了寫詞人的自我感觸和心態(tài),還描寫了農(nóng)民生活情態(tài)。
詞的上片寫詞人自己在山間行走的閑情逸趣,其中景物描寫更烘托了詞人的瀟灑情趣,“閑去閑來幾度”顯然表明了這個地方自己常來游玩,其中前三句中的“避”、“來”、“去”等動詞更是靈動巧妙的表達出了詞人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詞的下片則主要寫農(nóng)村的風情,在精挑細選的吉祥日子里“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碰到了一起,所以就更加的熱鬧非凡,倆家的門前都是親友齊聚,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了一幅農(nóng)村嫁娶圖景。
末句“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更是讓人禁不住想象熱鬧的豐收場景,田野間稻香千頃隨著柔風漫天飄灑,讓人心生向往。
由前兩句的嫁娶喜悅發(fā)展到豐收的熱鬧歡愉,欣喜之情更進一步。
再來看辛棄疾的另一篇代表作《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這首清新俊逸的寫景詞主要描寫了詞人夏夜行走在田間小路上的見聞,“月”、“風”、“蟬”、“鵲”這些稀松平常的景物,經(jīng)過辛棄疾的巧妙組合就顯出了別樣的趣味和風韻。
明亮的月光驚醒了枝頭的鵲兒,驚飛的鵲兒則盤旋在橫逸斜出的枝干上方,夜間的蟬鳴也不似日間的那樣喧鬧,在徐徐的清風中,讓人感到別樣的清幽。
以動顯靜的“驚鵲”、“鳴蟬”將“明月”、“清風”等景物也襯托的更加令人神往。
而接下來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此人別具匠心的用蛙聲作為訴說豐年的主體,同時也將人們的視野從長空轉(zhuǎn)移到了田野間,喧囂的蛙聲在此人聽來猶如一片說豐年的爭論聲。
下片“路轉(zhuǎn)”、“忽見”既表現(xiàn)了詞人忽然見到舊屋時的歡悅,又道出了詞人沉浸于稻花香中,以至于忘了道途遠近的陶醉程度。
與上片相互輝映,令人回味無窮。
這種由遠忽近、文筆跌宕的描摹也顯示了此人深厚的文學功底。
三、巧妙獨特的章法結(jié)構(gòu)。
辛棄疾的農(nóng)村詞之所以歷來被人們稱頌,除了由于其內(nèi)容的豐富多彩,還因為他在詞的藝術(shù)形式、章法結(jié)構(gòu)上自出機杼,有所開拓。
“辛棄疾一變傳統(tǒng)小令僅以繪景言情為長的表現(xiàn)手法,大膽而熟練地將詩、文的創(chuàng)作手法引入詞中,成功地、巧妙地創(chuàng)造出一種觸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獨特技巧,以其清麗的活潑的筆觸,恬淡秀美的風姿,給詞壇帶來新的氣息,也為田園詞的創(chuàng)作,另辟一佳境。”【3】辛詞在繼承前人的基礎(chǔ)上在篇幅有限的小令中加入了較多的敘事成分,進一步推動了詞的發(fā)展和完善。
這一特征在其農(nóng)村詞中普遍存在,如他的《玉樓春》:
三三兩兩誰家女,聽取鳴禽枝上語。
提壺沽酒已多時,婆餅焦時須早去。
醉中忘卻來時路,借問行人家住處。
只尋古廟那邊行,更過溪南烏桕樹。
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里,一群天真可愛的女子出門沽酒,她們陶醉于這鳥語花香的情境而忘記了返回,詞人這是就借用鳥鳴聲打趣姑娘們,提醒她們出門提壺沽酒太久,要提防婆餅焦了,須得早些回去。
下片則承接上片的沽酒,描寫了姑娘們的醉態(tài),喝醉了酒竟連回家的路都忘記了,只得向行人詢問。
整首詞沒有一句是直接抒情的,只是采用神態(tài)描繪和對話問路等襯托人物的心情,從姑娘們?nèi)杠S的神態(tài)中,不難想象其輕松愉悅的心情。
【參考文獻】。
[1]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邵之茜.略論辛棄疾農(nóng)村詞的藝術(shù)特色[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
[3]沈義父.樂府指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四
1.蘇軾的詞.蘇軾是北宋繼柳永之后第二位對詞的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的詞人.但他的詞在當時引發(fā)了兩種絕然不同的爭論: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對詞的開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他“以詩為詞”,要非本色.
2.蘇軾詞在內(nèi)容方面的突破.蘇軾的詞被稱為“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他的詞可分為三類1)抒情詞.蘇軾的抒情詞具有嚴肅博大的特點,具體包括從政之情,愛國之情,懷古之情,人倫之情等.(2)詠物詞.蘇軾詞中約有30首詠物詞.他的詠物詞形神兼?zhèn)?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和《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等.(3)農(nóng)村詞.蘇軾的農(nóng)村詞約有10多首,代表作為《浣溪沙》五首,時作者在徐州任上.
3.蘇軾詞在風格上的突破.蘇軾詞風可分三類1)豪放風格.這是蘇軾故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曠達風格.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和性格特點的詞風.(3)婉約風格.蘇軾婉約詞的`數(shù)量在其詞的總數(shù)中占有絕對多的比例,這些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diào)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tǒng)婉約詞的一種繼承和發(fā)展.
辛棄疾。
1.辛棄疾的生平與思想.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濟南)人.辛棄疾早年受祖父辛贊影響,培育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他20多歲時,曾組織了一支抗金義軍.并受當時義軍統(tǒng)帥耿京的派遣,與南宋朝廷聯(lián)系,試圖里應外合,協(xié)同作戰(zhàn).后南下,任江陰簽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時間輾轉(zhuǎn)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時間賦閑在家.作為一個主戰(zhàn)派,他有勇有謀,但生不逢時,郁郁而終.
2.辛棄疾詞的分類.辛棄疾的詞集名《稼軒長短句》,存詞600余首,是宋代存詞最多的詞人.他的詞大致可分為三類1)愛國詞.主要追憶當年的抗金生活,抒發(fā)自己的報國壯志,表達對于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和對投降派的憤懣之情.代表作有《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等.(2)農(nóng)村詞.主要描寫農(nóng)村生活和田園風光,以化解現(xiàn)實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樂》(茅檐低小)等.(3)閑適詞與言情詞.代表作有《西江月·遣興》和《祝英臺近》(寶釵分)等.辛棄疾詞的內(nèi)容雖有差別,但都貫串著愛國主義的英雄情懷.
3.辛棄疾詞的藝術(shù)特色1)以蒼涼,雄奇,沉郁為主導風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開闊,氣勢飛動.(3)多用比興,博征典故,語言繁富.
4.蘇軾與辛棄疾的異同.相同之處:兩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處1)蘇軾天性忠愛,自如暢達;辛棄疾氣勢沉雄,豪壯悲憤.(2)蘇軾詞風曠達,辛棄疾詞風豪健.
5.辛派詞人.在辛棄疾愛國情懷和豪放風格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一批風格相近的詞人,如陳亮,劉過,劉克莊,劉辰翁等,被稱為辛派詞人.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年代:【宋】作者:【辛棄疾】體裁:【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五
1剛是辛詞的主軸,是貫穿其詞的整體基調(diào)。
辛棄疾作為中州繡人,挾北方豪杰忠勇,奮發(fā)慷慨之氣而南歸,其初衷要在南宋朝廷領(lǐng)導下更好地抗金,收復中原,直搗黃龍的宏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極力推崇往古和當代生機勃勃的英烈,常以“劉郎才氣”自勉,自謂“橫空直把曹吞劉攫”,借助懷念陶淵明贊揚民族歷史的剛烈之氣。在66歲的高齡鎮(zhèn)守京口時,還遙望中原唱出“氣吞萬里如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生不逢時的、死氣沉沉的偏安局里,小朝廷不理國家命運,辛棄疾的剛毅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辛棄疾在自己的大多數(shù)作品中總會體現(xiàn)出救亡圖存的民族正氣和英雄主義,這也正是中華民族連綿不斷繁榮昌盛的精神所在,以“氣”自振,以“氣”克敵為基本出發(fā)點,并建立了用詞來鼓舞人的戰(zhàn)斗意志而創(chuàng)作詞篇的意念。正因為這樣長期的探索,辛棄疾以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與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高瞻遠矚的宏偉氣魄、卓越的軍事、驚人的政見膽略、以不可羈勒和橫絕一世的才學,開創(chuàng)了別具一格的辛詞派——稼軒體。辛詞的風骨和其表露出來的性格是剛的定調(diào)?!端膸烊仗嵋贰都谲幵~提要》就贊道:“辛棄疾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慨”。如在他詞: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古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
——《賀新郎》。
詞中體現(xiàn)了詞人的為收復中原而視死如歸的精神。詞用壯士自喻,揚灑著剛烈的男子漢的氣概。又如“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北共,正分裂?!痹~人用戰(zhàn)場的情景,烘托出統(tǒng)一國家的決心如同錚錚的兵戈,堅強不可擋。
2柔是辛詞風格的輔助,就是剛里有柔,柔里孕剛。
辛棄疾執(zhí)筆填詞時,不是隱士和附庸風雅的俗吏,而是一個滿腹將相之才,被迫退休的志士;他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閑適的文人,而是閑而不適,以“閑愁最苦”的豪杰(2)。在被排擠歸隱后,每每落筆前無限壯志澎湃于胸中,下筆時卻深感現(xiàn)實的無奈和理想的落魄。但他反對消極禿廢,內(nèi)心總是充滿正氣、豪氣、銳氣的。這正是柔中有剛的典型。
柔的基調(diào)主要體現(xiàn)在其不能自已的內(nèi)心情感。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只今余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薄顿R新郎》“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是,漢殿秦宮。”——《浪淘沙》。古來有多少事,老來都成空啊!“柔”一方面是面對歲月流逝的無限嘆謂。
辛棄疾畢竟是自北方起義的南歸的軍人,猶易猜疑,誠如自己所說“生平則剛拙自信,向來不為眾人所容,顧恐言脫口而竭”《淳熙已亥論盜賊扎子》。故辛棄疾多是紓曲婉轉(zhuǎn),蕩氣回腸曲折的表情達意。(3)這也是柔的一個原因。因為辛詞往往是以豪氣鋪張開來,把他的英雄才略舒展出,柔就在他的詞中成了輔助的地位,也正是這種柔,點綴了稼軒體的極其獨特的韻味。至于剛里有柔,柔里孕剛的藝術(shù)風格,我們在下面一節(jié)里會詳細分析到,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另外,辛棄疾的艷情詞和農(nóng)村詞也是他所處的境和心的相互融合,把剛和柔結(jié)合得爐火純青。在這里還得注意一個問題,剛?cè)嵯酀乃囆g(shù),不僅在同一首詞里體現(xiàn)到,而且在其大部分的作品中,彼此之間也有剛?cè)嵯酀捏w現(xiàn),所謂的“跨詞”也能反映出這風格。
剛和柔在辛詞中的體現(xiàn)。
1描寫戰(zhàn)場征途的詞篇這類詞在辛詞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也是他的主流思想所在,換句話說,就是弘揚他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把他的人生深層處的價值觀及對國家形勢安危的積極思考表露出來。劉克莊的《后村大全集》中有這樣的描述來贊揚辛詞的方剛氣質(zhì)“公所作,大聲鏜鎝,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蒼生有未見”。如《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秋場沙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引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這首詞屬于稼軒名篇,出言虛擬,亦醉亦夢。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萬般的氣勢逼人。表明辛棄疾無論在現(xiàn)實中還是在夢中都渴望在戰(zhàn)場上建立豐功偉績,將自己的戰(zhàn)略才能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出來?!疤魺簟薄翱磩Α笔莿幼骱蜕裰?,燈的紅光,劍的寒氣相互交融,透射出一種獨特的壯烈氣氛,可見詞人的在刀光劍影中抗戰(zhàn)殺敵的愿望是多么的迫切!誠然這首詞寫馳騁壯志來抒與憤,將愛國之心,忠君憤懣都躊躇在這飛揚神采又慷慨悲壯,沉郁頓挫的詞句里。詞上闕主要圍繞“壯”字,寫抗金部隊的盛大軍容豪邁;下部分寫戰(zhàn)場作戰(zhàn),將滿腔激情推向高峰,“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手持狠有力的弓箭,飛馳戰(zhàn)場,英勇殺敵,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后名”意味著詞人看到了大功告成,躊躇滿志,調(diào)子輕松而又大氣磅礴。詞的感情上升到最高點。陳亮在《辛稼軒畫像贊》說:“眼光有棱,足以映照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國,出其豪未翻然震動。”然而,結(jié)句“可憐白發(fā)生”筆鋒陡轉(zhuǎn),壯烈激情在冷酷現(xiàn)實嘎然而止。吐盡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揭示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對立,抒發(fā)了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悲憤(3)。全詞籠上了濃郁的悲涼色彩,這句與首句相呼應,敘寫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與中間的夢境形成強烈的對比。夢中是強烈的、雄壯的,而現(xiàn)實呢,是悲涼的,柔弱而力不從心的。這也剛好體現(xiàn)了剛與柔相濟是辛棄疾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的強烈對照,用來宣泄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
2閑居、隱居之后的詞辛棄疾因為被其他的官僚讒言污蔑,屢遭排擠打擊而退朝隱居,雖然回到自己的隱居地—帶湖。本來已經(jīng)遠離朝廷的紛紛擾擾、是是非非,可以清凈地享受生活,但在他心中始終惦記著祖先未竟的心愿和自己的理想,“閑而不適”的他渴望回到朝廷,指揮軍隊,恢復河山。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正值壯年的大有可為地的漢子,此時此刻卻流連閑逸碌碌無為,這是極大的精神折磨。如《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
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
煙柳斷腸處。
作者寫惜春、怨春、留春的復雜情感?!案芟麕追L雨”暗指宋朝的政治形勢還能經(jīng)得起幾番風雨的摧殘;“匆匆春又歸去”形象寫照抗金復國的機會白白喪失,化為烏有。然而,作者又是怎樣留春的呢?“惜春長怕花開早”心里忐忑不安擔心花早開早謝;“何況落紅無數(shù)”盡管詞人發(fā)出“春且住”的警告和強烈的呼聲,但春不予回答,難免產(chǎn)生怨。這幾句把“惜春、留春、怨春”復雜的感情交織在一起,流露出內(nèi)心的矛盾和無奈。春任由去留,而自己只能在閑逸中度過。面對歲月的流逝,自己的雄心壯志也隨光陰一去不復返,歷史上有名的人物都已成了“塵土”,自己又能干什么呢?只能在愁悶苦痛中“斷腸”。這首詞借助春色的柔情來表意,雖然未提到戰(zhàn)場征戰(zhàn),但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他的悲壯剛毅來。這就是辛詞的“柔中孕剛”的藝術(shù)特色。又如:《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共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詞人在上片極力渲染元宵佳節(jié)的種種熱鬧歡騰場面,鳳蕭和魚龍舞,繽紛得讓人震撼,煙花齊放,彩燈如星滿布,脂粉香氣彌漫大街小巷,四處飄散著鳳蕭悠揚的旋律。這些只是辛棄疾的有意烘托。這樣的盛況,誰看了都會心動,會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但恰恰相反,他是在為下片的'“人”做鋪墊的。俏麗的仕女們盛裝艷抹、霧鬢云裝,滿載鬧蛾兒,在歡聲笑語中一陣陣幽香飄然而過,然而,詞人在佳麗中尋找著“她”千百次,又千百次的失望,就在不經(jīng)意中驀然回首,她卻站在燈火黯淡冷淡處。這種寫法襯托出那佳麗的獨特不俗意韻。這又何不是反襯詞人自己呢?在朝廷里到處都是是阿諛奉承的小人,都是主張投降的泛濫思想,但辛棄疾決不妥協(xié),絕不同流合污,依然是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抱負。他的剛強性格還是在各種混亂形勢中突顯出來。這首詞就是借助元夕中這個獨特的佳麗在“燈火闌珊處”的孤芳自賞,欣然獨處,來表達此詞人的壯志始終沒有動搖過。
這首《青玉案》描寫、鋪墊的氣氛是柔和、溫馨、浪漫和充滿溫情的。讓人感覺親臨其境,浮想聯(lián)翩。正是在這樣的璀璨的盛會中,以極其委婉而又自然的手法來表達詞人的堅定信念,超然脫俗??芍^他在柔中見剛的高明技巧,把剛與柔在無形中相互融洽,在精神深處參透了,是剛?cè)嵯酀姆独?/p>
3懷古詠史詞懷古詠史詞是辛詞的又一特色,借詞不僅抒情,而且言志;不僅言志,而且直陳時事,發(fā)表政見,對宋朝當局提出警告?!皯压拧辈皇菃渭兊膽涯钸^去,深層意義是“借古諷今”,以抒懷抱。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詞人借助如此多的典故,追想當年的劉裕軍北伐,馬壯兵強,敢與曹軍較一雌雄,收復大江南北,不愧為英雄,“氣吞萬里如虎”。而如今的南宋集團卻不敢與金人決一戰(zhàn),妥協(xié)投降茍且偷安,半壁江山不保,有借古諷今的涵義。另一方面,懷古抒憤,感慨自己空懷回復故土的壯志,卻備受打擊,北伐無望難成統(tǒng)一大業(yè),只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罷了。追憶當年的古人的豐功偉績,和所向披靡的輝煌成就,能在戰(zhàn)場上金戈鐵馬、氣嘯山河,想著心里就熱血沸騰。然而古人戰(zhàn)得再激烈,功績再輝煌,再風流就更能顯示出詞人自己的黯然心傷。在現(xiàn)實中,一路被排擠,明明自己對朝廷提出警告,卻被置若罔聞。面對逐步邁進老年的身軀,不禁感到悲哀,氣絕。
廉頗老了,還有趙王的問候,而自己呢,連個探望的人也沒,時光虛度而壯志未酬。從全詞來看,越是懷古詠史,越是將自己的內(nèi)心的悲哀、無奈,委婉地表達流露。同時,無奈中也只能把這心愿寄托在古事當中,以此來慰籍心靈。這首詞雖然很少涉及到現(xiàn)實的情況,但從引用的典故中可以看出,詞人對開明的君主采納重用自己是多么的渴望,這渴望卻只能在詞中傾訴,只能自己對自己傾訴罷了。復雜凄涼的感情時刻融在典故的慷慨激昂或蒼涼悲壯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剛?cè)嵯酀乃囆g(shù)在辛詞中的爐火純青的表現(xiàn)。
4艷情詞前面也提到過辛棄疾的艷情詞,如《青玉案-元夕》,很大篇幅來描寫佳麗們的嫵媚,同時也巧妙的融進了自己的政見和為人原則的剛強一面。另一方面,如何看待艷情詞中剛?cè)嵯酀乃囆g(shù)特色呢?我認為,此時不能從單一的一首詞來分析了,即非要從單個詞篇句子找出他的剛?cè)嵯酀乃囆g(shù)來,而要從宏觀的角度來把握這風格,也就是要從前面提到的“跨詞”現(xiàn)象來分析了,這樣更方便從整體概念上理解辛詞的剛?cè)嵯酀囆g(shù)。如《滿江春》: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
人去后,吹簫聲斷,倚樓人獨。
蔓延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
但試一紙簾來書,從頭讀。
相似字,空盈幅。
相思意,何時足?
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
芳草不過迷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
最苦是,立盡日黃昏,闌干曲。
全詞從語氣上看,是寫設(shè)想中的情人對自己的懷念,景情結(jié)合,寫得極其細膩?!叭履骸币庵复汗庀?,好花凋謝,對愛惜青春的女性來說,便是滿眼不堪了;“相思”包含著自己沒有向情人傾吐思念之苦,想取得補償之意;“垂楊只礙離人目”將思婦感情曲曲傳出;最后,還是發(fā)出惜嘆“最苦是,立盡黃昏,闌干曲?!比~彌漫著愁苦和壓抑的情調(diào)。從宏觀上看,這些心理活動與辛棄疾的當時的生活際遇無不關(guān)系,將軍本應該在沙場叱詫風云,縱橫馳騁,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如今遭遇空貶,實在有太多空閑,太多憂悶,何處傾訴呢?如果他是個隨遇而安,隨波逐浪的人,此時此刻大可忘掉一切紛擾、一切的不順心,盡情游山玩水,沉迷于人情世故當中。然而,他沒有,自此至終都沒有忘掉要酬壯志。但振河山依舊無望,感情四處壓抑,唯有向設(shè)想中的女子相思來傾訴,曲曲折折地表達出來。詞風雖“清而麗,婉而嫵媚”,這是其滿腹理想無法實現(xiàn),剛毅性格無法得到舒展的縮影。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詞的整體基調(diào)是剛?cè)岬南嗳?,艷情詞也是他所表達的其中一種,艷情詞使得他的這種風格更加隱藏,內(nèi)斂而不外露。
更多。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六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shù)。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清平樂·春宵睡重》。
春宵睡重,夢里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
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jīng)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七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2、《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4、《粉蝶兒》。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
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
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
記前時送春歸后。
把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
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5、《鷓鴣天》。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
經(jīng)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
浮云出處元無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6、《鵲橋仙》。
朱顏暈酒,方瞳點漆,
閑傍松邊倚杖。
不須更展畫圖看,
自是個、壽星模樣。
今朝盛事,一杯深勸,
更把新詩齊唱。
人間八十最風流,
長帖在、兒兒額上。
7、《如夢令》。
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
重到畫梁間,誰與舊巢為主。
深許。深許。聞道鳳凰來住。
8、《如夢令》。
韻勝仙風縹緲。的皪嬌波宜笑。
串玉一聲歌,占斷多情風調(diào)。
清妙。清妙。留住飛云多少。
9、《阮郎歸》。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
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瀟湘逢故人。
10、《霜天曉角》。
吳頭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萬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11、《踏莎行》。
吾道悠悠,憂心悄悄,
最無聊處秋光到。
西風林外有啼鴉,
斜陽山下多衰草。
長憶商山,當年四老,
塵埃也走咸陽道。
12、《踏莎行》。
萱草齊階,芭蕉弄葉。
亂紅點點團香蝶。
過墻一陣海棠風,隔簾幾處梨花雪。
愁滿芳心,酒潮紅頰。
年年此際傷離別。
不妨橫管小樓中,夜闌吹斷千山月。
13、《踏莎行》。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
14、《八聲甘州》。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
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
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
15、《采桑子》。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樓。
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
君來正是眠時節(jié),君且歸休。
16、《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17、《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八
一指導學生領(lǐng)會在古代詩詞鑒賞中應做到對所評論的對象,有深入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
二學習“知人論事”的評析方法。
三引導學生透過“情景交融”的現(xiàn)象對一些淺易古代詩詞做簡略評述。
教學設(shè)想。
一這篇課文的難點在于:學生對四首詞的寫作背景和這篇評論的寫作目的不易理解,因此在向?qū)W生布置自讀預習前,一方面要介紹一些有關(guān)的資料,一方面要提示學生閱讀時要反復對照四首詞和評論文章。
二這篇課文中作者提出的“情景交融”的文學現(xiàn)象和“知人論事”的評析方法均不難理解,但是,對其涉及到的一些較高深的理論問題,可采用深入淺教的方法,使學生止于了解,用于實踐即可,達到能運用所學對一些淺易古代詩詞做簡略評述即可。
三安排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導入課文,簡介四首詞的作者及四首詞的特點,簡介課文作者,反復誦讀課文,師生共同解讀課文,學習課文1、2段。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激發(fā)感情,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是現(xiàn)代中國人應當珍視、繼承、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門類。在我們學習過的語文課中也有不少古代詩詞,大家也可能自學過一些古代詩詞。有哪一位同學把自認為最值得推薦給大家的,朗誦一首。(學生紛紛朗誦,然后教師挑選二首簡短的書寫在黑板上)請大家把這二首詩(或詞)的突出優(yōu)點評說一下。(可分思想感情、藝術(shù)特點,列出一、二條)小結(jié):這二首詩(或詞)的最突出之處,就表現(xiàn)在有深刻的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特色上??磥碓u價古代詩詞是離不開這兩點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談白居易和辛棄疾的詞四首》(板書課題)就是評價和分析古代詩詞的一篇典范性的評論文。(板書“評論文”)。
二四首詞及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筮w下(今陜西渭南),遂為下人。白居易詩作近三千首,在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諷諭詩是其創(chuàng)作的精華,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如《賣炭翁》(引導學生誦讀其中的一些句、段)。感傷詩,如《琵琶行》(引導學生誦讀其中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盤”,“同是天涯……”)達到了高度的藝術(shù)水平。閑適詩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如本課中的二首)。雜律詩多是耐人吟味的抒情短章(引導學生背誦《賦得古原草》)。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在金人占領(lǐng)的北方,自幼受祖父抗敵復仇的教育,始終未忘中原淪亡,國土分裂的恥辱。二十二歲時參加抗金起義,后歸南宋,歷任地方官,此時期有大量豪放詞作,抒發(fā)了政治抱負和憂國之情。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但均不被采納。1180年受排斥、被免職。此后二十年間,大部分時間在鄉(xiāng)間閑居。他常常一面盡情賞玩著山水田園風光和其中的恬靜之趣,一面心靈深處又不停地涌起波瀾,時而為一生的理想所激動,時而因現(xiàn)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時而又強自寬慰,作曠達之想,在這種感情起伏中過了后半生。本課中所列二首辛詞,即屬于1180年后的清麗之作。辛詞收入《稼軒詞》有六百多首。
三課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朱光潛(1897―1986)中國現(xiàn)代著名美學家,安徽桐城人,曾先后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任教。生前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中華金國美學學會名譽會長。主要著作有《西方美學史》、《美學拾穗集》、《談美書簡》和《藝文雜談》等。
本文收入《藝文雜談》出版于1981年12月,是作者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發(fā)表的一系列美學論著之一。這篇文章是作者美學理論付諸實踐的一個典范之作。
四誦讀原詞:
作者所選四首詞,均涉及“閑適”二字。請大家誦讀多遍之后,述談一下這四首詞在“閑適”中隱含的深層意義。(教師在提出這個問題時,不要過多限定,不必反復“啟發(fā)”,讓學生只談點滴感受即可,如學生說不出所以然來,也不必硬性“擠壓”)。
五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學習這兩段課文,首先要解讀?!敖庾x”,即在讀書的基礎(chǔ)上,能夠理解作者的寫作原義,從而全面解釋出來。
第一段:
作者用一句話交代了鑒賞對象和要點,概括了全篇的寫作宗旨(即,談寫作本文的目的)。
1“談一談白居易……情調(diào)的道理,”有兩層意思:(1)展示自己認識“道理”的根據(jù)(即,選擇典型的情節(jié)可以烘托出生動具體的氣氛和情調(diào)),因此,分析“四首詞”的內(nèi)容與特點必是課文的主體;(2)通過鑒賞“四首詞”,闡釋、概括了我國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涉及的藝術(shù)原理(即“道理”)。
2“趁便也談一談詩詞的運用語言的精練?!边@句話從語言運用的精練的角度道破了文學鑒賞的真諦: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離開對語言藝術(shù)的賞析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鑒賞。(此處不必過多講道理,只要分清“語言的精練――語言運用的精練――語言的藝術(shù)這樣一個認識過程即可)。
第二段:
作者分析白詞的第一首《憶江南》。
這一段從字面上看,作者先是扼要講述創(chuàng)作背景(“白居易在杭州和蘇州做了三年多的刺史……《憶江南》大概也是這時期做的?!保?;解說“典型情節(jié)”的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在北方回憶江南……因為夏洪還沒有到來”);趁便點評語言特點(“舊詩詞的妙處在簡練……活現(xiàn)在眼前了”)。
此處可提出“情景交融”的問題,因為此種現(xiàn)象在詩詞中最為明顯,這首詞的“情景”中反映了作的情趣??梢匀缦乱欢卧捵鳛榇俗匀欢蔚男〗Y(jié)。
白居易以絢麗的色彩描繪江南春色,“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成為千古佳句,固然與詩人的文字功力分不開,更與他獨鐘江南的情結(jié)有關(guān)――他曾在那春意最濃的地方有過得以自慰的政績。當詩人離開江南身居風沙彌漫的北國時,他重溫江南春色,回顧當年作為,自是人之常情,舊時景、往日情使香山居士亦不平靜了――他要濃墨重彩繪江南,他要引吭高歌憶江南。于是,“江花”“江水”亮麗千年不褪色,“能不憶江南”詠嘆千年有回聲。
六課后思考題(作業(yè))。
1背誦四首詞。
2在反復熟讀已學過課文的基礎(chǔ)上,談?wù)劙拙右椎谝皇自~是如何以以典型情節(jié)抒發(fā)情懷的。
3從第二段中選出三句你認為能代表朱光潛先生觀點的話。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復習第一教時內(nèi)容,檢查作業(yè),(師生共同回答上節(jié)課后思考題)。學習3―7段課文,歸納總結(jié)全課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復習舊課,檢查上節(jié)課作業(yè)。
1本課是“談白、辛的四首詞”,這四首詞均系典范之作,每個同學首先應熟讀成誦?,F(xiàn)在檢查一下背誦情況。(只要四個學生每人背誦一首,根據(jù)背誦情況,稍加評議即可)。
2檢查“白居易第一首詞是如何以典型情節(jié)抒發(fā)情懷的?!?/p>
答案:作者首先從白詞的語言精練談起,認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全詞的精華,簡潔明了,有著無窮的意趣。從中能看出生命的流動和春天的燦爛。作者認為,這是因為白居易在寫作時選取了典型情節(jié)、即選取了江花、江水這兩個意蘊豐富的意象(情節(jié)),恰當而又準確地渲染了江南明麗的春天,同時又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引人遐思。
3典型例句:
“舊詩詞的妙處在簡練,”“簡練不等于簡單。簡單是一覽無余,簡練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薄坝斜M之言能傳無窮之意,訣竅就在言是經(jīng)過精選的,它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許多其他的東西?!?/p>
二、學習解讀課3―7段。
第三段:
作者分析了白居易的另一首《憶江南》。
前一首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為全首的精華,這一首也有兩句表現(xiàn)了兩個情節(jié),即:“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聯(lián)系復習舊課中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再談“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豐富的意象的作用)第一首中的兩句突出的“景”,這一首兩句中一個“尋”一個“看”是憶其當年的活動,突出的是一個“動”字!由此引申開去,說明白居易憶江南的原因除了那里的湖山秀美,還在于他在那里干出了不菲的'政績。而其政績不菲恰與“尋桂子”“看潮頭”有直接關(guān)系。因為這樣的“情幽”與“閑適”之舉是建立在作為一州之長的刺史的政清事簡的基礎(chǔ)上的,他并非腐敗無能不理政事。
作者評析第一首詞時為了突出渲染江南的春光明媚,運用了南方、北方景象的對照方法。在評析第二首時,則是通過反復的引用來比照其相似之處,從中闡釋出深盡含義。如引白居易另兩首相關(guān)的詩和他人關(guān)于桂樹落子傳說的記載,都是為了分析白居易的心情,也都暗示了他的政清事簡。而引李頎的名句則是為了類此說明,白居易政清事簡,悠然自得,充滿了山林之樂??梢妼墒自~的評析,朱先生所用“模式”大體相似,方法又各有不同。(此處可強導學生進行比較)。
第四段:
此段開始之前與第三段之間有一空行,這一空行是否是把全文分成兩大部分的標志:(不是。只是表示前后是評析兩個不同詩人的分界)。
從這一段開始,作者開始評析辛棄疾的兩首詞,繼續(xù)論證開頭第段中提出的中心論點。
第四段作者評析了辛詞《鷓鴣天》,側(cè)重論證了典型情節(jié)和氣氛、情調(diào)的關(guān)系。分析此段必先注意作者評析時如何抓住“情景交融”這一特點進入這首詞的。朱先生先肯定這首詞上闋的“景”(即早春農(nóng)事),然后分析下闋參進人的情調(diào),人的活動,并強調(diào)了“詩才顯得有生氣”,這事實上是說在寫景中逐漸透出了“情調(diào)”,而這情調(diào)的透出,就在寫景的繼續(xù)中顯現(xiàn)出來。這就是情景交融在一起了。作者在這首詞的分析中顯現(xiàn)出敏銳的目光。
除此之外,作者在這段中還特別提到了“知人論事”的分析方法。實事求是地分析了辛棄疾這個人在當時社會條件的所思所為。然后再扣住這些論其詞作的思想感情,盡顯其情節(jié)和情調(diào)的貼切、融洽。
提問:此段中作者引《摸魚兒》、《祝英臺近》兩首詞的用意是什么。(學生回答)。
第五段:
讓學生分析語言的精練之處,體味作者是如何把全段的重點放在詞作語言所傳達的意境上。問題如下:
1“明月別枝驚鵲”的“別”字,朱先生的分析與別人的不同,大多數(shù)專家以為:“別枝為別一枝,詞意謂鵲因月明,驚飛不定,從這一枝跳到另一枝。”讓學生辨別、分析一下。
2為什么說“明月別枝驚鵲”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
3“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為什么倒裝了更好。
最后教師歸納。
第五段:
這一段重點說明詞作語言的精練之處。明示詞作語言也可傳達深遠意境。(此段不做細分析,留給學生運用前幾段所學知識,自己加以分析)。
第六段:
作者歸納總結(jié)了全文論述的中心。通過情景交融――藝術(shù)形象――情節(jié)――典型性,肯定了選擇典型情節(jié)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語言精練的標準是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照應了開頭)。
第七段:
旁及了與語言的精練相關(guān)的詩詞的語言還要有豐富的音樂性的問題,提示人們鑒賞詩詞音樂性也很重要。
三、總結(jié):
1本文論述中心:通過四首詞的評析,論述了選擇典型的情節(jié)可以烘托生動具體的氣氛和情節(jié)的道理;論述了語言精練對詩詞的重要性。
2本文在寫作上,作者依照從字面上遵循了,先扼要講述創(chuàng)作背景,再解說“典型情節(jié)”的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并點評其語言特色,這樣一個過程進行論述:從實質(zhì)上,作者緊抓住“知人論世”這一點,并在此基礎(chǔ)上完成閱讀與分析活動。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應該弄清“知人論世”與閱讀欣賞文學作品有著不可分的關(guān)系。使學生明確并理解這一點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四、作業(yè)。
1課堂練習(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穿插進行)回答課后思考和練習題,一、二、三。
2每一學生選取一首古代詩詞,簡評一下典型情節(jié)和語言精練方面的特點。(二百字左右即可)。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九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陰陽剛?cè)岬母拍睿钤绯霈F(xiàn)于《周易》?!兑捉?jīng)》上說,天之氣屬陽,地之氣屬陰,天地交感,萬物就變化發(fā)展,也就吉利。古人在以天為陽、以地為陰的同時,也把日月、火水、晝夜、寒暑、男女統(tǒng)統(tǒng)歸于陰陽兩大類型,進而形成“觀物取象”的樸素唯物主義觀念。
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作為我國古典文學的一對重要審美范疇,被廣泛用來品評文藝作品。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列舉詩的九品之后,將其概括為兩大類型:一是優(yōu)游不迫,一是沉著痛快。所謂優(yōu)游不迫,即陰柔之美;而沉著痛快,指的則是陽剛之美。司空圖《詩品》列二十四品,其中雄渾、勁健、豪放可為陽剛一類美,含蓄、纖靡、曲婉則為陰柔一類美。
辛棄疾的風格辛棄疾的風格詞作為一種詩體,一直被視為“艷科”“詩余”,內(nèi)容多寫男女情愛、傷春傷別,藝術(shù)風格雖然多樣化,但基本上以婉約為宗,故多屬于陰柔之美。例如,晏殊詞的溫潤秀潔,歐陽修詞的疏雋深婉,秦觀詞的凄清含蓄,李清照詞的輕靈清婉,周邦彥詞的縝密典麗,吳文英詞的綿麗幽邃等,都具有“柔性美”的特質(zhì)。
當然,說詞多陰柔之美,是就主體風格而言。討論陽剛和陰柔之美,不僅重在二者的區(qū)分,也應看到二者的統(tǒng)一。中國美學常常將二者相聯(lián)系。無論陽剛之美還是陰柔之美,都不破壞和諧之美。劉熙載說:“壯語要有韻,秀語要有骨?!薄帮L骨”實際上是貫穿在陽剛與陰柔之中的。對于多數(shù)作家來說,剛與柔之間不僅可以并存,而且可以轉(zhuǎn)化和交融。所謂“剛?cè)峤蝗凇焙汀按輨倿槿帷?,即指此二點而言。
在宋詞中,“剛?cè)峤蝗凇钡淖髌反蠖喑鲎杂谔K、辛豪放派之手。例如,蘇軾的豪放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有“柔”的一面。此詞寫于作者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期,借懷古來抒發(fā)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懷抱。意境之高闊,氣象之恢宏,可謂前無古人。但是,詞人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麗圖景中,插入“小喬初嫁了”的溫情柔筆,令后人感嘆“剛亦不吐,柔亦不茹”。
所謂“摧剛為柔”,指的是那些外柔內(nèi)剛的作品。辛棄疾的《摸魚兒》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時年辛棄疾四十歲,在湖北轉(zhuǎn)運副使任上。暮春之際,辛棄疾奉調(diào)湖南,仍然擔任轉(zhuǎn)運副使,在同僚為之餞別的筵席上,辛棄疾寫下這首詞。詞中全用比興寄托的方法,風格凄婉含蓄,但所蘊含著的感情是很強烈的.。梁啟超說此詞“回腸蕩氣”“雄豪之氣”而又有“花間鶯語”,剛與柔結(jié)合得很好。當代詞學家夏承燾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來作為對這首詞的評語,指的也是這種綿里藏針的藝術(shù)風格。
再如陸游和岳飛的詞,各舉一首:“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前者于委婉凄清之中暗藏倔強剛勁之氣,后者把“怒發(fā)沖冠”的激烈壯懷化為弦斷無知音的幽怨,寫得都很出色,不失為“摧剛為柔”的好詞,值得細細品味。
一丘壑。老子風流占卻。茅檐上、松月桂云,脈脈石泉逗山腳。尋思前事錯。惱殺晨猿夜鶴。終須是、鄧禹輩人,錦繡麻霞坐黃閣。
長歌自深酌??刺扉燌S飛,淵靜魚躍。西風黃菊薌噴薄。悵日暮云合,佳人何處,紉蘭結(jié)佩帶杜若。入江海曾約。
遇合。事難托。莫系磬門前,荷蕢人過,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說與窮達,不須疑著。古來賢者,進亦樂,退亦樂。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
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追贈少師,謚忠敏。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zhàn)斗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nèi)容。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shù)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
著名詞作《水調(diào)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shù)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辛詞以其內(nèi)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shù)上有創(chuàng)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chuàng)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后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表達了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對戰(zhàn)爭形勢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鮮明而又具體的對策。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氣節(jié)自負,以功業(yè)自許,一生力主抗戰(zhàn),所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南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礪氣節(jié),切磋學問??菇饛蛧瞧渥髌分餍桑渲胁环τ⑿凼返谋瘒@與壯士閑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nóng)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chǔ)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
更多。
辛棄疾詞讀后感篇十
讀了《宋詞選》,各位來寫寫自己的感想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宋詞選》讀后感,供各位閱讀和參考?!端卧~選》讀后感1。
心之所向,古國之風,唐詩宋詞,紛紛灑灑照華夏。
——題記。
窗外清風拂面。用一輪明月下,蘇東坡題下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縈繞于心。我仰望星空,想唱吟一曲,卻頗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觸。試想,穿越千年的風云逐月,同古人同吟詩詞曲賦,這是多么奇妙而愜意的事?。?/p>
我喜歡李清照婉約派的委婉細膩。用心那孤單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苦悶。遙想初見時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誰知現(xiàn)如今卻“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當真是“花自飄零水自流啊”。陳染其中,彷佛與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悵。我敬佩李清照的才華橫溢,錦心繡口;感嘆她經(jīng)歷的悲歡離合,坎坎坷坷;欽羨她詞作上的杰出成就······讀她的詞,依我看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賞豪放派慷慨曠達的豪情,佇倚江邊,看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站守沙場,看那“媽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感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何等大氣與徹悟!反復誦詠,仿佛親臨其境,心潮跌宕,道不盡“浪花淘盡英雄”般宏闊,豁達。我為之敬佩,也為之折服。
我們所生活的國度,有多少綺麗的回憶?暢游詞海,恍若點亮心燈,滌蕩精神心智,品味古國之風,是一種精神的享受??!
《宋詞選》讀后感2。
古今中外名著多到數(shù)不勝數(shù),但最能代表中國特色、成就最高的我認為還要數(shù)宋詞。而胡云翼先生選編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詞選》就是這種藝術(shù)成就的集中體現(xiàn)。
古人通過一首首雋麗的小詞,把自己人生的聲音傳到千百年后。聽!這里面有柳永的離別之際的低唱,有蘇軾面對困境的一聲吶喊,有陸游、李清照對故國的點點追思,更有岳飛、辛棄疾向“胡虜”發(fā)出的咆哮!連那個亡國之君趙佶,也在其中留下了一聲哀吟。這每一個聲音都值得好好品味、珍藏。
這么多大家的優(yōu)秀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辛棄疾的詞。
他的作品抒發(fā)的不僅是個人的情感,更多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憂慮。他愿意“看試手,補天裂”,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氣,無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只得嘆息一聲“樓觀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但他卻并未因白頭而消減半點報國殺敵的壯志,一番嘆息轉(zhuǎn)瞬竟成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期望與豪情。即使拼盡自己最后的時光,也要為國家,為收復大好河山做出自己的貢獻。陸游也是個愛國詞人,但他的詩太過出色,詞上就差了一截。他給我?guī)淼氖穷B強的意志和對勝利的渴望,他把愛國聲音主要投向了對朝廷的不滿,所以就不如辛棄疾更真切有力。辛棄疾給我的感覺是“虎瘦雄心在”,他似乎沒有少年的時期,一下子就是一個白發(fā)蒼蒼但目光堅毅的老者,他詞里那種厚重的責任感讓人很難想象他青春年少時的模樣。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感受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但他的詞和他的雄心為我們講述了那段浸透著血與汗的歷史,永垂不朽。
《宋詞選》讀后感3。
近段日子,我一直在讀《宋詞選》,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詞的詞海中。
宋詞乃是我們中國詞史上的藝術(shù)巔峰,幾百年來,一直以自己豐富的情思意蘊和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它是精選宋詞之中的經(jīng)典之作,進行詳盡的注釋和精辟的評述,讓我更好地領(lǐng)略宋詞的迷人風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美的陶冶。
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是-----辛棄疾《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F(xiàn)實社會有太多美好東西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但好的東西不一定是我們所追求,我們的人生追求有時候只是簡簡單單的“她”,縱然只是驀然地回一回首,也能滿足我們無盡的愿望。
我喜歡李清照婉約派的委婉細膩。用心那孤單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苦悶。遙想初見時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誰知現(xiàn)如今卻“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當真是“花自飄零水自流啊”。陳染其中,彷佛與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悵。我敬佩李清照的才華橫溢,錦心繡口;感嘆她經(jīng)歷的悲歡離合,坎坎坷坷;欽配她在那么一個時代,作為一個女人在詞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讀她的詞,依我看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賞豪放派慷慨曠達的豪情,佇倚江邊,看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站守沙場,看那“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感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何等大氣與徹悟!反復誦詠,仿佛親臨其境,心潮跌宕,道不盡“浪花淘盡英雄”般宏闊,豁達。我為之敬佩,也為之折服。
匈奴血”的忠誠;惆悵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雨”的孤獨……。
讀完了《宋詞選》,真是讓我對宋詞的理解又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宋詞中蘊含著許許多多對人生的大度、豁達,都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去學習。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
- 《辛棄疾》讀后感350字(通用12篇)
- 2023年競選羽毛球副會長演講稿(優(yōu)秀8篇)
- 2023年三服務(wù)信息稿(優(yōu)質(zhì)19篇)
- 最新給教師的建議(模板10篇)
- 2023年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服務(wù)管理辦法(大全11篇)
- 高一新生代表發(fā)言演講稿(匯總10篇)
- 課題的工作報告(匯總11篇)
- 2023年貿(mào)易結(jié)算的相關(guān)證明 2023年貿(mào)易結(jié)算的相關(guān)證明是什么(3篇)
- 最新信息服務(wù)方案(精選11篇)
- 最新采購論文題目(實用11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jié)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jié)(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jié)(優(yōu)質(zhì)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wù)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zhì)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jié)(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